在 Moz 的網誌上看到這張比較表,很多對比點非常的真切,等不及要跟大家分享。
傳統的行銷態度是「干擾」,其中電視廣告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劇情最高潮,你最期待接下來要發生什麼事的那一刻,趕緊用廣告把你打斷,因為這樣最可能有效果 — 但你我都知道那常常是反效果。
隨著網路等「新媒體」的出現,少掉了電視一次只能看一台的限制,行銷人再也無法只靠「干擾」來影響消費者。因此,新的行銷觀念在這中間產生,所謂「Inbound Marketing」,翻成中文我稱它為「引人行銷」,也就是靠著真誠與體貼,透過內容、分享、互動等管道,吸引消費者慢慢愛上你的新行銷循環。
傳統的「干擾行銷」與新時代的「引人行銷」有什麼不同?我參考 Moz 的圖整理成了以下的比較表:
干擾行銷 Interruption Marketing | 引人行銷 Inbound Marketing |
干擾人家在做的事情 只為了要得到注意 | 用有機的方式 贏得人家的注意 |
靠預算與重複來創造效果 | 靠創意、天份與努力 來創造效果 |
要干擾的人越多,成本就越高 | 積累越久,吸引的人就越多 |
顧客取得成本較高 | 顧客取得成本較低 |
網路上 <10% 的點擊 | 網路上 90+% 的點擊 |
電視、廣播廣告 | 製作影片、寫書、發表文章 |
戶外廣告 | 贊助活動 |
濫發新聞稿 | 與有影響力的媒體人建立關係 |
買來的 Email 名單 | 顧客自願加入的電子報 |
黑帽搜尋伎倆 | 白帽搜尋最佳化、關鍵字廣告 |
彈出式視窗 | 成為意見領袖 |
語意式廣告 | 建立社群 |
陌生開發 | 顧客拉顧客 |
進入本網站前請先看 30 秒廣告 | 寫網誌 |
參展 | 演講 |
多數的社群媒體廣告 | 贏來的社群媒體 |
討論區亂入 | 口碑、病毒行銷 |
橫幅式廣告 | 內容行銷 |
付費請人 review 你的 App | 自然佔據 App Store 排行榜 |
影音廣告 | 影音內容 |
這樣比較之後,Inbound Marketing 的精神應該就清楚多了。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助你思考自己的行銷策略,有多少是靠著付費、干擾,又有多少真的能引人入勝,隨著時間不斷累積。
SaWaIi與你我共同改變!(父親節優惠組合)
資料來源&延伸閱讀:引人行銷 vs. 干擾行銷、「內容行銷」取代「廣告」
<a href="https://id.wikipedia.org/wiki/Sepeda_motor">sepeda motor</a>
<a href="https://id.wikipedia.org/wiki/Sepeda_motor">sepeda motor</a>
<a href="https://id.wikipedia.org/wiki/Sepeda_motor">sepeda motor</a>
<a href="https://id.wikipedia.org/wiki/Sepeda_motor">sepeda motor</a>
<a href="https://id.wikipedia.org/wiki/Sepeda_motor">sepeda mot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