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真正的 B型肝炎專家?
本文蒐集幾篇新聞報導,請讀者猜猜誰才是真正的 B型肝炎專家?第 1篇臨床肝臟專家姚江 林醫學 博士說明「如果家裡頭有一個人有B型肝炎,那麼其他的人最好要驗個血,看看自己有沒有抗體,如果沒有的話就打個預防針,打了預防針就永遠不會得到B型肝炎,這是最好的方法」。第 2篇有一派專家認為抗體下降就該補接種。第 3篇的專家認為疫苗接種15年後可能失去免疫力,即使孩子一出生就注射,到15歲時仍有近一成的人B肝免疫力減退,甚至失去B肝免疫反應,感染風險升高。第 4篇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 任簡榮南 先生表示B肝病毒本身不會造成肝硬化跟肝癌,但人體免疫系統與病毒的戰場是在肝臟,雙方「打仗」後,「戰場」會受破壞,造成肝纖維化,久而久之引起肝硬化,人體修復作用會再生肝細胞,但是基因調控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時候,就會有一次出現調控異常,就會變成致癌基因,引起肝癌。
對於B型肝炎的預防-注射B肝疫苗,醫學專家並無共識,有人主張打疫苗可永久免疫,有人覺得疫苗接種是有年限的。當初提倡施打疫苗就是為了避免 B型肝炎造成肝硬化,進而演變成肝癌,如今簡主任卻表示B肝病毒本身不會造成肝硬化跟肝癌。這真是讓人無所適從。我們尋常百姓需要的是正確的醫學而不是尚未達成共識與說法前後矛盾的西醫學。
讀者若持續追蹤相關 B型肝炎報導之新聞,很少發現醫師會建議那些未發病之 B肝帶原者健康的生活態度,反而多提倡藥物治療。這應該是所謂 B型肝炎專家更要努力的地方。
延伸閱讀:治療B型肝炎最經濟簡單有效的藥 -- 健康的生活態度 http://tw.myblog.yahoo.com/sanfo-chen/article?mid=224&l=f&fid=24
第 1篇: 美6成B肝患者為華裔人口 專家:打疫苗可永久免疫!
今日新聞 更新日期:2008/10/03 11:38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在美國有高達六成的B型肝炎患者是華裔人口,由於B型肝炎在初期並沒有任何症狀,因此醫師專家呼籲在美的華人一定要抽空去做驗血。民眾如患有B型肝炎,現已經有藥物可完全根治,但必須及早發現才行。
很多中國人聽到B型肝炎就色變,在美國125萬名的B型肝炎患者中有六成是華裔人口,比例相當高。感染B型肝炎最主要的原因是預防常識不足,加上初期不會有任何症狀導致難以察覺。醫生鼓勵大家,只要驗一次血就可知道有沒有B型肝炎。
談到B型肝炎,臨床肝臟專家姚江 林醫學 博士表示,「通常一個病人是沒有任何症狀的,除非他們的肝已經肝硬化,或者已經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傷害,那時候他們的症狀通常都是口臭、眼睛變黃或者是有腹滯血,但那時候才發現就已經太晚了;所以最好就是所有中國人或者是在美國的華裔,都要做一個簡單的驗血檢查」
專家表示,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預防B型肝炎,其實只要打個預防針,就可以永遠免疫不必再擔心。姚江林說明,「如果家裡頭有一個人有B型肝炎,那麼其他的人最好要驗個血,看看自己有沒有抗體,如果沒有的話就打個預防針,打了預防針就永遠不會得到B型肝炎,這是最好的方法」
專家也強調,B型肝炎現在已經有藥物可以根治,而且及早發現根治率非常高。姚江林表示,「現在治療是非常有效的,目前我們有五種口服的藥、一種打針的藥」由於醫藥學越來越發達,現在B型肝炎不再是可怕的傳染病,所以建議民眾盡快找個時間去驗一次血,不但可以施打疫苗得到抗體,如果已經患病也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讓自己和家人都可以放心。(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王一如、唐偉捷)
第 2篇: B肝疫苗要不要補接種? 兩派意見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8/10/05 16:40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B型肝炎苗效力隨時間遞減,是否需要全面補接種疫苗?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的專家學者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抗體下降就該補接種;一派則認為,雖然抗體下降,但是國內B肝帶原率沒有上升,顯示有免疫記憶。
台灣是第一個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的國家,對於B肝疫苗可能會隨時間失效,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李秉穎指出,ACIP已經組成小組,專司討論是否該全面補接種。
委員會中,目前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抗體下降當然該補接種。另一派則認為,雖然抗體下降,但是B型肝炎的帶原率卻沒有上升,顯示接種過疫苗的人還是有免疫記憶,而且年紀增長之後,成為B型肝炎帶原者的機會下降。此派認為不必補接種。
由於兩派說法在學理上都成立,因此ACIP還沒有做出決議。不過委員一致認為,如果家中有B肝帶原者,或是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都屬於高危險群,如果檢驗不到B肝抗體,則應該要考慮補接種。
第 3篇: 打B肝疫苗未必一勞永逸!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8/10/05 16:40 記者謝鎔鮮/台北報導
注射B肝疫苗也未必一勞永逸。學者研究發現,疫苗接種15年後可能失去免疫力,即使孩子一出生就注射,到15歲時仍有近一成的人B肝免疫力減退,甚至失去B肝免疫反應,感染風險升高。學者建議,高中職新生健檢應採取更好的B肝檢驗法,讓學生瞭解自己免疫力到底夠不夠。
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暨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今天舉行聯合年會;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副教授王豊裕與慈濟醫院台北分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憲宏,共同在會中發表「環境、族群與B型肝炎疫苗反應性」研究成果。
王豊裕指出,台灣於民國75年後全面推行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孩子1歲前須施打3劑疫苗,周歲後可免費追加1劑。他與林憲宏以花蓮兩所高中新生健康檢查資料為基礎分析,發現約有7%至11%的高一生對HBsAg(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喪失免疫反應。
也就是說,即使孩子一出生就施打完整B肝疫苗,到15歲時,有近一成孩子的免疫力減退,甚至不再對B型肝炎免疫。
研究指出,75年7月後出生的學生,顯示體內有B肝病毒存在的HBsAg陽性反應率為1.9%,明顯低於7月以前出生者的9.3%,估計B肝疫苗成功預防78%的B肝慢性感染,計畫成效良好;但即使補注疫苗,如果在一個月內有吸菸、飲酒或嚼檳榔行為者或原住民,疫苗效果會較差。
王豊裕說,目前高中職入學時,學生要追加注射B肝疫苗必須自費,但許多學校常讓開價最低的廠商得標承辦新生健檢,採取最簡易的B肝檢驗法;在驗出無B肝免疫反應的學生中,其實僅30%到40%者完全沒有免疫基因,需要自費追加注射到3劑疫苗,多數人只需補注1劑。
王豊裕說,B肝疫苗有效但非萬能,有些孩子施打疫苗後仍感染B肝,原因之一可能是出生時即經母親產道垂直感染,等到出生3、5天才注射疫苗,防治功效已慢一步。他表示,研究數據目前尚未能支撐全面推動高中新生補注B肝疫苗,但建議學校對新生健檢應採更好的B肝檢驗方式,讓學生瞭解自己對B肝免疫力到底夠不夠。
第 4篇: B肝帶原者全套檢查防肝癌 別忘檢測病毒量
中央通訊社 更新日期:2008/10/09 22:07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九日電)三十三歲的 黃 老師國中時得知是B肝帶原,大學時肝炎發作,卻無黃疸,三年前發現肝癌時,肝臟指數仍正常,那時才知道她的肝臟檢查只做半套,後來長期服藥抑制B肝病毒。她今天以切身之痛呼籲B肝帶原者每半年不能只做肝功能指數檢查,還要做超音波、胎兒蛋白及病毒量等三種檢測。
黃老師和她的主治醫師成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定宗,以及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簡榮南今天出席B肝策進會台灣分會舉辦的活動,三人強調,三十五歲到四十歲或家有肝病史的B肝帶原者,應定期抽血檢測B肝病毒量,目前每次自費約新二千元,中央健保局正在審查是否列入健保給付項目,
黃老師說,第一次肝炎發作時,門診醫師一度誤診為腸胃炎,她到成大醫院住院,才知道肝功能指數高達六百,遠超過正常值四十,都快「肝昏迷」了,人卻沒有黃疸;後來又有兩次小發作,身體也沒有明顯的感覺,三年前發現肝癌時,肝功能指數都正常,再驗才釐清胎兒蛋白數值破表。手術後,她自費服用抗病毒藥物,才開始了解測病毒量的重要性。
簡榮南表示,B肝病毒本身不會造成肝硬化跟肝癌,但人體免疫系統與病毒的戰場是在肝臟,雙方「打仗」後,「戰場」會受破壞,造成肝纖維化,久而久之引起肝硬化,人體修復作用會再生肝細胞,但是基因調控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時候,就會有一次出現調控異常,就會變成致癌基因,引起肝癌。
簡榮南說,年紀也是日後罹患肝癌的關鍵,長庚研究指出,病患若能在三十歲前靠自體免疫功能,抑制肝炎病毒量到量測不到的程度,未來罹癌或演變成肝硬化的機率只有百分之一點一,但如果四十歲以後才抑制肝炎病毒量,此罹癌機率將升高至百分之二十七點三。
張定宗說,B肝病毒量的多寡,也與B肝口服藥發生抗藥性高低相關,如果患者能在服藥六個月內將病毒量殺到愈低,治療成功率就愈高,如果病毒量殺到每c.c.血液低於三百個,測不到的程度,就達到治療目標,日後患者每半年追蹤檢查預防復發即可。9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