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4 09:16:51光.點.
你是騎士還是雙面人?
朋友U約我吃飯,他面對生涯的重要抉擇,想要聽聽我的意見。
U猶豫的問題並不複雜,主要是家中母親生病需要照顧,他需要決定請人看護陪伴或是自己留職停薪。U的存款足夠,經濟無虞,但現在是升遷的關鍵點,如果留職停薪可能多少有些影響。
我不是一個喜歡給建議的人,於是只有一直問問題,讓U思考兩個選項各有何利弊,或是腦力激盪能否有第三種選擇。
U自己頭腦清楚,相信他早就反覆分析,並不缺我來問這些問題。
在一來一往的問答過程中,種種答案的線索,讓我覺得「請看護」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正當我以為U也看得出來這個脈絡時,他在掏錢付帳時轉頭說:「謝謝你的幫忙,我決定留職停薪了。」臉上的肌肉露出鬆了一口氣那樣的開朗線條。
坦白說,當時我心裡暗暗吃驚。因為,如果我有在談話中透露任何個人的想法意見,以我自己的偏好與價值觀,其實會傾向於請看護而非留職停薪。但是U卻做出完全相反的抉擇。
從餐廳到車子的路上,我一直在忖度對談過程中到底哪一個環節讓U做出這個重大決定,後來終於「啊哈」有了一個領悟:
U早就做決定了。
和我吃飯,只是為了心安而已。
在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裡,高譚市檢察長哈維丹特每次在重要抉擇時刻,都會擲銅板。而其實不論結果如何,他心裡早有定見了。(喔!這個銅板還是有機關的,為考慮還沒有看電影的讀者,就先不爆雷了)
由於這個經驗實在太有趣了,我開始思考關於「決定」這件事情。
是不是很多問題的答案本來就在我們心中,只是等待我們把它找出來呢?
既然會猶豫不決,代表其實並不容易決定,而且那個「不容易」會大到讓人聽不見心裡的聲音。因為如果「聽見了」,可能要承擔起一些不太容易的壓力或後果。
判斷內心的答案其實並不難,依據我自己小小的經驗,那會讓人有種放鬆的感受,在選擇心裡答案的那一瞬間,會有種空間或視野變大的感覺,整個人鬆了一口氣。
那感覺,非常地舒適。那是心的聲音被聽到,整個心門被打開的感覺。
不過,做一個好決定,除了要傾聽感性的聲音,也不能忽略理性的判斷。只顧到兩者之一,最後仍免不了掙扎糾葛,留下沒完沒了的尾巴。
因為長期練習的結果,我越來越擅長傾聽感性的聲音,能知道「心之所向」真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關於理性這一塊,自己仍須要練習。
日常生活,每天都有需要決定的大小事物,是很好的練習場域:要不要買這個東西?要不要參加這個活動?要不要看這部電影?要不要接受或是給予?
如果每樣事物都要細膩地斟酌,大概會瘋了。
但如果偶爾挑一兩樣來玩玩,就很有趣。
最近一個例子是,我很猶豫要不要去看《蝙蝠俠:黑暗騎士》。感性的聲音有二,一個是怕看到希斯萊傑會觸景傷情而哭得悉哩嘩啦,一個是很期待這部口碑不賴的片子。於是,理性的聲音就很有耐心地陪伴我好好清理「觸景傷情」的部分,因為它知道「失落」一直是我的議題,每個好好面對的機會都是穿越的契機。
這需要一點安靜的時間跟空間。
感謝,我有自己的房間。
引用一位良師的形容:「當某些糾葛癥結被看到,它就會慢慢地慢慢地開始分解。」
這一次,當我坐在戲院裡看希斯萊傑時,心裡沒有太多不捨與波動。我可以客觀地欣賞他精湛的演技,淡淡地惋惜世界上少了這個好演員。處理了自己的失落糾葛,看電影時便少了些投射,多了些可供欣賞的美感距離。
啊!原來,「問題」並不是「問題」。
並不是希斯萊傑讓我心傷。
並不是在請看護或留職停薪間抉擇。
並不是別人對你做了什麼讓你無法忍受的事情。
那個被激得跳腳的、難受的、歇斯底里的,
是心裡面的你,包含過去千千萬萬的記憶。
所以,「問題」是你面對「自己」的契機。
(下面這句話大概只有看過蝙蝠俠的人才看得懂)
逃跑了,你就變成雙面的哈維。
面對了,你就變成無懼的騎士。
你,選擇。
U猶豫的問題並不複雜,主要是家中母親生病需要照顧,他需要決定請人看護陪伴或是自己留職停薪。U的存款足夠,經濟無虞,但現在是升遷的關鍵點,如果留職停薪可能多少有些影響。
我不是一個喜歡給建議的人,於是只有一直問問題,讓U思考兩個選項各有何利弊,或是腦力激盪能否有第三種選擇。
U自己頭腦清楚,相信他早就反覆分析,並不缺我來問這些問題。
在一來一往的問答過程中,種種答案的線索,讓我覺得「請看護」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正當我以為U也看得出來這個脈絡時,他在掏錢付帳時轉頭說:「謝謝你的幫忙,我決定留職停薪了。」臉上的肌肉露出鬆了一口氣那樣的開朗線條。
坦白說,當時我心裡暗暗吃驚。因為,如果我有在談話中透露任何個人的想法意見,以我自己的偏好與價值觀,其實會傾向於請看護而非留職停薪。但是U卻做出完全相反的抉擇。
從餐廳到車子的路上,我一直在忖度對談過程中到底哪一個環節讓U做出這個重大決定,後來終於「啊哈」有了一個領悟:
U早就做決定了。
和我吃飯,只是為了心安而已。
在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裡,高譚市檢察長哈維丹特每次在重要抉擇時刻,都會擲銅板。而其實不論結果如何,他心裡早有定見了。(喔!這個銅板還是有機關的,為考慮還沒有看電影的讀者,就先不爆雷了)
由於這個經驗實在太有趣了,我開始思考關於「決定」這件事情。
是不是很多問題的答案本來就在我們心中,只是等待我們把它找出來呢?
既然會猶豫不決,代表其實並不容易決定,而且那個「不容易」會大到讓人聽不見心裡的聲音。因為如果「聽見了」,可能要承擔起一些不太容易的壓力或後果。
判斷內心的答案其實並不難,依據我自己小小的經驗,那會讓人有種放鬆的感受,在選擇心裡答案的那一瞬間,會有種空間或視野變大的感覺,整個人鬆了一口氣。
那感覺,非常地舒適。那是心的聲音被聽到,整個心門被打開的感覺。
不過,做一個好決定,除了要傾聽感性的聲音,也不能忽略理性的判斷。只顧到兩者之一,最後仍免不了掙扎糾葛,留下沒完沒了的尾巴。
因為長期練習的結果,我越來越擅長傾聽感性的聲音,能知道「心之所向」真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關於理性這一塊,自己仍須要練習。
日常生活,每天都有需要決定的大小事物,是很好的練習場域:要不要買這個東西?要不要參加這個活動?要不要看這部電影?要不要接受或是給予?
如果每樣事物都要細膩地斟酌,大概會瘋了。
但如果偶爾挑一兩樣來玩玩,就很有趣。
最近一個例子是,我很猶豫要不要去看《蝙蝠俠:黑暗騎士》。感性的聲音有二,一個是怕看到希斯萊傑會觸景傷情而哭得悉哩嘩啦,一個是很期待這部口碑不賴的片子。於是,理性的聲音就很有耐心地陪伴我好好清理「觸景傷情」的部分,因為它知道「失落」一直是我的議題,每個好好面對的機會都是穿越的契機。
這需要一點安靜的時間跟空間。
感謝,我有自己的房間。
引用一位良師的形容:「當某些糾葛癥結被看到,它就會慢慢地慢慢地開始分解。」
這一次,當我坐在戲院裡看希斯萊傑時,心裡沒有太多不捨與波動。我可以客觀地欣賞他精湛的演技,淡淡地惋惜世界上少了這個好演員。處理了自己的失落糾葛,看電影時便少了些投射,多了些可供欣賞的美感距離。
啊!原來,「問題」並不是「問題」。
並不是希斯萊傑讓我心傷。
並不是在請看護或留職停薪間抉擇。
並不是別人對你做了什麼讓你無法忍受的事情。
那個被激得跳腳的、難受的、歇斯底里的,
是心裡面的你,包含過去千千萬萬的記憶。
所以,「問題」是你面對「自己」的契機。
(下面這句話大概只有看過蝙蝠俠的人才看得懂)
逃跑了,你就變成雙面的哈維。
面對了,你就變成無懼的騎士。
你,選擇。
andie
2008-07-25 00:34:59
啊,妳果真已經跑去看了...結束連續六天的密集訓練,已經慢了一步...
找一天,自己來去看看...
野貓
2008-07-24 12:54:58
同意樓上,希斯萊傑演得太好,絲毫無法把Joker和他聯想在一起,所以我看電影的時候並不感傷(只是無力感with batman),看完之後才開始感傷。不過感傷是好事,如果都沒有痛苦,激盪不出一些真實的體驗。
這是難得的一部佳片,很貼近事實,就算是英雄也一定有weak character。
我...我....我覺得蝙蝠俠不帥耶...(小聲...)
我比較喜歡阿福~~~ (果然是老人控..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