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8 08:39:13品瑜
唯有獨處—《聽聽風怎麼說》
獨處的時候,並不是什麼也不能做的時候,而是什麼都能做的時候,是最最可貴的時候。
-《聽聽風怎麼說》葉祥明圖文,維京出版
少,你能獨處嗎?
我自覺是個不太能獨處的人,因為我太會迎合他人,而且又過於狡獪地知道眾人的脾胃喜好,總能輕易成為目光焦點與被人吹捧,而過於焦躁亢奮。
少,我是很主流且世俗的,而且只要用1%的精力就可以達成社會所規訓與模式化的,那麼我又夫復何求呢?
於是,99%的精力是無從發洩的,又有些浪費多餘的感覺。
直到遇見了你。
從初識到離亂,99%的精力使終是給你的。只是那些年用來自責與傷懷,而這些年卻是遠離人群的孤獨著。
少,因為你,讓我選擇遠離人群,除了說話之外的隨意行走,或自言自語,或沉思冥想,或用文字銘刻著意念的紋路。
為什麼要遠離人群呢?
只是為了對你的那段不可說的情感?
或者,所謂不可說,也許是自己還混沌未明的不知道,而不是因為社會禁忌與道德壓力的種種因素。
少,這些年我習慣偶而從日常生活知中抽離,有時在京都走一走,或者世界的各個角落晃蕩,始終堅持一個人的,卻是在心念上與你結伴著。
時而沉思,將伏藏在虛空之中的久遠疑惑取出,慢慢地整理,或是將更趨摺的未明再次存放回去,等帶來世的澄清。
時而低吟,唱著【浮生千山路】,順服了自己的耐性,知道未歸的人只是在路上,就連自己也是趕著路的。
時而掉淚,覺得這世道太長,又忽而過短,非得讓一份曠遠的相信來撫慰,寄予曖曖內含光的未明。
時而天真,真若人生初見般的清新,沒了那些前緣太久的塵埃惹眼,笑得像嬰兒的粉藍瞳眸。
時而看書,總希望發現答案,或者是拖著一條長長地尾巴,引又著我繼續走上探索之路。
時而書寫,將暫態的想先消化再記錄下來,等待未來線索的追討,或者對抗自己的遺忘,給未來的你。
少,唯有獨處,我才更能靠近你,這不是物理型態的距離拉近,卻是在心識上最本初的回歸與憶念。
就在我們粗重一身的觸動之前,到底是以怎樣的存在連結呢?
少,唯有在獨處裡,我才更能以這樣的初樸本質,感覺我們似乎未曾分離的實相。
友人對我這樣的離群索居,是很負面看法的。我是無所謂的,她還在感官世界裡載沉,任何辯解都是虛妄。
少,我是喜歡這樣的獨處。
更靠近你一些。卻不是現實中失落的補償,或者是想像的錯誤幸福感,只是想劃破眼見為實的遮蔽,走到最根本處瞧一瞧。
這是我獨處的作。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