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強勢領導與勤奮的員工不在,企業該如何轉型?
「速 度」與「紀律」一直是台灣企業最重要競爭優勢的一部分,但通常這又何嘗不是靠老闆與員工一起為趕進度超時工作、員工服從領導與遵守紀律的結果,另為了趕業 績沒日沒夜的加班已成為多數台灣上班族的「共業」。
而台灣企業所創造出的這種「速度」除個別產業所發揮的「群聚效益」外,餘則多半來自於老闆的「意識力」 與員工的「勤奮」。但是隨著老闆逐漸年老、老員工體力不再時,此時面對的新一代的接棒者、與來至各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員工。應當如何持續企業競爭力?
開將闢土的人治時代只會帶來一時的繁華、真正能長治久安、永續經營的企業靠得是後者的「法制」──藉有效率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與員工建立「共好團隊」,並以客戶需求主導、創造客戶的價值與「高滿意度」,如此對客戶的「快速反應」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所謂的好的法治應該是「好的制度」、「有效的流程」與「管理效能」等「三合一」的結果。公司應該明確訂立好的制度來引導出向善的行為,好的制度必須隨著競爭環境與公司策略隨時更新,避免成為萬年制度。如同我們常常在新聞上看到許多不合理的法律判決都是依據過時的法律條文。對於新的制度要落實,最好要與User充分溝通與洗腦,以獲得共識為第一優先、因為一個缺乏全面共識的『強制』制度,就算有領導者堅強的意識力,在它沒有變成公司文化的一部份之前,任何改革都很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流程就像是家裡的管線系統、不好的管線系統會造成家裡常常水管不通或淹水、甚至影響其它住家找至法律訴訟。好的流程可以讓事情通暢無阻、加速完成的時效。許多企業在導入BPM時常被使用單位在錯誤與傳統的觀念下被要求系統配合雜亂無章與無效率的流程,導致於系統尚未完成已經敗倒於不合理流程的腳下。所以有經驗的公司通常在電腦化的同時都會順便重新檢討現有流程之合理性、可不可能讓他更有效率化與簡單化,最後再把這些流程以電腦系統來控管與運行。這就是現在的各大workflow系統為何都改名成BPM的原因。順便一題,當流程可用電考控管之後對於後續的稽核將更佳迅速與容易了。
有效管理最大的工作在於QA與QC。舉凡任何制度與流程必定隨著運行時間,最後在過程與結果產新一些可以改善的問題。透過QA可以在過程中預防問題發生,並持續調整讓現成的制度與流程更加順利與完美,透過QC可以將出錯的部分進行風險控管、避免繼續造成企業更大的損失。
上一篇:專案經理須具備的6種軟技巧
下一篇:高流動率之草莓族管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