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2 23:13:03小賢

我的同學~阿梅

 

 

雅琳  上團體動力學這堂課之後才開始有交集的同學

『真實』是我對雅琳所浮現的第一感覺

什麼人會願意在第一次團體中分享與朋友之間的暱稱?

是希望團體順利進行,不要為了區辨名字拖太多時間,而趕緊跳出來?

還是原本就很隨興,別人如何稱呼,皆無妨?

什麼人會願意在第二次團體中,大方接受他人的生日祝福

不吝嗇展現改變的造型,分享「愛自己」的方式

什麼人會願意在第三次團體中,傾訴工作職場上所遭受的誤解

不害怕他人對輔導老師的觀感印象,是否處理得宜,如敘事般說出

這樣的阿梅,勇敢且真實

 

『小心』是我對阿梅所浮現的第二印象

阿梅有非常敏銳的觀察力,敘說成員的形容詞都非常精準

在開口之前,會稍微停頓一下,思索合適的字句才吐露出來

猜想,

是不是當了輔導老師的關係,害怕所說的話會不小心踩到別人的地雷,還是不習慣在不是很熟的團體中,說太多自己對別人的感覺

發現,從阿梅思索過後所說的話,都非常中立,少有負向字句

突然好奇,有沒有阿梅想要詛咒臭罵一頓的人?

自由書寫:

喜歡阿梅的“梅”字,和雅琳的“琳”字

為什麼喜歡呢?或許是因為這兩個字都有“木”字邊

讓人有森林的Fu...

話說「梅」是堅忍不拔、冰清玉潔,

梅子則讓人品嘗酸中帶甘的滋味,具有望梅止渴的效用

事實上,阿梅像什麼呢?

小提琴?精靈?海綿寶寶?還是無俚頭的駕駛?

 

不經意發現,阿梅在上課的時候,其實是非常多變的

時而專注聆聽,時而拖著下巴,時而趴在桌面上

遇到需要出點子時,阿梅又像是跳tone的鬼才,腦筋轉得很快

記得有一回,阿梅在團體中說:不一定要有leader?

當下,自己也被這一想法給影響,即便自己是表面上“聽從”的人

私底下,非常欣賞這樣“不按照牌理出牌”的“咖”

感覺很有“梗”,一點都不會無聊

 

想著想著,腦中突然浮出這樣的畫面,像海綿寶寶的精靈在森林中開著漂浮霹靂車,四處“搞怪”,即便暴衝,依舊怡然自得

~超欣賞這樣率真的阿梅

深信未來的求學日子,有了阿梅一定會有很多劇本外的橋段出現

尤其當我們在上統計課,四眼相望時,起鬨加上附和,

那一堂課就非常有可能進入到“養生”議題上,完全無需彩排

 

再深入些,觀察中的阿梅就只有這般模樣嗎

猜想,表淺面具底下

阿梅一定還有些故事留待有緣人去發掘

就如同在廖老師那堂課中,阿梅所提出的問題

「是什麼原因讓你選擇認知治療?」好問題,

自己同時也被這個提問所深深吸引

 ~不問理論,不問架構,而只單問“人”,純粹問“連結”

 

想問~「是怎麼樣的追求,值得讓你擁有幸福?」

深信總會有這麼一個人出現,

懂得梅花的芬芳,同時珍惜這塊樸實的美玉

~誠祝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