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5 11:19:12小王子

雙重同理心

情緒化的字眼其實很難避免,尤其當在氣頭上的時候更容易口無遮攔的傷害到你最愛的人。因此在空間與時間上的逃避,便成了一種很重要的潤滑劑。
仔細去思考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的爭執,只是出自於對彼此的誤會。事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但情緒化的一面早就壓過了理智,往往在這個時候我們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那個我們最愛的人。因為潛意識裡面害怕爭吵的我們,選擇用一種自認為傷害性比較低的方式去做情緒的宣洩,也就是找朋友疏通、發洩。可是這樣的方式真的好嗎?
邏輯思考,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會找跟自己最親密的人分享,許多糾結在心裡面的想法只要經過了抒發,似乎就變的不是那麼的嚴重。這並不是因為問題得到了解決,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原本的問題就不複雜。取決於每一個人抗壓性的不同,程度上也有所差異的覺得問題可大可小。只是當我們要把一件事情宣洩出來讓其他人可以理解的同時,也做了一次理性思考。再把所以的問題跟情緒作語言宣洩的同時,或多或少的也讓自己瞭解到問題並不大,因此總會覺得心理上舒坦了一些。但真正的問題在於,朋友!
情緒控管失序的我們,會找自己認為最親近的朋友做宣洩的管道,或者是跟自己最沒有利害關係的朋友。但朋友這一環,其實對兩人之間的關係並沒有清楚明確的體認,身為朋友的擔心,往往會做出「虛管道」的決定。
所謂「虛管道」,也就是並沒有實際效用的溝通,看似關心卻成為一種負擔以及負向的累積。原本只是誤會造成的爭執,很自然的我們會在誤會被解開之後拋諸腦後,也不會再和朋友對這件事情做解釋。可是朋友呢?負擔開始了…因為他們會掛心,所以試圖找另外一方溝通。由於對兩個人的相處模式的不熟悉以及事件整體的片面理解,所以會出現「第二事件」。也就是再詮釋或是在被重新理解以及原本情緒字眼的堆積,讓原本看似已經解決的誤會,出現了所謂「你朋友說…」的場面出現。兜兜轉轉,又變成了另外一個危機。
記得老一輩的人都會告訴我們,忍一時風平浪靜。意思並不是要我們總是忍氣吞聲而應該是當情緒上來的時候退一步去思考,自己是不是誤會了什麼?或是介入了一些自己不應該介入的事?體諒與包容心在這裡,確實發揮很大的效用。
畢竟認識你之前,你們兩個人是獨立的個體。他有他的生活圈與習慣,也許仗著對你的信任與放心,所以顯的不是這麼在意…可這些看似不在意的行為背後,也許藏著他對你很深的用心,而往往這份心意,我們拒絕去聽去看,甚至不去體會。最大的差異,在於興趣的不同,當他坐些希望你會開心的事情,是因為他認為這樣的行為他自己會開心。所以包容的前置訓練,應該就是非「雙重同理心」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