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3 21:51:23湯子

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

又來到心靈機湯的時間了,這次介紹一本西班牙作家Alex Rovira所寫「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作者假借寫給「老闆」的25封信,啟示如何真正做自己,過幸福的生活,享受有意義的人生。作者筆下的「老闆」,是個假借的對象,實際上就是實際上的自己,藉著與老闆的信件的交流,說出自己身藏心中潛意識的圖像與原欲,推薦給有以下情況的朋友閱讀:1.人生路途中角色還沒選好的人。2.人生劇本尚未編排好的人。3.一直覺的沒有觀眾觀賞你演出的人。4.不想排戲、寫劇本,而只想做個出錢的製片家。5.給平常都沒有再看書的人。

節錄本書有趣片段,供客倌瞧瞧:
第一封信-必需賺錢維生
若說我們必須賺錢維生的話,那就意味著生命已經奄奄一息了。

第二封信-檢簡單單過生活
生活所需花費非常少,但我們卻可以把它弄到相當複雜的地步。

第三封信-為了一份薪水,要付出多少代價
人生就向降落傘,不打開來就毫無用武之地。

第四封信壓力與憂慮的來源
類似下面的句子,你大概時常會聽到吧:
「我有個很急的會議。」
「這個案子必須馬上寄出去才行。」
「看完這封信就馬上回,這是急件。」
最極端的就是這種:
「不要問這麼多,反正就是很急。」我們到底在急什麼?

第十二封信-相信自己
社會規矩:-要讓大家高興。
-作個完美的人。
-作個堅強的人。
-動作在快一點。
-努力,再努力。
-凡事要小心一點。

潛意識衝突:讓大家高興,隱藏討好所有人的妄想。
作個完美的人,背後常常是焦慮壓力的代價。
作個堅強的人,為了遵守這個訓示,只有壓抑與掩飾心中恐懼與悲傷。
動作在快一點,你只有衝動而不加思考。
努力,再努力。,是文明社會的弊病,常常把注意力放在無法執行的方法上,莫名其妙變成一團糟。
凡事要小心一點,這顯然是教你別行動比較好。
第十四封信-由時候,自私一點是必要的。
自私意味著多關心自己一些,「結合了臆測、偏見與克制力的思想,不但阻斷了我們立即行動、侃侃而談以及忠實呈現自我的能力,也忽略的自己真正的需求,最後成了人云亦云的凡夫俗子。」

第十五封信-幸福的羅盤
阿根廷大文豪波赫士曾經說:「人生最不可原諒的罪過,就是從來不曾幸福過。」

第十七封信-編寫人生的劇本
你如果追溯自己的童年時期,好好回想人生劇本形成之初,仔細探究後來發展的劇情,你便會知道…..
* 你所謂的願望,到底是你自己的,還是父母的?
* 你過的生活,是自己的選擇,還是別人的安排?
* 你做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將就著做」?
* 你和伴侶的關係、你的性生活、信仰、政治立場、財富等等,真的是屬於你自己的,還是爸媽給你的?
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弄清楚,自己究竟是否真的喜歡這一切?

第十八封信-傾注熱情,享受生命
伍迪艾倫:「只有終其一生都在做自己討厭的事才會想退休。我最大的夢想是活到九十歲還能像現在這樣工作,一年拍一部電影,直到長長久久。」
泰戈爾:「你的工作就是發掘工作的樂趣,然後全心投入。」
絕對不要再做自己不快樂的事。

第二十封信-忘到運氣這回事
加拿大籍山岳夢想家歐利亞(Oriah Mountain Dreamer)所著的<邀請>,閱讀之後,我意外返回自己內心深處那快淨土,又找到真實的自己。
「我對你靠什麼賺錢維生沒興趣。但我倒想知道你內心的渴望,你敢不敢夢想自己美夢成真的那一刻?」
「我對你年紀沒興趣。但我知道,你敢不敢像個為愛瘋狂的痴心漢那樣,勇敢於為自己的夢想去冒險?」
「我對的月亮星座在哪一宮毫無興趣。但我想知道,你是否曾經深入自己的悲傷,生命中的各種背叛是否使你心胸更開闊,還是你因為害怕再受傷而緊閉心門?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和悲傷共處,而不是一味地只是逃避它或忽視它?」
「我不在乎你是否對我說了真話。我只想知道,你是否為了誠實對待自己而欺騙他人;你是否能夠忍受別人的背叛,而不去背叛自己的靈魂?」
「我想知道,你能否看見萬物之美麗,即使他們得樣子並不討喜?」
「我想知道,你能否和挫敗共處,站在湖濱對著銀色的滿月大喊:『是的,我可以!』」
「你住在哪裡,擁有多少財產,這些我都沒有興趣。我只想知道,在經歷整夜的悲傷、失望和疲憊之後,你能否按時起床為孩子準備早餐?」
「我對你認識的人或你如何來到此地沒有興趣。但我想知道,你是否會和我一起待在火把前而不在逃避?」
「你再何時何地和誰一起讀過書,我對這些沒有興趣。但我想知道,當其他的人都垮下來時,能夠支撐你的力量是什麼?」
「我想知道,你能否自己獨處,即使在空虛的時刻,你也能以獨處為樂?」

第二十三封信-清除週遭的碎石子
人類什麼都有,唯獨少了自己

寫信給自己吧
1. 描述你亟思改變的動機
2. 逐一條各項願望
3. 達成願望所需的資源
4. 實現計畫所需的時間
5. 為實現計畫許下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