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6 11:03:59辛金順老師

第三組報告:許地山的〈春桃〉





第三組報告:許地山的〈春桃〉

小說:春桃

 

壹、作者介紹

         許地山(1894~1941年),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花生(落華生)。生於臺灣臺南一個愛國志士的家庭,父親許南英是清帝國的台籍進士出身,襄助劉永福在台南延續台灣民主國。

         抗日戰爭開始後,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為抗日救國事業奔走呼號,展開各項組織和教育工作。在一九四一年七月終因勞累過渡而病逝於香港,享年四十九歲。

生平紀事

         1911年辛亥革命後,許南英到閩南做行政工作,許地山在漳州的小學、中學、師範學校教書(第一份教職在龍海)。曾到緬甸仰光教僑校。

         1912年隨父首度回到日本管治下的台灣訪親。

          1915年與住在漳州,台灣台中霧峰林家出身的林月森小姐訂婚,1918年婚後生女兒許楙新,1920年林月森病逝。

         1917年,許地山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0年得文學士(Bachelor of Arts,B.A.)學位後留校任教,做過周作人等幾位教授的助教,還在燕京大學神學院讀神學。

         19211月,許地山和沈雁冰、葉聖陶、鄭振鐸等12人在北京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文學旬刊》,是「五四」時期新文學的代表人之一。

         1922年,許地山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宗教史和比較宗教學。

         1924年得文學碩士(Master of Arts,M.A.)學位,轉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史學、印度學、梵文等。

         1926年得牛津大學文學學位(Bachelor of Letters,B.Litt.這個牛津學位學歷上相當於台灣的文學碩士學位,學力方面的要求可能更高,錢鍾書在牛津也被授與B.Litt.學位),離開英國後到印度研究印度學。

         1927年回國任燕京大學教授、《燕京學報》 編委,另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兼課。

         1933年與妻到台北帝國大學做學術訪問,與日本漢學家神田喜一郎教授交流,世兄吳守禮做日本語翻譯,再回家鄉台南,會見許丙丁等文化人。

         1935年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進行教育改革。

作品集

許地山一生創作的文學作品多以閩、台、粵和東南亞、印度為背景

主要著作有《命命鳥》、《落花生》、《春桃》、《鐵魚底鰓》。《空山靈雨》、《綴網勞蛛》、《危巢墜筒》、《道學史》、《達衷集》、《印度文學》(1930年);

譯著有《孟加拉民間故事》(1928年)、《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1934年)、《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冊等。

 

貳、內容簡介

小說的主角「春桃」,丈夫李茂在拜堂結婚的當天,就被軍隊給抓走了,三五年了都沒有消息,於是春桃就四處流浪打工,但因為她是鄉下婦人,很多事情都做不慣,所以常常東做做西做做,最後,她定下來以撿紙維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春桃認識了小說中兩個男主角之一的向高向高本身也是鄉下人,在一次兵災中,向高四處逃竄,因而認識了春桃。兩個人之後開始過著「春桃撿紙,向高賣紙」的生活模式。兩個人因為生活在一起久了,不免會有些男女情愫發生,但是春桃始終只把向高當成是生活夥伴,也就是平常在一起維生的伙計。向高有好幾次想要把他們倆填龍鳳帖,但都被春桃給拒絕了,還因此起了點衝突。

  不久之後,春桃巧遇前丈夫李茂,但很不幸的,他現在已經是沒有了雙腿的乞丐了。李茂春桃說了他這幾年間的故事,同時也問候了春桃現在的情況。兩人現在的生活處境幾乎同樣的糟糕,但相比之下春桃李茂好很多。於是春桃很自然的把李茂給帶回家裡了。向高見自己家裡突然間多了一個男人,且還是春桃的前夫,自然心理有點不安,但基於禮貌上,兩人還是和睦共處。李茂因為知道自己已經不能給春桃帶來什麼了,於是和向高商量,讓他們倆登記結婚。但是向高又覺得,雖然自己是真的很想要和春桃成為夫妻,但心裡又想李茂春桃既然已經結了婚,就不應該再介入這段婚姻。兩方談不攏,但又都各自堅定自己的想法,於是便產生了無形中的衝突。一天晚上,向高突然離了家,李茂也上吊了。春桃見這般景象,覺得這兩個男人根本是無理取鬧。因為在她心裡,兩個男人都只是他的生活夥伴,哥兒們這樣,並沒有什麼誰是誰的媳婦等的想法。幾天後,向高回來了,由於兩個男人的堅持,最後決定,向高為這戶人家的戶主,李茂為同居。兩個男人有時候還是會鬧著玩的向春桃說:媳婦!然後就聽見春桃不依的說:誰是你媳婦啦!之類的對答。

 

參、角色介紹

春桃:本小說中的女主角。春桃的形象隨著小說的情節不斷的更迭,但不難看出春桃在面對傳統婦女禮教跟生活現實兩者時,她是直接打破禮教束縛的!在傳統禮教觀念中,一婦事二夫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春桃面對生活中的兩個男人,她的選擇是全然接受,但又不被婚姻給束縛住。如此有勇氣與智慧,我想正是作者所想要表達的。另外在小說情節中,面對兩個男人的對談,春桃所顯現出來的智慧與人際溝通,可明顯的看出是十分的厲害的。

劉向高:小說中的男主角之一,也是佔小說篇幅極重的角色。小說中極力刻劃的便是向高春桃間的感情拉扯。向高多次想要和春桃填龍鳳帖卻每次都被春桃拒絕,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想多數男生心裡應該都不會是很好受,但也只能接受。之後,又來了個春桃的前夫李茂,面對這樣的情況,且春桃又承認和李茂間的夫妻關係,向高心理想必更難了,但表面上也和李茂和平共處。相較於李茂選擇讓春桃幸福,向高對於這些感情糾葛的態度顯得更為虛偽,表面上接受事實上卻是難以接受。所以最後向高才選擇離家出走,逃避並遠離這一切。不過顯然向高仍然還是離不開春桃,所以最後又自己回來了。向高這個角色在小說中看來顯得最為自然不做作,是我覺得很成功的一個角色。

李茂:小說中的另一個男主角。作者賦予給他的是傳統男性的鐵漢柔情。嫉惡如仇,所以才會去從軍。但和妻子重逢後,面對妻子的另一個已經共處已久的男人,卻願意成人之美,選擇給妻子幸福並犧牲自己的婚姻甚至是生命。是小說中刻劃最為簡單卻又令人動容的一個角色。

 

肆、寫作手法

         「媳婦,今兒回來晚了。」 媳婦在北京拍的是妻子;若是兒子的叫兒媳婦

         春桃以撿爛紙討生活,就像現在的酒矸通賣嘸。雖然是一個很卑微的人,可是對生活還是堅持(不要別人吃牛肉),春桃是有性格的。

         「言歸正傳值得一百八十底。」這裡你可以看到他們之間合作的關係,在當時男人如此是少見的(男人做家務)

         「這年頭,那一個鄉下都是明兒你也打聽去。」看起來愈做愈內行,因為查戶口的來了,一切順理成章的婚姻。

 

         「她底小名坐在李茂對面。」.春桃遇見丈夫,他又沒了腿,只好把他帶回家,鄰居問她只好應酬一句:來了鄉親

 

         「我想他?一夜夫妻便放在朽樑上頭。」可以看到亂世的夫妻,不管春桃或是玉官,女人承受戰爭的後果:逃難途中就沒有了丈夫。

         文中的晚香玉有什麼意義?

     Ans:(晚相遇)

         李茂一直珍而藏之的龍鳳帖代表的含意?

     Ans: (枷鎖)

         春桃為什麼能同時和劉向高與徐茂生活在一起?

     Ans: (獨立的經濟能力)

春桃是怎樣的一位女性形象?

         一個受命運撥弄而坦然、勇敢架起生命之舟的獨特女性:純樸耐勞,生活意志堅強,樸實、寬厚、富有勇氣。

  1. 人道主義的張揚是春桃人性中最為閃亮的一面。
  2. 春桃的反叛意識和獨立意志。

 

伍、結論

向高因鄉裡鬧兵災,在逃難的過程中,遇見了同在逃難的春桃,但是兩人並沒有因此而在一起同居,反而是因為賣酸梅湯老吳的緣故,導致在一起居住的理由。然而失去兩腿的李茂的出現,則道盡了烽火連天的悲慘時代,逃的逃、亡的亡,也導致三人的生活模式線入了情感糾結的氛圍當中,可是到故事最後則是以平靜逗笑收場。過程中,李茂因為自己的殘疾不想拖累春桃,可是春桃卻還是保有傳統的觀念,不能棄之而不理,而作者在此刻想表達女性地位的抬頭,從向高老是依賴著春桃,凡事依順就可看出,春桃並沒有因為男人所說的話而改變自己的想法,可是也無法決定自己的決定,也訴說著傳統依舊束縛著。那個戰爭不斷的時代,從春桃他們三個人的相處過程中,可以發現那個時代的人民,也有自己抒發自己壓力自己悲情的方法,在作者現實主義當中,夾雜一些浪漫的情節,則是更加襯托出戰爭,也就是所謂的苦中作樂,故事最後,一樣的對答,表試著春桃依舊沒辦法得到自己的名分,因為世俗的傳統,只能圓融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