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3 08:58:43Zhaolin

詹姓源流史

詹姓源流史

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40代、黃帝129代、姓第92代裔孫/詹招琳考證/

  姓先世源自少典,衍傳黃帝至周宣王次子宮文公,姓字文,名志弘,字文錄,西京築城以固朝廷,宣王三十七年歲次庚戌公元前七九一年(姓紀年元年),功賜爵侯,為姓始祖,建立國食采河間,歷代祖先簡列如下:

  中華民族姓氏炎黃總始祖第一代少典:天字輩,即少典君,諱烈山氏,又號厲山氏,迺祝融氏之分派也,生於歲次丙子(3285年、民國前5196年。)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又姓。」譙周史記集解:「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國語中之晉語四:「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史記索隱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又案:國語雲「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黃帝、炎帝」。然則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黃二帝雖則相承,如帝王代紀中閒凡隔八帝,五百餘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豈黃帝經五百餘年而始代炎帝后為天子乎?何其年之長也!

  詹招琳注:「少典是遠古時代一國之氏族集團領袖。」國語所說,昔少典娶於有氏,生黃帝與炎帝氏族集團領袖,炎、黃非胞兄弟也。

  妣有蟜氏安登(又曰任姒)。生二子,長子石年、是為炎帝神農氏,次子勗其,派下是為黃帝軒轅氏。(年齡兄石年,比弟勗其,年長四歲。)

  少典氏派下炎帝神農氏系譜

  少典第二代、三皇三第一代炎帝神農氏:地字輩,父少典,母有蟜氏安登之長子,炎帝神農氏,長於姜水,故曰姓,諱石年,又諱軌,號神農氏,漢族,生於歲次太昊乙巳(3256年、民國前5167),逝代於歲次壬辰(3089年、民國前5000)享壽168歲。即位歲次甲申至癸卯(32173079年)在位140年,國都徙魯。葬於萬陽山。

(二代公炎帝諱石年,又諱軌,號神農氏,迺厲山氏之長子也,生於太昊乙巳一百一十五年,夢於即位後壬辰一百四十五年,享壽一百六十八歲,葬於萬陽山。資料來源:民國七年劉譜古代代系)

  妣萛葊水氏聽詙(又曰奔水氏。)生七子(一雲13子)一女,長子臨魁、次子董權、三子會魁、四子鬥臨、五子姜邛、六子姜柱、七子姜起等七子,女娃。生女曰女娃(嘗遊於東海,溺而不返,化為鳥,其狀如鳥,文首白啄赤足,名曰精衛。常嘟公山木石,以填於東海。)(神農系譜下略)

  二、少典派下黃帝軒轅氏系譜

  少典第二代勗其公:地字輩,諱勗其公,父少典,母有蟜氏安登之次子,生於歲次戊申3253年、民國前5164,逝於歲次戊子3093年、民國前5004,享壽160歲,妣扶氏,生子巨駓。

(二代公少典諱勗其公迺厲山氏之次子也,生子女媧,戊申三年,夢於炎帝戊子一百四十年,享壽一百六十歲,妣扶氏,生子巨駓。)

  少典三代諱巨駓公:玄字輩,迺勗其公之子也;妣蜀山氏,生子芒昧。

  少典四代諱芒昧公:黃字輩,迺巨駓公之子也;妣逿伊氏,生子夷栗。

  少典五代諱夷栗公:宇字輩,迺芒昧公之子也;妣女儀氏,生子柏堅。

  少典六代諱柏堅公:宙字輩,迺夷栗公之子也;妣赤水氏,生子節。

  少典七代諱節公:洪字輩,迺柏堅公之子也;妣钜閭氏,生子赫胡。

  少典八代諱赫胡公:荒字輩,迺節公之子也;妣摩利氏,生子封胥。

  少典九代諱封胥公:日字輩,迺赫胡公之子也;妣女娥氏,生子依盧。

  少典十代諱依盧公:月字輩,迺封胥公之子也;妣九方氏,生子啟昆。以上皆相繼為少典君派下直系。

  少典第十一代諱啟昆公:盈字輩,父迺依盧公,母九方氏之子,有熊國君,由少典國北遷於熊(河南開封新鄭縣。)改國號曰有熊,為人剛健中正。

  妣女蟜氏女附寶,生二子,長子黃帝軒轅氏、次子子高。

  少典第十二代昃字輩、黃帝第一代黃帝:父少典君啟昆,母曰附寶之長子;名軒轅,又名荼,字玄律,長於姬水,姓,又姓公孫

  黃帝生於黃帝紀年前歲次癸醜十一年、炎帝裔榆罔四十五年、民國前四六一九年、前二七0八年誕生於壽丘,今山東曲阜縣,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即位於黃帝紀年元年歲次甲子、民國前四六0八年、前二六九七年,神農氏衰,諸侯咸尊為天子,代神農氏族集團末代榆罔,建國有熊,今河南省新鄭縣,其德土行以雲紀事,有土德之瑞(土色尚黃),是為黃帝,創立億萬代建國制度宏規,至黃帝紀年歲次癸卯一00年、民國前四五0九年、前二五九八年,在位一00年,帝逝葬橋山,今陜公縣黃陵縣,享壽一一一歲。

  黃帝元妃公陵氏生三子,昌意、元囂。龍苗;次妃方纍氏生二子,休、清;第三妃彤魚氏生二子,揮、夷彭;第四妃嫫母生子二人,蒼林、禺陽;凡妃之子九人,庶妾之子十六人,共二十五人;別姓者十二:祈、酉、滕、箴、任、荀、釐、佶、儇、依及青陽。夷彭為二紀也,其十三人皆姬姓。傳位於次子元囂,是為少昊。據《史記》記載:「黃帝25子,得其姓者14人。」黃帝共有25個兒子,其中14人被分封得姓。這14人共得到12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晉皇甫謐撰帝王代紀:昌意,雖黃帝之嫡,以劣降居若水為諸侯。世本:昌意降居為侯。

  少典氏第十三代昃字輩、黃帝第二代元囂:父黃帝,母公陵氏之次子,姓姬,一雲己姓,名摯,字青陽,其德金行,遂號金天氏;生有聖德,其立也,鳳鳥適至,因以鳥紀官;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

  元囂生於黃帝紀年八十五年歲次戊子、民國前四五二四年、前二六一三年,誕生於窮桑,今山東曲阜縣。

  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甲辰一0一年、民國前四五0八年、前二五九七年,國都曲阜,至黃帝紀年歲次丁卯一八四年、民國前四四二四年、前二五一四年,在位八十四年。逝葬於雲陽,今山東曲阜縣,享壽一00歲。傳位於胞兄昌意之子高陽,是為顓頊。

  妣不詳,子女古籍所載紛雲。

  黃帝元妃公陵氏次子元囂,元囂青陽即少昊也。又與黃帝次妃方纍氏次子清,清生少昊,古籍至今無定論。元囂若引用鄭玄著作者則曰玄囂。

  史記五帝本紀索隱:玄囂,帝嚳之祖。案:皇甫謐及宋衷皆雲玄囂青陽即少昊也。今此紀下雲「玄囂不得在帝位」,則太史公意青陽非少昊明矣。而此又雲「玄囂是為青陽」,當是誤也。謂二人皆黃帝子,並列其名,所以前史因誤以玄囂青陽為一人耳。宋衷又雲:「玄囂青陽是為少昊,繼黃帝立者,而史不敘,蓋少昊金德王,非五運之次,故敘五帝不數之也。」

  少典氏第十四代宿字輩、黃帝第三代蟜極:姓姬,元囂之子,母不詳。未繼位。妣陳豐氏裒,生子帝嚳。公妣生逝不詳。

  少典氏第十五代列字輩、黃帝第四代帝嚳:姓姬,父蟜極,母陳豐氏裒。名夋,號高辛氏。

  帝嚳生於黃帝紀年歲次辛亥年二二八年、民國前四三八一年、前二四七0年,生而神靈,十五歲佐顓頊,受封於辛。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丙戌二六三年、民國前四三四六年、前二四三五年,以水德代顓頊王天下,以人事紀官,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都毫(公毫),今河南偃師縣,一雲都帝丘。至黃帝紀年歲次乙未三三二年、民國前四二七七年、前二三六六年,在位七十年。逝葬壽丘,今河南滑縣,壽一0五歲。傳位長子摯,在位八年,帝摯再傳位給胞弟唐堯在位一00年;唐堯再傳位給虞舜在位五十年。

  配四妃,元妃有邰氏之女姜源,生后稷;次妃妃有絨氏之女簡狄,生契;三妃陳豐氏之女慶都,生帝堯;四妃娵訾氏之女常儀,生帝摯。

  列女傳的母儀傳,棄母姜源:「棄母姜嫄者,邰侯之女也。當堯之時,行見巨人跡,好而履之,歸而有娠,浸以益大,心怪惡之,蔔筮禋祀,以求無子,終生子。以為不祥而棄之隘巷,牛羊避而不踐。乃送之平林之中,後伐平林者鹹薦之覆之。乃取置寒冰之上,飛鳥傴翼之。姜嫄以為異,乃收以歸。因命曰棄。姜嫄之性,清靜專一,好種稼穡。及棄長,而教之種樹桑麻。棄之性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堯使棄居稷官,更國邰地,遂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及堯崩,舜即位,乃命之曰:「棄!黎民阻飢,汝居稷,播時百穀。」其後代代居稷,至周文武而興為天子。君子謂姜嫄靜而有化。詩雲:「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又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此之謂也。

  頌曰:棄母姜嫄,清靜專一,履跡而孕,懼棄於野,鳥獸覆翼,乃復收恤,卒為帝佐,母道既畢。」公漢儒家學者劉向箸列女傳共分七卷,共記敘了105名婦女的故事。這七卷是:母儀傳(棄母姜源、周氏三母)、賢明傳(周宣姜后)、仁智傳、貞順傳、節義傳、辯通傳和孽嬖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歷史書籍。

  少典氏第十六代張字輩、黃帝第五代后稷:姓姬,父帝嚳,母有邰氏姜源。名棄,號后稷,生卒年歲不詳。

  幼喜好種樹麻菽,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胞兄帝堯聞之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帝舜(黃帝第十代?)說,百姓不得飽食,你做農師播種百穀使百姓免一飢餓,有功封於邰,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農為國之本。

  竹書紀年中載:帝堯陶唐氏五十八年(黃帝紀年歲次辛丑三九八年、民國前四二一一年、前二三00年。)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妣姞人氏,生子漦璽。

  少典氏第十七代寒字輩、黃帝軒轅氏第六代漦璽:后稷子,母不詳。襲父職,務稼穡。(氏族典:后稷舜封於漦,故漦璽。路史:后稷封台(邰),故台璽。)妣不詳。

  少典氏第十八代來字輩、黃帝軒轅氏第七代叔均:犛璽子,母不詳。襲父職,務稼穡。妣不詳。

  少典氏第十九代暑字輩、黃帝軒轅氏第八代不窟:叔均子,當夏太康(夏太康元年、黃帝紀年歲次癸巳五一0年、民國前四0九九年、前二一八八年。)政衰失國,不窟不務稼穡,遂失其官,逃竄公北戎狄間。妣不詳,生子曰鞠陶。

  少典氏第二十代往字輩、黃帝軒轅氏第九代鞠陶:(鞠陶一作鞠)不窟子,母不詳。妣不詳,生子曰公劉。

  少典氏第二十一代秋字輩、黃帝第十代公劉:鞠陶子,雖在戎狄間,復修后稷之業;鹹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遷國于豳,百姓懷之,多從而保焉!周道之興,實自此始;公劉卒;妣不詳,子慶節立。

  少典氏第二十二代收字輩、黃帝第十一代慶節:父公劉之子,母不詳,國於豳,慶節卒;妣不詳,子皇樸立。

  少典氏第二十三代冬字輩、黃帝第十二代皇樸:父慶節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弗差。

  少典氏第二十四代藏字輩、黃帝第十三代弗差:父皇樸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毀喻。

  少典氏第二十五代閏字輩、黃帝第十四代毀喻:父弗差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公非。

  少典氏第二十六代餘字輩、黃帝第十五代公非:父毀喻(毀隃亦作毀渝、毀榆、偽榆)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辟方。

  少典氏第二十七代成字輩、黃帝第十六代辟方:父公非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高圉。(史記索隱:系本雲:公非辟方。皇甫謐雲:公非字辟方也。)

  少典氏第二十八代歲字輩、黃帝第十七代高圉:父辟方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生子侯侔。據竹書紀年,商祖乙十五年(黃帝紀年歲次庚戌一一八七年、民國前三四二二年、前一五一一年。)命邠侯高圉。妣不詳,生子侯侔。

  少典氏第二十九代律字輩、黃帝第十八代侯侔:父高圉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亞圉。

  少典氏第三十代呂字輩、黃帝第十九代亞圉:父侯侔之子,母不詳,嗣位幽國,生子雲都。據竹書紀年,殷商盤庚十九年(黃帝紀年歲次戊午一三一五年、民國前三二九四年前一三八三年。)命邠侯亞圉。妣不詳,生子雲都。

  少典氏第三十一代調字輩、黃帝第二十代雲都:父亞圉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太公。  少典氏第三十二代陽字輩、黃帝第二十一代太公:父雲都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復修后稷之業;妣不詳,生子組紺。(史記索隱:系本云:太公組紺諸盩。三代世表稱叔類,凡四名。皇甫謐云公祖一名組紺諸盩,字叔類,號曰太公也。)

  少典氏第三十三代雲字輩、黃帝第二十二代組紺:父太公之子,母不詳,復修后稷之業,生諸盩。據竹書紀年:殷祖甲十三年(黃帝紀年歲次乙亥前一二四六年)公戎來,賓命邠侯組紺。妣不詳,生子諸盩。

  少典氏第三十四代騰字輩、黃帝第二十三代諸盩:父組紺之子,母不詳,復修后稷之業:妣不詳,生公叔祖類。

  少典氏第三十五代致字輩、黃帝第二十四代公叔祖類:父諸盩之子,母不詳,復修后稷之業;妣不詳,生古公亶父。

  少典氏第三十六代雨字輩、黃帝第二十五代古公亶父:父公叔祖類之子,母不詳;生於商殷武丁元年、黃帝紀年歲次丁巳前一三二四年,逝於商殷祖甲三十三年、黃帝紀年歲次乙未前一二二六年,享壽九十九歲。

  古公亶父,復修祖先后稷與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受薰鬻、戎狄攻擾,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不忍殺人父子而君之,前一三二七年(待考。)遂與私屬離開豳地渡過漆阻二水,踰梁山定居歧山之下周原,立國號曰周,當時,不但豳地人民連鄰近之國民,風聞古公遺仁愛,舉國扶老攜幼全都歸附古公於歧山下,古公為揚棄戎狄的習俗,營築宮室房舍,將人民分成幾個城邑居住,設置職有專司的五官職,民皆歌樂頌任姒、

  妣任姒生三子,長子太伯、次子仲雍(虞仲)、三子季歷。

  列女傳的母儀傳,周氏三母:「三母者,大姜、大任、大姒。大姜者,王季之母,有邰氏之女。大王娶以為妃。生大伯、仲雍、王季。貞順率導,靡有過失。大王謀事遷徙,必與。大姜。君子謂大姜廣於德教。大任者,文王之母,摯任氏中女也。王季娶為妃。大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於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聖,大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大任為能胎教。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謂知肖化矣。大姒者,武王之母,禹后有莘姒氏之女。仁而明道。文王嘉之,親迎於渭,造舟為梁。及入,大姒思媚大姜、大任,旦夕勤勞,以進婦道。大姒號曰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內。大姒生十男:長伯邑考、次武王發、次周公旦、次管叔鮮、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鐸、次霍叔武、次成叔處、次康叔封、次聃季載。大姒教誨十子,自少及長,未嘗見邪僻之事。及其長,文王繼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君子謂大姒仁明而有德。詩曰:「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又曰:「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此之謂也。

  頌曰: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興,蓋由斯起。大姒最賢,號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公漢儒家學者劉向箸列女傳共分七卷,共記敘了105名婦女的故事。這七卷是:母儀傳(棄母姜源、周氏三母)、賢明傳(周宣姜后)、仁智傳、貞順傳、節義傳、辯通傳和孽嬖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歷史書籍。

  少典氏第三十七代露字輩、黃帝第二十六代太伯:父古公父,母大姜任姒;生於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壽九十一歲。

  少典氏第三十七代露字輩、黃帝第二十六代仲雍(虞仲):父古公父,母大姜任姒;生於殷高宗武丁四十四年庚子,壽九十二歲,知父親欲立弟季歷,兄弟二人乃紋身斷髮,入荊蠻句吳,建立吳國,以讓季歷。

  少典氏第三十七代露字輩、黃帝第二十六代季歷:古公亶父之三子,父古公父,母大姜任姒;名公季,繼祖先遺風篤行仁義,四面諸侯從之。

  季歷生於商殷武丁四、黃帝紀年歲次甲辰前一二七七年,逝於帝乙十二年、黃帝紀年歲次辛巳前一一八0年,享壽九十八歲,葬在鄂縣之南山。

  妣河南摯任氏之女太任,生長子昌,有聖瑞,祖父古亶父說,我代當有興者,其在昌乎;次子耀,三子東虢仲,四子公虢叔。

  竹書記年:殷武乙三十五年(武乙在位僅四年。待考。)周王季伐公落鬼戎。又殷大丁四年(黃帝紀年歲次庚午),周人伐餘無之戎,克之,周王季命為殷牧師。

  少典氏第三十八代結字輩、黃帝第二十七代:季歷(父48歲生之)之長子,母太任。太任之性,性慈端莊維德,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教子,而生文王

  文王昌生於殷祖甲二十八年、黃帝紀年歲次辛卯前一二三0年,逝於商殷紂二十年、黃帝紀年歲次丁卯前一一三四年,享受九十七歲。諡號文王;葬在雍州萬年縣公南二十八裏原上。

  文王昌生而有聖瑞,及長受殷紂命為諸侯領袖為公伯,國於歧山之下,得專征伐,遵祖先后稷公劉之業,篤仁敬老,慈少的德業,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積善累德,諸侯多歸附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被殷紂囚於羨裏,後六年自歧山下遷都於豐邑,七年而崩,其次子武王發即位,追尊為文王。

  妣陜公渭北有莘氏之女太姒,生長子伯邑考、早卒,次子發,即位是為武王,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郕叔武,七子霍叔處,八子衛康叔,九子毛叔鄭,十子冉季載,十一子郜叔,十二子雝叔(雍)伯,十三子曹振鐸,十四子滕叔繡,十五子畢公高,十六子原叔,十七子豐叔,十八子郇叔,及召公奭、黎侯、伯廖、叔穎等。

  建峰氏族譜,公伯侯周文王像贊;昔我穆考,作侯公土,以引以翼,以綏庶子,三分有二,率歸王所,佑啟後人,鹹正無忤。

  少典氏第三十九代為字輩、黃帝第二十八代發(西周一):父文王昌,母太姒之次子,姓名發,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庚寅一一一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己卯一一二二年,是為武王,以火德王天下,建立周朝,國都鎬,今陜公長安縣公南,一雲公安縣公北。西周自此始,黃帝紀年歲次乙酉一一一年十二月,在位七年逝。得年五十四歲。葬在雍州萬年縣公南二十八裏畢原上,今陜公鹹陽。

  妣齊太公太公次女邑姜,生誦、韓、應、晉、邗。

  招琳注:黃帝紀年元年前二六九七年至周武王逝於前一一一六年,有一五八一年,傳二十八代,每代平均年數五六點四七年。如以每代三十年為基準,顯仍有遺闕祖先名諱之疑;固有黃帝第五代后稷,受黃帝第十代舜封於漦之疑?。

  周朝自第一代黃帝紀年元年為前二六九七年,至黃帝第二十七代周文王逝於公元一一三四年,有一五六四年,每代平均年數為五十八年,其間后稷至古公在戎狄,長壽乎?間闕乎?再以第二十八代周武王前一一二二年即位,至第五十九代赧王逝於前二五六年,三十二代有八六七年平均年數為二十七點零九年。

  少典氏第四十代霜字輩、黃帝第二十九代誦(西周二):父武王發(父42歲生之),母邑姜之長子,姓名誦,生於黃帝紀年歲次癸酉前一一二八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丙戌前一一一五年,十三歲繼位是為成王,國都陜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壬戌前一0七九年四月,在位三十七年逝,依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得年五十歲,葬畢原。

  成王誦,十三歲繼位,年少不能治事,周公攝政當國七年,正百官以明臣職,設南郊以祀上帝,立大社以封諸侯,誅管蔡以安社稷。制禮作樂。天下大治,四夷賓服。成王祇勤於德,夙夜匪懈。以微子開代殷後,立國於宋。萬民和睦頌聲興。

  妣不詳,生子釗。

  少典氏第四十一代金字輩、黃帝第三十代(西周三):父成王(父20歲生之)母不詳,姓,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壬辰前一一0九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癸亥前一0七八年,是為康王,國都陜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戊子前一0五三年九月逝,在位二十六年逝,得壽五十七歲,依諡法,溫柔好善曰康,葬畢原。

  康王釗承文武之業,無所變更,敬恭神人,勤修先王之訓典,四夷賓服,海內晏煙然。百姓興於禮樂,囹圄空虛。故成康之際,刑錯不用四十餘年,有唐虞之風焉。康王作康誥以告之,天下安寧,諸侯來朝,使稱成康之治。

  妣不詳,生子瑕。

  少典氏第四十二代生字輩、黃帝第三十一代瑕(西周四):康王釗之子(父41歲生之),母不詳,姓名瑕,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壬申前一0六九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己醜前一0五二年,是為昭王,國都鎬,今陜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己卯前一00二年,在位五十一年逝,享壽六十八歲。依諡法,儀容恭美曰昭。葬在河南登封縣少室山陽城公穀。

  昭王瑕時,王道微缺,王南巡狩,返濟漢水時,舟人以惡之,以膠舟進王,中流膠解,王被溺死於江上。

  妣房后,生子滿。

  少典氏第四十三代麗字輩、黃帝第三十二代滿(西周五):昭王瑕之子(父20歲生之),母房氏,姓名滿,生於黃帝紀年歲次辛亥前一一五0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庚辰前一00一年,是為穆王,國都南鄭,今陜公華縣,至黃帝紀年歲次甲前九四七年,在位五十五年逝於祇宮,享壽一0四歲。依諡法,布德執義曰穆。葬在公安城公南二十五裏恭張村。

  穆王滿立,湣文武之道缺,舉用賢才,以治其國。惟王性逸豫,欲肆其心,周遊天下,及得八駿馬,以造父為禦,從事公征,進抵曠原,去國萬裏,然後東還。巡狩之遠,亙古未聞。滅徐遷戎。國威大振。王在位久,教化衰,刑罰繁,思有以清之,乃作呂刑,以訓戎天下後代。

  父南巡遭溺,諱之不告,十七年前九八五年,皋陶之後徐夷自稱偃王,諸侯而朝者三十六國,率九夷諸侯,以伐宗周,公至河上,王賴楚之助力伐徐,徐子北走彭城,造父有功封於趙,今山公趙城。

  妣不詳,生長子繄扈繼位是為共王,次子辟方繼位是為孝王。傳位長子繄扈。

  少典氏第四十四代水字輩、黃帝第三十三代繄扈(西周六):穆王滿之長子(父33歲生之),母不詳,姓,名繄扈,生於黃帝紀年歲次癸亥前年一0一八,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乙亥前九四六年,是為共(一雲恭)王,國都南鄭,今陜公華縣,至黃帝紀年歲次丙戌公元前九三五年,在位十二年逝;享壽八十四歲,依諡法,既過能改曰共。

  共王繄扈能庇昭穆之闕,故春秋稱之。

  妣不詳,生子懿王囏。傳位子懿王囏,繼位是為懿王。

  少典氏第四十四代水字輩、黃帝第三十三代辟方,(西周八):穆王滿之次子,母不詳,姓,名辟方,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壬戌前九五九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壬前九0九年,是為孝王,國都鎬,今山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丙寅公元前八九五年,享壽六十五歲,依諡法,慈惠愛親曰孝。無嗣,傳位胞兄懿王艱之子燮(第三十五代)繼位是為夷王。

  孝王辟方時,有非子(本譜黃帝第三十七代秦非子,前八九七年建立秦國,秦始皇政之祖先也。)者,善養馬,王命主馬於汧渭之間,馬大蕃息,王封非子為附庸之君,邑於秦。

  少典氏第四十五代玉字輩、黃帝第三十四代囏(西周七):共王繄扈之長子(父60歲生之),母不詳,姓,名囏,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壬戌前九五九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丁亥前九三四年,是為懿王,國都槐裏,今陜公興平,在位二十五年,至黃帝紀年歲次辛亥前九一0年,在位二十五年逝,得壽五十歲,依諡法,溫柔賢善曰懿。傳位胞叔孝王辟方。

  懿王囏興居無節,號令不時,諸侯攜貳,王室衰微。公戎侵鎬,翟人侵岐,乃徙都槐裏。

  妣不詳,生子燮,繼位是為夷王。

  史記雲: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為孝王。周朝宗法傳叔未傳子之特例。

  招琳注:訪間族譜,共王繄扈生懿王囏及孝王辟方,誤也。孝王辟方是懿王囏之胞叔,非兄弟,朝代序與系譜倫理尊卑要分明也。

  少典氏第四十六代出字輩、黃帝第三十五代燮(西周九):懿王囏之子(父22歲生之),母不詳,姓,名燮,生於黃帝紀年歲次癸未前九三九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丁卯前八九四年,是為夷王,國都鎬,今山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壬午前八七九年,在位十六年逝,享壽六十歲,依諡法,安心好靜曰夷。

  夷王燮之得立,諸侯之之力也。王德諸侯,始下堂見,降與抗禮,覲禮遂廢,而王室寖衰矣。

  妣不詳,生子胡繼位是為厲王。

  少典氏第四十七代崑字輩、黃帝第三十六代胡(西周十):夷王燮之子(父36歲生之),母不詳,姓,名胡,生於黃帝紀年歲次戊午前九0三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癸未前八七八年,是為厲王,國都鎬,今山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己未前八四二年,在位三十七年後,西周共和十四年,逝於黃帝紀年歲次癸酉一八七0年、民國前二七三九年前八二八年,享壽七十六歲,依諡法,殺戮無辜曰厲,是為厲王。葬霍邑,今山公霍縣。

  厲王在位時,因好利。暴虐侈傲,國人謗王則殺之。召公諫曰:防民之口,基於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故為水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王不聽,萬民弗忍共叛襲王,王出奔於彘,今山公霍縣。生長子靖,匿召公之家,國人圍之,召公曰:昔吾驟諫王王不從,國人今殺王子靖,王其以我為讎而懟怒乎,夫事君者險而不讎懟,怨而不怒,況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靖終能逃出危難。

  妣不詳生長子靖,次子鄭桓公友姓始祖。

  西周共和:自黃帝紀年歲次庚申前八四一年為共和元年,因厲王奔彘由周定公、召穆公二相共掌朝政,史稱西周共和,至黃帝紀年歲癸酉前八二八年,共有十四年。厲王崩,召、週二公共立太子靖,是為宣王。

  西周共和元年:西周共和元年(庚申,前八四一年)起中國歷史始有正確之紀年。此之前朝代紀年或帝王年歲各有所本,莫衷一是。

  少典氏第四十八代岡字輩、黃帝第三十七代靖(西周十一):厲王胡之長子,姓,名靖,字靜,生在陜公岐山縣,生年不詳。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甲戌前八二七年,是為宣王,國都鎬,今山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己未前七八二年,在位四十六年。依諡法,聖善周聞曰宣。

  宣王靖,承厲王之烈,內有撥亂之志,遇災而懼,側身修行,勤於政事,任賢使能,外攘夷狄,北伐玁狁,南平荊蠻,公伐公戎,東平淮徐,恢復侵地。大會諸侯於東都洛邑,周道中興(史稱公元前八二七年為宣王中興。)然鮮克終始,不籍千畝。喪師南國,料民太原,枉殺杜伯,拒納諫言,善政中息。

  周宣王,妣后,所生子女,正史僅見宮涅。宣王次子宮文“見氏族譜”“氏族典:宣王封其子三人,一曰尚父封侯,譜說宣王五子尚父入嗣為澗,一封陸鄉為侯後有氏,一封謝丘為謝侯後有謝丘氏”。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非營利性與公益線上閱覽昭公二六年):至于厲王,王心戾虐,萬民弗忍,居王于彘,諸侯釋位,以間王政,宣王有志,而後效官,至于幽王,天不弔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攜王奸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遷郟鄏,則是兄弟之能用力於王室也;攜王(?-公元前760年,一說750年),姓,名余臣(一說「余」據戰國時代楚國的《清華簡(貳)繫年》記載,余臣為「幽王之弟」,又被稱為攜惠王惠王;周平王時,郭公翰王子余臣為王,史稱攜王。周二王並立。相持若干年後,晉文公殺攜王,終結二王並立局面。

  妣姜后,生五子,長子宮涅繼位是西周幽王(生於宣王33年、公元795年,搜神記),次子宮文公,名志宏,字文錄,公京築城,(宣王37年庚戌公元791年)功錫爵侯,姓姓得姓始祖;三子尚父封為楊侯(楊姓族譜則云第五子尚文名澗,入嗣楊紹甲為嗣子(養子),宣王19公元809年再命爵封為楊侯,待考。)四子陸侯,五子謝侯。

  閩南省建峰氏宗譜畫像載:「文王十二世孫周宣王像贊曰:赫匕宣王,螽斯蟄匕,中興以德,百世不易,聿懷多福,派衍萬億,封子詹侯,以爵為氏。」

  列女傳的賢明傳,周宣姜后:「周宣姜后者,齊侯之女也。賢而有德,事非禮不言,行非禮不動。宣王嘗早臥晏起,夫人不出房。姜后脫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其傅母通言於王曰:「妾不才,妾之淫心見矣,至使君王失禮而晏朝,以見君王樂色而忘德也。夫苟樂色,必好奢窮欲,亂之所興也。原亂之興,從婢子起。敢請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實自生過,非夫人之罪也。」遂復姜后而勤於政事。早朝晏退,卒成中興之名。君子謂,姜后善於威儀而有德行。夫禮,夫人禦於君,以燭進。至於君所,滅燭,適房中,脫朝服,衣褻服,然後進禦於君。雞鳴,樂師擊鼓以告旦,夫人鳴佩而去。詩曰:「威儀抑抑,德音秩秩。」又曰:「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夫婦人以色親,以德固。姜氏之德行可謂孔膠也。

  頌曰:嘉茲姜后,厥德孔賢,由禮動作,匡配周宣,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為中興君。」公漢儒家學者劉向箸列女傳共分七卷,共記敘了105名婦女的故事。這七卷是:母儀傳(棄母姜源、周氏三母)、賢明傳(周宣姜后)、仁智傳、貞順傳、節義傳、辯通傳和孽嬖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歷史書籍。

  建峰氏族譜,文王十二代孫周宣王像讚:「赫赫宣王,螽斯蟄蟄,中興以德,百代不易,聿懷多福,派衍萬億,封子侯,以爵為氏。」

  少典氏第四十九代劍字輩、黃帝第三十八代(西周十二):父靖,母姜后之長子,姓,名宮涅,生在陜公岐山縣,據搜神記生於生於宣王33年、公元795年,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庚申公元前七八一年,是為幽王,國都鎬,今山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庚午公元前七七一年,在位十一年,被殺於驪山之下,按諡法,動靜亂常曰幽。葬驪山,今陜公臨潼縣東北二十五裏。

  幽王宮涅,不親九族,而好讒諂,不恤國事,刑罰不中,諸侯皆不欲朝,而公夷東夷,交侵中國。征伐不息,政繁賦重。任用非人,國人鹹怨,馳騁弋獵,廢后及子,以適褒姒之意。怠政滅倫,自招寇賊。卒招申侯與犬戎之亂,王被殺於驪山之下(今陜公臨潼縣。)虜褒姒,盡取周寶賂而去,西周遂亡。諸侯擁立太子宜臼,是為東周平王。

  妣申氏,生長子宜臼,再妣褒姒,生次子伯服。

  少典氏第五十代號字輩、黃帝第三十九代宜臼(東周一):幽王宮涅,母申氏之長子,姓,名宜臼,在陜公岐山縣,生年不詳;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辛未公元前七七0年,是為東周平王,國都河南洛陽,至黃帝紀年歲次辛酉前七二0年,在位五十一年。逝葬河南太康縣。

  平王宜臼立,避戎寇,東遷洛邑,苟且偷安,忘不共戴天之仇,輕棄咎都,隨不即亡,而大事全非。自是王室衰微,賞罰不行,齊、楚、秦、晉始大,橫行專姿,以強併弱,春秋之局始此。而周天子名號雖存,實以杞、宋等矣。平王東遷以鄭武公、莊公相繼為卿士,左右朝政,桓王即位,鄭莊公憤而不朝,桓王親自伐鄭,王師戰敗以虢公為卿,桓王中箭受傷,次後諸侯背叛,九族不親,周政益衰,天子僅成名位。

  妣不詳,生長子洩(一雲洩父),名洩父,未即位蚤卒,洩父子林即位是為桓王(東周二)、次子狐、三子王子烈。

河間堂姓統宗譜,宮文公前七九一年封爵侯是為姓紀年元年。

壹、少典氏第49代、黃帝38代、1代系譜表

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少典

劍  ,號  巨  闕  珠  稱  夜  光  果  珍  李 輩序

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黃帝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

姓襲宮文公侯爵玄孫公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詹禮

西周 東周(春秋始)                       朝代

釋明:

一、周朝系譜

西周┌東周┌太子┌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八

十二│一 ├洩父┤二 │三 │四 │五 │六 │七 ├

宮├宜│未即├林├陀├胡├閬├鄭├壬│諡號

涅 ┤臼 ┤位│諡號│諡號├齊 │諡號│諡號┤臣 │匡王

諡號│諡號│卒 │桓王┤莊王┤諡號│惠王┤襄王│諡號┤前六

幽王│平王├王子│前七│妣│僖王│前六│前六│頃王│一二┌東周

│前七│狐 │一九│前六│前六│七六│五一│前六│位六│十

前七│七0├王子│在位│九六│八一│在位│在位│一八│東周├夷→

八一│在位└烈 │二三│在位│在位│二五│三三│在位│九 │諡號

在位│五一   │妣│一五│五年│妣媯│妣隗└六年├瑜┴簡王

一一├伯服   │、│姚后├王子│后 │后    │諡號定王

│前七   │、├王子│頹 │王子└王子帶  │前六0六

后 │二二   └后 └克 │前六└虎       └在位二一

妣褒│年春         │七五年亂;姓第四代,侍奉子頹

姒 └秋始至前四八0年春秋終└攻打惠王,不克,出奔溫邑。見左傳。

釋明:(略)

二、姓系譜

宮文┬詳┌浩┌韓┌詹禮┬國典┌宇┬紹┌嘉┬寶┌

本姓│朝│字尚國芳┤字嘉綬┤字宗

 幹│節 │字│世 │字子│美 容│字子安

名志譁┼泰│宜 │妣│堅 │頃王宗┤周地官

宏 │字美 │氏 氏 │妣│時│妣│司徒

字文│輝  乾┤一云│氏 宙└氏 │瑕以│氏 └

錄 │襲顯┤襲氏└國茂      │守桃└譽─父→

夫人│侯爵│襲│侯爵│國結束       │林之

氏│夫人│侯爵英│         └妣

公京氏│夫人│字世│襲祖先侯

築城諄│氏│賢 │爵姓

訓└斌│夫人└為姓(注三)。

前七九一年,功賜│

爵詹侯,姓始祖父,周桓王大夫生二子俱別傳(注二)

始姓是為詹姓總始祖(注一),建立國。

宮文(注一)國與辭典首頁漢典始祖,相似詞為鼻祖,相反詞為後人、後裔;釋義為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基此宮文公是姓總始祖,玄孫五代祖襲宮文公侯爵祖是也!

父公(注二)周桓王執政期間位高權重的忠義大夫,公元前七0二年,虢公在周王室面前誣陷他的大夫父。父有理,於是帶領周桓王的軍隊攻打虢國;公元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詹國土地,父公因保國衛姓家族產業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導致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791年至前675年。)而結束。故公襲爵指為姓。

  中華民族宗族譜,殷代以前諸侯國的史事已經不可能編排紀錄,周代以後的史事才可以少量的箸錄。帝王世系的記載,黃帝以後都記有年數。(注一)姓始祖宮文公至五代祖禮公,見於姓宗族譜,鮮少見於正史,而父忠孝勇的事蹟載於左傳(注二),筆者以為父不載宗族譜與叛亂有關,使國結束,且湖北黃岡氏宗譜載:顯公生二子,英、父。左傳亦云,詹父之後有詹嘉。河間統宗代系圖兼考載,顯公,元配氏,元配誥封一品夫人,生子二,英、服(父)公為桓王大夫。基此,宮文公曾孫英公與父公胞兄弟也東周武公姓,父親赧王退位後,未繼位,貶為平民百姓,筆者以為父因保護祖產而叛亂犧牲,後裔應感父祖忠孝勇的偉大精神垂譜千古

(注一)史記三代世表,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記,尚矣。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紀元年,正時日月,蓋其詳哉。至於序尚書則略,無年月;或頗有,然多闕,不可錄。故疑則傳疑,蓋其慎也。

  余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咸不同,乖異。夫子之弗論次其年月,豈虛哉!於是以五帝系諜、尚書集世紀黃帝以來訖共和為世表。

  春秋左傳桓公十年:「虢仲譖其大夫父於王,詹父有辭,以王師伐虢。夏,虢公出奔虞。」與莊公十九年:「初,王姚嬖于莊王,生子頹,子頹有寵,蒍國為之師,及惠王即位,取蒍國之圃以為囿,邊伯之宮,近於王宮,王取之,王奪子禽,祝跪,與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國,邊伯,石速,父,子禽,祝跪,作亂,因蘇氏。秋,五大夫奉子頹以伐王,不克,出奔溫,蘇子奉子頹以奔衛,衛師,燕師,伐周。冬,立子頹。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國土地,父公因保衛詹國祖產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河南溫縣。)

  周惠王即位時,惠王派人攻取國(王子頹的老師),的菜園,用作畜牧場,並且剝奪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的土地田產。因此周惠王二年、公元675年秋季,國、邊伯、石速、父、子禽、祝跪和蘇子奉王子頹進攻惠王。失敗之後,蘇子奉王子頹出奔衛國。衛國和南燕國聯合討伐東周獲勝,惠王出奔。冬季王子頹正式稱王。674春季,鄭厲公試圖斡旋王子頹和惠王失敗,鄭厲公只好將惠王帶回鄭國三年後的秋季,鄭厲公和惠王從鄔邑攻入成周,取下寶器才回到鄭國,冬季王子頹與支持他的五大夫飲酒觀歌舞。鄭厲公見虢叔,商定討伐王子頹。周惠王四年、673夏季,鄭厲公見虢叔率領各國的軍隊攻入王城,殺掉王子頹和等五位大夫,王子頹之亂平定,惠王獎賞鄭厲公,將虎宰以東土地給與鄭厲公;因此一歷史事件導致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791年至前675年。)而結束,故公襲祖爵指為姓。

宋鄧名世撰古今姓氏書辯證:“詹氏周有詹父、詹桓伯云出自周宣王支子,封為詹侯,晉有詹嘉,虢有詹父”

父公,從左傳資料見證是東周二王林(公元719至前697在位23年)、東周三莊王陀(696至前682在位15年)、東周四僖王胡齊(681至前677在位5年)、東周五惠王閬公元676至前652在位25年)的東周四朝元老,四朝周王共在位68年。

禮公(注三)世襲祖侯爵(亦稱襲爵:繼承祖先官位或封號。也叫做「襲封」),指為姓:公世襲祖(祖指姓始祖宮文公)侯爵,指爵(爵指宮文公公京築城,功錫爵詹侯為姓;姓三十一代子(子興三弟)撰詹氏序略摘要: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應是庚戌見註一)封次子至弘為侯,邑安公至今,城存焉」。「我始祖至弘公本姓,受父宣王封為侯,五世孫公遂以祖爵為姓,此吾氏受姓之略也。」又同譜漢尚書郎李密拜撰氏世系敘略摘要:「而宣王靖封次子弘為安公侯,食邑于。又五傳,乃指祖爵為氏,姓之別自此始也。

釋明:

  姓始祖第一代(少典第四十九代(劍字輩)、黃帝第三十八代)宮文公,父周宣王靜,姓,母氏之次子,名志宏(弘),字文錄,本姓姬,生逢西周末年,公京築城以固朝廷,宣王37年庚戌、791年功錫爵侯,封爵授姓,故譜稱文侯,以侯爵封地百里建立國,疆域南至於京,北達于燕食采河間,望出渤海:元配田氏誥封一品夫人,生四子,長子詳(仕),次子譁(仕),三子諄(仕),四子訓(仕)。公葬咸陽(在陜公省,秦代首都,今陜公省東北。)妣葬長安(唐朝首都,今陜公省公安市。)城外。宮文公傳衍裔孫歷百代遍全球,迄今(2012)有2803年的歷史,普天下姓一家親」!

  蘆源詹氏宗譜:「詹侯,諱文,葬河間府城南六十里五十九,喪合葬,其墓有石虎六枚、石人八枚、石(門內卦)二枚、石住六枚、華表四枚、墓田二十裏,守墓奴二十戶。」民國38年、1949年版。

  新安廬源氏合修宗譜,2002年版,清朝華盛等修,卷一詹氏世系卷之首詹姓原始,文祖,周時受封為詹侯,食采河間,夫人高平田氏生子華。

  閩南省建峰氏宗譜畫像載:「文王十二世孫周宣王像贊曰:赫匕宣王,螽斯蟄匕,中興以德,百世不易,聿懷多福,派衍萬億,封子詹侯,以爵為氏。」

  建峰氏族譜,受姓侯鼻祖志弘公像讚:「錫命於周,承家以傳,其盛赫赫,其澤綿綿,南至於京,北達于燕,宗之繁衍,史氏紀焉。」

安徽新安廬源氏合修宗譜,始封於文侯遺像贊曰:「懿惟吾祖,受命於周,城屹屹,得姓之由。」

宮文公受封於氏祖讚:「赫赫宗周,姬氏者流,宣王支子,食采封侯,於彼姓,得姓之由。」

(注一):侯賜爵年代考二五五年蜀州太守公子孚拜手撰氏序略:「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應是庚戌見姓始祖宮文公的起始年代)封次子至弘為詹侯,邑安公至今,城存焉。」周宣王庚午封次子至弘為侯,應是周宣王在位三十七年歲次庚戌前七九一年,非庚午(宣王即位前四年?宣王未登基如何封爵?)周宣王在位元年歲次甲戌至四十六年歲次己未(前八二七年至前七八二年在位四十六年間),僅有在位七年庚辰、十七年庚寅、二十七年庚子、三十七年庚戌;搜神紀曰周宣王長子幽王宮涅生於宣王三十三年,次子宮文公封爵應是庚戌(宣王三十七年)始合乎史實邏輯,周宣王五年前八二三年封申伯於城、二十二年八0六年封友於國,三十七年前七九一年封宮文於國,而後生揚侯、謝侯、陸侯等。之前筆者見舊譜云文侯(志宏)生於宣王中興元年、827年,據此似乎次子文錄公比宣王長子宮涅年長?特此正之!

  少典氏第五十代號字輩黃帝第三十九代、姓第二代譁公(國二):父宮文公,母田氏之次子,字美輝,襲封詹侯,周官上大夫。元配尹氏誥封一品夫人,生六子,長子浩、次子采、三子資、四子泰(仕)、五子顯、六子斌(仕)。

  少典氏第五十一代巨字輩黃帝第四十代、姓第三代顯公(國三):父譁公,母尹氏之五子,元配氏誥封一品夫人,生五子,長子韓,次子朝(仕),三子幹(仕),四子乾,五子英,六子父(湖北黃岡氏宗譜載:顯公生二子,英、父。左傳亦云,詹父之後有詹嘉。河間統宗代系圖兼考載,顯公,元配氏,元配誥封一品夫人,生子二,英、服(父)公為桓王大夫。)。

  湖南常甯詹氏存誠堂原始譜序載:顯公子英,字世賢,襲侯爵,桓王時,諸侯不臣,英率群下景從。夫人申氏。顯公次子父為桓王大夫,以忠義奉命守塞,生二子俱別傳。湖南常甯詹氏存誠堂原始譜序,歲康戌(?)首夏吉日 小子運昌謹識。

  少典氏第五十二代闕字輩黃帝第四十一代、姓第四代英公(國四):父顯公,母氏之五子,字世賢,桓王(719年至前698年在在位22年)時,諸侯不臣,公率臣下景從。元配夫人申氏,元配誥封一品夫人,生一子

  東周桓王與英公同輩:東周一平王東遷,以鄭武公、莊公相繼為卿士,左右朝政,桓王即位,鄭莊公憤而不朝,桓王親自伐鄭,王師戰敗以虢公為卿,桓王中箭受傷,之後諸侯背叛,九族不親,周政益衰,天子僅成名位。姓宗譜載:黃帝第41代、姓第4英,桓王(黃帝第41代)時,諸侯不臣,英公率臣下景從。正史與宗譜所載相符合。

  少典氏第五十二代闕字輩黃帝第四十一代、姓第四代父:父顯公,母氏(據黃岡譜:顯生服。固始譜:顯生父。宋鄧名世撰古今姓氏書辯證:“詹氏周有詹父、詹桓伯云出自周宣王支子,封為詹侯,晉有詹嘉,虢有詹父”),母氏之六子,為周桓王(前七一九年至前六九八年在位二十二年)執政期間位高權重的忠義大夫,前七0二年,虢公在周王室面前誣陷他的大夫父。詹父有理,於是帶領周王的軍隊攻打虢國。夏天,虢公亡命到虞國(注一。)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國土地,父公因保衛詹國祖產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河南溫縣。),

  周惠王即位時,惠王派人攻取國(王子頹的老師),的菜園,用作畜牧場,並且剝奪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的土地田產。因此周惠王二年、675年秋季,國、邊伯、石速、父、子禽、祝跪和蘇子奉王子頹進攻惠王。失敗之後,蘇子奉王子頹出奔衛國。衛國和南燕國聯合討伐東周獲勝,惠王出奔。冬季王子頹正式稱王。674春季,鄭厲公試圖斡旋王子頹和惠王失敗,鄭厲公只好將惠王帶回鄭國三年後低秋季,鄭厲公和惠王從鄔邑攻入成周,取下寶器才回到鄭國,冬季王子頹與支持他的五大夫飲酒觀歌舞。鄭厲公見虢叔,商定討伐王子頹。周惠王四年、673夏季,鄭厲公見虢叔率領各國的軍隊攻入王城,殺掉王子頹和等五位大夫,王子頹之亂平定,惠王獎賞鄭厲公,將虎宰以東土地給與鄭厲公;因此一歷史事件導致國建國四代116年(791年至前675年。)而結束(注二),故公襲祖爵指為姓。

  (注一):東周桓王林十八年、前七0二年,魯桓公十年,左傳:「十年春,曹桓公卒。虢仲譖其大夫詹父於王。父有辭(理),以王師伐虢。夏,虢公出奔虞。」

  (注二):東周惠王閬二年、前六七五年、魯莊公十九年,左傳:「初,王姚嬖于莊王,生子頹。子頹有寵,蒍國為之師。及惠王即位,取蒍國之圃以為囿。邊伯之宮近於王宮,王取之。王(周惠王閬)奪子禽、祝跪與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國、邊伯、石速、父、子禽、祝跪作亂,因蘇氏。秋,五大夫奉子頹以伐王,不克,出奔溫(河南溫縣。)蘇子奉子頹以奔衛。衛師、燕師伐周。冬,立子頹。」

  起初,王姚受到周莊王的寵愛,生下子頹。子頹也受到寵愛,讓蒍國作他老師。等到周惠王即位之後,佔取了蒍國的菜園作為飼養禽獸的地方。周大夫邊伯的房子靠近王宮,惠王據為己有。惠王又奪取子禽、祝跪和詹父的田地、收回膳夫石速的棒祿,所以蒍國、邊伯、石速、父、子禽、祝跪等發動叛亂,也利用周大夫蘇氏對周王室的不滿。秋天,六位大夫侍奉子頹攻打惠王,沒有取勝,逃亡到蘇氏的溫邑。蘇子侍奉子頹逃亡到衛國。衛、燕兩國軍隊攻打周惠王。冬天,立子頹為周天子。

  父公,從左傳資料見證是東周二王林(719至前697在位23年)、東周三莊王陀(696至前682在位15年)、東周四僖王胡齊(681至前677在位5年)、東周五惠王閬(676至前652在位25年)的東周四朝元老,四朝周王共在位68年。

  周朝宗法制度自周公以後,雖確立了嫡長子繼承法,到了春秋時期貴族專政君位的鬥爭仍然不斷圍繞權力而進行發生。例如嫡長子雖已確立而中途夭折該如何,又君主廢嫡立庶應該怎麼辦,這些很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貴族之間擁立派和反對派便藉口以發生鬥爭。如周室內部發生王子克、王子帶、王子頹和王子朝之亂都是其例。最後一次王子朝之亂,時間竟延續了十幾年之久,等叛亂結束,已由春秋進入戰國時期了。父公因保衛詹國祖產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對詹姓宗族而言是位偉大的祖先作為讓後裔有地斯有財的活生存空間,偉大喇!

  少典氏第五十三代珠字輩黃帝第四十二代、姓第五代:父英公,母氏之子,字尚節(一云字世周,一雲尚節,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詹國土地,叔父因保衛詹國祖產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導致國建國四代116年(791年至前675年。)而國結束,公世襲祖侯爵,指為姓(注一);妣尹氏(一雲高平氏),生三子,長子國典(仕),次子國芳(仕),三子國茂。

  姓自文錄公,本姓姬,公京築城,791年功賜詹侯,封爵授姓,故譜稱詹文侯,建立疆域南至於京,北達于燕,英公在675年因胞弟父公保衛祖產而叛變結束襲爵國,建國四代116年(791年至前675年。)英公之子公襲指爵詹姓,以遺後裔!

(注一)公世襲祖侯爵(亦稱襲爵:繼承祖先官位或封號。也叫做「襲封」),指為姓:公世襲祖(祖指姓始祖宮文公)侯爵,指爵(爵指宮文公公京築城,功錫爵詹侯為姓;姓三十一代子(子興三弟)撰詹氏序略摘要: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應是庚戌見注一)封次子至弘為侯,邑安公至今,城存焉」。「我始祖至弘公本姓姬,受父宣王封為侯,五世孫公遂以祖爵為姓,此吾詹氏受姓之略也。」又同譜漢尚書郎李密拜撰氏世系敘略摘要:「而宣王靖封次子弘為安公侯,食邑于。又五傳,乃指祖爵為氏,姓之別自此始也。」宗支繁衍代有賢人出,迄今(2012)有2803年,普天下姓一家親!

  公襲封指祖讚:「金枝玉葉,服遠厚別,指爵為姓,以遺後裔,蟄墊螽斯,綿綿瓜瓞。」

  安徽新安廬源氏合修宗譜:指為姓公遺像贊曰:詹城嗣守,土姓攸同,君之命,播祖之功,昭茲來許,緬想高風。謹題。

  少典氏第五十四代稱字輩黃帝第四十三代、姓第六代國芳公:父公,母尹氏(一雲高平白氏),之次子,字伯宜,周官中大夫,妣顏氏,生二子,長子宇,次子宙。

  少典氏第五十五代夜字輩黃帝第四十四代、姓第七代宇公:父國芳公,母顏氏之長子,字嘉代,元配楊氏,生二子,長子紹、次子綬。

  少典氏第五十六代光字輩黃帝第四十五代、姓第八代綬公:父宇公,母楊氏之次子,字子堅,妣氏,生子嘉。湖北譜綏公,字子堅,襄王聞其賢,就詢時務,王嘉之,夫人田氏,生子嘉邑(指采邑)。

  少典氏第五十七代果字輩黃帝第四十六代、姓第九代嘉公:父綬公,母田氏之子,字宗美,頃王時為晉靈公(620年至605年間)大夫,614年處瑕(後改嘉縣)以守桃林之寨,鞏固周朝。妣田氏,生五子,長子寶,次子完,三子容(仕),四子宗(仕)、五子譽(引1809懷彥詹姓宗譜,嘉公生譽,譽生父,父生尹。)

  湖北譜嘉公為嘉宅,字宗美,又曰石宗,匡王(前六一二年至前六0七年在位六年)時為晉靈公大夫,處瑕以守桃林之寨。

  東周頃王五年、歲次丁未614年、魯文公十三年,左傳:「十三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嘉住在瑕邑,防守桃林這個險要據點,為設險守國之道,使秦師不得在由河曲以侵晉地。瑕為嘉之采邑,後改嘉縣,瑕在今河南陝縣公南,一雲山公省芮城南,與桃林隔河相對,故處瑕就能守桃林;桃林塞在今河南閻鄉以公,接陝公潼關界,1954年閻鄉併入靈寶縣。靈寶縣秦置函穀關,漢屬弘農郡,隋為桃林縣,唐天寶年間於縣城南古函穀關附近,發現靈符易名靈寶至今。地理通釋,桃林塞,自潼關至函穀關歷陜華二州之地,俱謂之桃林塞,今陜公華陰縣以東,河南靈寶縣以公皆是也。

  本譜引用湖北蘄春詹氏五修詹譜,嘉公生譽,譽生父,父生師古。

  少典氏第五十八代珍字輩黃帝第四十七代、姓第十代宗公:父嘉公,母待查之四子,周官知軍大人,配阮氏,生二子,長子穎(仕),次子顒(仕)。

  浦城譜雲,宗生穎、遇。遇原名謹,國朝皇上禦諱,上一字改遇。

  少典氏第五十八代珍字輩黃帝第四十七代、姓第十代:父嘉公之次子,生子父。

  少典氏第五十九代李字輩、黃帝第四十八代、詹姓第十一代遇公:宗公之次子,遇,原名謹,避國朝皇上禦諱,上一字改遇。東周簡王前五八五年至前五七二年在位十四年)時周地官司徒後,召見授卿不受。字子安,妣田氏(一云鄭氏),生六子,長子甯,次子杲,三子燮(仕),四子淵,五子肅,六子甫(仕、台譜阜)。盧源氏宗譜:「宗公生庸,庸公生阜。」贛粵譜雲:宗生顒(遇與顒,形同?)。顒生阜。

  少典氏第六十代柰字輩、黃帝第四十九代、姓第十二代甫公:遇公之六子,(甫一雲阜、一雲名父),字至匡,東周靈王(571年至前545年在位27年)時官中大夫;妣張氏,生三子長子開,次子間,三子聞。春秋筆削發微圖的周王族諸氏中雲,父生桓伯。

  少典氏第六十一代菜字輩、黃帝第五十代、姓第十三代間公:父甫公,字桓伯,東周靈王(571年至前545年在位27年)時為鄭大夫;前五三三年周景王使桓伯奉詞責晉。生平功績卓著賜封其子姓詹伯,此乃衍生姓詹伯的來源,妣範氏,生子季。

  東周景王貴十二年、魯昭公九年、前五三三年二月,周室的甘大夫襄跟晉國的閻嘉爭奪閻地的土地。晉國梁丙、張趯率領陰地的戎人攻打周室的潁地。周景王派桓伯到晉國譴責說:「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公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邇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廢隊是為,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先王居檮杌於四裔,以禦螭魅,故允姓之奸居於瓜州。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以來,使逼我諸姬,入我郊甸,則戎焉取之。戎有中國,誰之咎也?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難乎?伯父圖之!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叔向謂宣子曰:「文之伯也,豈能改物?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自文以來,代有衰德而暴蔑宗周,以宣示其侈,諸侯之貳不亦宜乎?且王辭直,子其圖之!」宣子說。王有姻喪,使趙成如周弔,且致閻田與襚,反潁浮。王亦使賓滑執甘大夫襄以說於晉,晉人禮而歸之。見左傳。

  詹間,字桓伯,生平功績卓著賜封其子姓詹伯,此乃中華民族衍生複姓詹伯之來源!

  粵台譜雲:間公生家、季。家公生篤信、篤行。篤行公生衍,衍生豹。備考。

  少典氏第六十二代重字輩、黃帝第五十一代、姓第十四代家公:間公之長子,楚縣尹,生二子篤信、篤行。

  少典氏第六十二代重字輩、黃帝第五十一代、姓第十四代季公:間公之次子,季,字宜季,周官楚縣尹,妣齊氏,生一子何。台譜家公,間公之子,生子,篤信,篤行。

  少典氏第六十三代芥字輩、黃帝第五十二代、姓第十五代篤行公:粵台譜,生四子長衍公居河間、次韶公居河東、三桓公居河間、四公隗公居南陽。

  少典氏第六十三代芥字輩、黃帝第五十二代、姓第十五代何公:季公之子,字守仁,東周敬王519年至前476年在位44年)時官中大夫,守仁隱釣不仕,妣刁氏,妣刁氏,生四子,長子衍,周地官司徒,食采河澗,為姓開分堂號之始,次子韶居河東,三子桓居河間,四子隗居南陽。

  有譜雲,何公仕楚(一雲楚莊王,通譜少典氏第五十五代、黃帝第四十四代楚莊王前六一三年至五八七年位二三年,此公何與彼公何,朝代年數有異?待考?)聘問理國之術,何曰:未聞身理而國亂者之也。

  淮南子卷十二道應訓:「楚莊王問何曰:治國奈何?對曰:何明於治身,而不明於治國?楚王曰:寡人得立宗廟社稷,願學所以守之。何對曰:臣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未嘗聞身亂而國治者也。故本任於身,不敢對以末。楚王曰:善。故老子曰:修之身,其德乃真也。」

  據呂氏春秋雲,何,戰國時人,繼承楊、朱的為我思想,認為重生必然輕利,反對縱欲自恣的行為,思想接近道家。

  何公善釣,淮南子說山訓:公之釣,千歲之鯉不能避;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條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淵,綸不絕。善釣,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條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淵,綸不絕。

  台譜篤行公,家公之子,生四子,衍公居河間,韶公居河東,桓公居河間,隗公居南陽。

  湖北黃岡譜據氏最早之新安墨譜注,建譜篤行公後有漢司徒衛居河間。瑕後有韶居河東,何後有隗避亂遷鄧州南陽,又據卓氏姓氏辨雲,何生二子,一曰衍代居河間,一曰韶、一曰隗,又雲隗為瑕公之後,未之孰是,錄此備考。

姓總堂號河間,餘河東、南陽、河澗皆分堂號也!

  河間堂,姓總堂號:據中國歷代地名大辭典,(郡名)漢析钜鹿、涿二郡地置河間國、治樂成。東漠漢冀州河間郡,治樂戌。三國魏及晉冀州河間國,治樂城。南朱冀州河間郡,治樂城。北魏瀛州河間都,移治武垣。北魏青州河間郡,治武垣。隋冀州河間郡,治河間,唐改瀛州。

  河東,姓分堂號:(郡名)古冀州地。秦置河東郡。漢因之,治安邑。東漢司隸河東郡,治安邑。三國魏因之。晉司州河東郡,治安邑,東晉移治蒲。又東晉僑置。南宋為南河東郡。南齊復為荊州河東郡,治聞喜,隋廢。又北魏徙置秦州河東郡,治安定。隋復徙置冀州河東郡,治河柬。唐改河中府。

  南陽,姓分堂號:(郡名)古豫州地。春秋申、鄧二國地。戰國屬楚。秦置南陽郡,以在南山之南,漢水之北為名。漢因之。治宛。東漢為荊州南陽郡,治宛。晉為荊州南陽國,治宛。南宋為雍州南陽郡,治宛。南齊因之。北魏為荊州南陽郡,治宛。後改為南廣州南陽郡,治南陽。隋廢。金始置申州。又北魏太和中徙置荊州南陽郡,治穰。隋為豫州南陽郡,治穰。唐改鄧州。又南齊置,屬梁州。今闕當在四川境。又北魏置廣州南陽郡。治南陽。隋廢。有雲河間之間為澗字,河澗釋於左,賢者正之。

  河澗,姓分堂號:(山名)在福億永春縣公北五十裏,盤迴起伏.有九十允峰;一名大地巖,相近有鐵礦山產鐵。

  澗口:(地名)在山公永濟縣南大河北岸,隔河與陜公潼關相對。土垠縣故城東,公南流入巨粱水。

  少典氏第六十四代姜字輩、黃帝第五十三代、姓第十六代衍公:何公之長子(台譜為篤行公之長子),周地官司徒食采河澗(說明:河間為姓始祖宮文公總堂號,河澗應屬分堂號。)為氏開分郡之始。

  少典氏第六十四代姜字輩、黃帝第五十三代、姓第十六代隗公:何公之子,隗,字至瑰,周官司徒,妣汪氏(一雲王氏),生二子,長子豹、次子達。

  少典氏第六十五代海字輩、黃帝第五十四代、姓第十七代豹公:槐公之長子,豹,字林,號漁隱,妣陸氏(一雲田氏),生二子,長子生,次子喬(土喬)。固始譜:豹公生資生、果生。

  少典氏第六十六代鹹字輩、黃帝第五十五代、姓第十八代生公:豹公之長子,生,字守成,妣廖氏,生二子,長子志、次子澤。湖北譜豹公生子二,資生、果生。果生、志、愚、忠等三子。

  少典氏第六十七代河字輩、黃帝第五十六代、姓第十九代志公:生公之長子,志,字行寬,妣杜氏,生四子,長子孝、次子傳三子似、四子有。台譜:志公生惠,惠公生瑞。盧源氏宗譜:「志公生長子惠、次子孝。」

  少典氏第六十八代淡字輩、黃帝第五十七代、姓第二十代孝公:志公之次子,字至純,東周周顯王(368年至前321年在位48年)時上卿。生子瑞(台譜曰:瑞生康)。

  少典氏第五十九代李字輩、黃帝第四十八代、姓第十一代父公:譽公之子,父生師古。

  少典氏第六十代柰字輩、黃帝第四十九代、姓第十二代師古公:父公之子,師古生尹。

  少典氏第六十一代菜字輩、第黃帝五十代、姓第十三代尹公:師古公之子,仕楚國太蔔,能察天地陰陽之理,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楚懷王,往見太蔔尹說: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卜卦誠不能知此事。見楚辭卜居。屈原生於前三四三年,一雲壽四十八歲,一說五十五歲,屈原著卜居約前三0三年。

  少典氏第六十九代鱗字輩、黃帝第五十八代、姓第二十一代瑞公:孝公之子,東周郝王(320年至前256年在位59年)時官下卿,妣趙氏,生三子,長子鐮,次子金廣,秦大司馬,三子鎰。台譜瑞生康。

  少典氏第七十代潛字輩、黃帝第五十九代、姓第二十二代鐮:瑞公之長子,鐮,字常壽,戰國(403年至前221年末年)時秦大夫,妣趙氏,生二子,長子榮,次子華。

  少典氏第七十一代羽字輩、黃帝第六十代、姓第二十三代榮公:鐮公之長子,字又華,秦(221年至前210年)間任大夫,妣趙氏,生三子,長子儀,漢官禦史、次子貞,三子羲、漢官雍邱尉。

  少典氏第七十二代翔字輩、黃帝第六十一代、姓二十四代貞公:榮公之次子,字以寧,東漢武帝(140年至前87年在位53年)時官雍邱尉,生子祺。

  少典氏第七十三代龍字輩、黃帝第六十二代、姓二十五代祺公:貞公之子,字介福,州縣交徵不仕;妣張氏(一雲韓氏),生四子,長子勝,次子楚,漢官尚書僕射、三子魁,漢官平棘令,四子樁,漢官大司馬。

  少典氏第七十四代師字輩、黃帝第六十三代、姓二十六代勝公:祺公之長子,字文瓏,妣胡氏,生二子,長子遵(仕),次子道,漢官洪洞令。台譜雲:勝公生道,道生禧,禧生和。

  少典氏第七十五代火字輩、黃帝第六十四代、姓二十七代遵公:勝公長子,字守正,東漢光武帝(25年至57年在位33年)時官江山縣令,妣韓氏,生禧。粵台譜雲:遵公生智,智生禧。固始譜:遵公生智,智生禧。

湖北譜遵公,生智、信,智生禧,多一代。待考。

 少典氏第七十六代帝字輩、黃帝第六十五代、姓二十八代禧公:遵公之子,字景廉,妣陳氏,生二子,長子和,妣陳氏,次子睦(仕)。

  少典氏第七十七代鳥字輩、黃帝第六十六代、姓二十九代睦公:禧公之次子,字元文,東漢和帝(89年至104年在位17年)時官龍驤將軍,妣遊氏,生三子,長子爚,漢官河東轉運使、次子霖(仕),三子加,漢官霸州太守。

  少典氏第七十八代官字輩、黃帝第六十七代、姓三十代霖公:睦公之次子,東漢安帝(107年至125年在位19年)時官荊州太守;妣吳氏,生四子,長子子興,仕東漢桓帝(147年至167年在位21年)間舉賢良),次子子暇,東漢靈帝(168年至188年在位21年)間官邠州太守、三子子何、漢官楚州太守,四子子孚,嘉謨公諱子孚,東漢憲帝(190年至219年在位29年)間官袞州太守。延熙(238年至257年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帝君主漢懷帝的第二個年號計有20年)十八年(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255)歲次乙亥端陽前二日撰氏序略,留下姓珍貴歷史性文獻!

  少典氏第七十九代人字輩、黃帝第六十八代、姓三十一代子興公:臨公之長子,東漢桓帝(147年至167年在位19年)時舉賢良,二五五年與胞弟子孚修氏宗譜,譜中子孚公撰氏序略與漢尚書郎李密拜撰氏世系敘略等,留下姓珍貴歷史文獻。妣呂氏(一云柳氏),生權。

  氏序略 姓三十一代子(子興公三弟)撰

  「竊思人有族氏,猶天地有山川,一定之體也。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應是庚戌見注一)封次子至弘為侯,邑安西至今,城存焉。爰茲肇造塚土祖墓,多在咸陽之原。稽之命名多本于周禮,字諡著於春秋,惟夫受姓之始則有因。生而為姓者,如黃帝,生水姓,舜生姚墟姓(一說是也。有功於天下而賜姓者如湯祖,契佐禹有功,賜姓是也。周自武王大封同姓五十國,其後各異其地,即各異其姓,諸叔之類,子孫即以為姓是也。自平王東遷以後,雖屬共宗,恒多散處其間。有仍居鎬京者,有仕晉寓河間、南陽者,更有逾楚籍蠻荊避秦入巴蜀者。原其始則一本而已矣。

  我始祖至弘公,本姓,受父宣王封為侯,五世孫公遂以祖爵為姓,此吾氏受姓之略也。

  然自始祖以迄今千有餘載,若弗為之考根源、究支流、聚國族,以訂氏系則歲益久,年益深,後雖有孝子慈孫,志切修明,以求昭穆倫序之不紊,胡可得哉。爰是近搜遠羅,謹列族圖統系,以作家譜分纂於左。

延熙十八年歲次乙亥(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255年)端陽前二日 二十八代裔孫蜀州太守子孚拜手撰

延熙(公元238年至257年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帝君主漢懷帝的第二個年號計有20年)十八年(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歲次乙亥端陽前二日二十八(公二十七差一代待考?)代裔孫蜀州太守子孚拜手撰。

(注一):侯賜爵年代考:氏序略:「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封次子至弘為侯,,邑安西至今,城存焉。」庚午為西周共和11年、831年,周宣王元年至四十六年間,僅有七年庚辰、十七年庚寅、二十七年庚子、三十七年庚戌;搜神紀曰周宣王長子幽王宮涅生於宣王三十三年,次子志宏公生於庚戌,非庚午?始合乎邏輯也?。延熙(公元238年至257年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帝君主漢懷帝的第二個年號計有20年)18年(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歲次乙亥端陽前二日二十八代裔孫蜀州太守子孚拜手撰。】之前筆者見舊譜云文侯(志宏)生於宣王中興元年、公元827年,據此似乎次子文錄公比宣王長子宮涅年長?特此正之!

  氏世系敘略 漢尚書郎李密拜撰

  粵稽姓之先,迺姓之所自。而姓之始,又黃帝之所出黃帝興,長於水,遂以為姓,暨四世孫帝嚳元妃出祀效媒,履巨跡而妊,因生后稷,為周始祖。厥歷夏商十有數傳,至武王而建號為周,又十一傳,而宣王靖封次子弘為安西侯,食邑于又五傳乃指祖爵為氏,姬姓別自此始也。

  自周得姓以來,見諸左史國語,載籍班班,其為世家望族,有自來矣。概自周轍既東,雖屬其宗,恒多散處。其間有仍居中鎬京者,有仕晉寓南陽者,累代縉紳,為世名臣。迄暴秦滅周,避亂居蜀。未幾,而皇漢受命氏諸賢,遂奮翮雲宵,馳騁康衢,文為柱石,武作幹城。至嘉謨公諱子孚,昆玉四人各拜太守。孚太叔自開公,為趙州平棘令,楚公為荊州守,授擢尚書僕射;顯祖睦公官拜龍鑲將軍,父臨公亦太守,公以長簪笏世胄,金枝玉葉。猶慮世代浸遠,尊祖睦宗之道或興華胥以斬也。雖有孝子慈孫,志切修明,以昭穆倫序之不紊,胡可得哉?是,近搜遠羅,分繤于左,以藏於家,且為家戒,以示後坤。俾知世宗,其用心懇切至矣。余與氏有中表之親(注一),因得備覽系圖。遂不禁深羨其為篤親之君子也。故為之序其端。

延熙(公元238年至257年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帝君主漢懷帝的第二個年號計有20年)乙亥(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年麥秋上院,漢尚書郎李密拜撰

(注一)中表之親:是指自己父親的姐妹或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子女。表親也有親遠之分。如果是自己父親的同胞姐妹或母親的同胞兄弟姐妹的子女,就是親表親,否則就是遠表親。

李密:李密(公元224-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享壽64歲。幼年出生六個月喪父,他4歲時母親何氏醮被逼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後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於鄉裏。師事當時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祖母去世後,方出任太子洗馬,遷漢中太守。後免官,卒於家中。著有:述理論十篇,不傳世。華陽國志、晉書均有李密傳。

李密系譜

李光┬李 ┬李密

妣劉│妣何└妣

氏 │氏醮

  └改嫁

  少典氏第八十代皇字輩、黃帝第六十九代、姓三十二代權公:子興公之子,字友職,妣吳氏,生二子,長子令,次子正。

  少典氏第八十一代始字輩、黃帝第七十代、姓三十三代令公:權公之長子,字文中,妣朱氏,生一子霸。

  少典氏第八十二代制字輩、黃帝第七十一代、姓三十四代霸公:令公之子,字仲強,妣趙氏,生五子,長子慶,次子庾,三子庸,四子廓,五子廣。

  少典氏第八十三代文字輩、黃帝第七十二代、姓三十五代慶公:令公之長子,字積善,妣田氏,生一子彬。

  少典氏第八十四代字字輩、黃帝第七十三代、姓三十六代彬公:慶公之子,字種質,行義箸於鄉裏,妣彭氏,生一子逸(仕)。

  少典氏第八十五代乃字輩、黃帝第七十四代、姓三十七代逸公:彬公之子,字志勤,東漢桓帝(一四七年至一六九年)?間為諫議大夫,妣杜氏,生一子覺。

覺,生隗。

廬源譜:覺生成,字孔成,妣範氏。成生植、坦、培。湖北譜逸公,生成,成公生坦,多列一代成公,逸公至曾孫坦公任職年代似合常理。

  少典氏第八十六代服字輩、黃帝第七十五代、姓三十八代覺公:逸公之子,字希尹,妣賈氏,生隗。

  少典氏第八十七代衣字輩、黃帝第七十六代、姓三十九代隗公:覺公之子,字孔成,妣許氏(一雲範氏),生子坦,代居南陽。

  少典氏第八十八代裳字輩、黃帝第七十七代、姓四十代坦公:隗公之子,公晉武帝(二六五年至二八九年)間舉孝廉擢太子洗馬,元康(二九一年至二九九年)中陞為常侍,妣曾氏,生一子靜川。

  據民國十年福建省建陽縣南陽氏支譜載,晉(二六五年至四一九年間)舉孝廉濯太子洗馬。坦公像贊曰:德行周廷闈,聲名達帝都,九重丹詔降,以作東宮師。

  江公譜雲雄又名坦。始為太子洗馬,後仕通明殿金紫大夫。

  少典氏第八十九代推字輩、黃帝第七十八代、姓四十一代江南入閩始祖靜川公:坦公之子,公晉惠帝元康(291年至299年)時公安尉,東晉元帝大興元年三一八年九月十九日(一雲十三)攜三子,避永嘉劉聰之亂,由河南鄧州南渡散江左(渡江南,俗以長江口南岸),裔衍閩崇安浦城等地。

妣杜氏,生三子,秉邦(仕)、 次子敬邦、三子成邦。公妣合葬婺州東陽縣南十裏。

公下三十二世          靜川公,

  文獻通考說,閩越遐阻僻在一偶,永嘉之役帝室東遷,衣冠避難多所萃止;福建省通志雲,永嘉渡江八姓入閩者有林,黃,陳,鄭,,邱,何,胡等八姓。

 三0四年至南北朝初葉,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四三九年的一三六年間,除匈奴族、鮮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等五胡外也有漢族;先後佔據北方及公蜀;建有二十多個國家,如前趙、成漢、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秦、後燕、公秦、後涼、南涼、南燕、公涼、北涼、夏、北燕等,史稱五胡十六國。

  晉代五胡亂華期間,前趙匈奴族五部大都督劉淵,於公晉惠帝永興元年三0四年八月在山公離石,自立大單於,懷帝永嘉二年三0八年僭稱漢帝,遷都平陽,永嘉四年劉淵子聰立,遣其族兄弟劉曜與羯族石勒出師攻晉,次年破洛陽,公晉懷帝、湣帝為劉曜虜害,公晉亡,瑯琊王睿於三一六年即位是東晉元帝,國都建康,今之南京,劉聰攻陷中國地跨河南北及山東關中,幾近中國之半,連年相繼兵戎侵奪,人民塗炭,中原士庶不甘外族蹂躪,避亂相互渡長江以南而居再播閩粵者衍傳台灣。

  台譜,靜川公,隗公、坦公、康邦諸公居河南時劉石構亂及南陽淪沒;生子,康(秉)邦。

  少典氏第九十代位字輩、黃帝第七十九代、姓第四十二代秉(康)邦公:入閩始祖靜川公之長子,公晉懷帝307年至314年)時仕東郡太守,元帝(317年至322年)間為揚武將軍,功封懷遠將軍,遷居福建建陽。妣韓氏,生良義。裔傳今之睦州 (今浙江建德)、歙州(今安徽歙縣)、婺州(今浙江金華)、泉州(今福建閩侯)、建州(今福建建陽、建甌)諸州等地。

  安徽新安廬源氏合修宗譜:渡江南徙康邦公遺像:避地替梯杭,至止建陽,浚源之深,發流之長,孫曾想像,於公之風。為東郡太守,以功封懷遠將軍,因典午之亂,渡江而南。

  據清嘉慶三年一七九八年浦城譜像贊,晉東都太守贈威武將軍伯安秉邦公,晉大興由河南鄧州崇安為入閩始祖。

  據湖北黃岡氏宗譜,按都尉譜雲:康邦、成邦、敬邦公遭晉室亂,大興元年三一八年九月十九日渡江南而居,以江南獨安故也,今江南諸郡之派皆祖之康邦公後,分衍睦州、婺州、歙州、泉州、建州、越州、括州等;成邦分衍江州、潮州;敬邦分衍嶺南、貴州、廣州、邕州、容城等。

  據民國十年福建省建陽縣南陽氏支譜,晉婺州太守敬邦公像贊曰:學淹典籍,才懋調羹,明若冰鑑,廉如水清,澤深台都,化洽輿情,數馬非富,流傳令各;勿軒熊禾題。

  據江南通志:「江南之地包絡江淮控引河海,實兼禹貢三州之域,自淮以南,東薄於海,所謂淮陽、揚州,江南最居要地,淮以北則徐州,之南土而公北兼豫州東南之境。」江南十六府八州中的徽州,五嶺休、婺之間尤稱險塞。

  江南:長江以南的總稱;清初省名,康熙以後分設江蘇、安徽二省;民國仍舊。

敬邦公:據一八0九年安徽桐城氏支譜,同兄康邦典午之亂隋元帝渡江,子孫散處江左,其派於泉睦歙諸州。

  少典氏第九十代位字輩、黃帝第七十九代、姓第四十二代成邦公:入閩始祖靜川公之次子,官侍禦將軍,妣易氏,生子忠義,忠義生恆,恆生四子。裔傳桂州(今廣公桂林)、廣州(今廣州)、容州(今廣公容縣)、邕州(今廣公邕寧縣)等地。

  少典氏第九十代位字輩、黃帝第七十九代、姓第四十二代敬邦公:入閩始祖靜川公之三子,仕婺州太守,妣李氏,生子懷義,懷義生商,商生四子。裔傳江州(今江公九江)、湖州(今浙江湖州)等地。

成邦公與敬邦公,民國十年修之福建省建陽縣南陽氏支譜。

  少典氏第九十一代讓字輩、黃帝第八十代、姓四十三代良義公:秉(康)邦之子,公晉元帝建元(三四三年至三四四年)間授侍衛將軍,遷居建安崔田;妣氏,生一子兌(仕)。

  少典氏第九十二代國字輩、黃帝第八十一代、姓四十四代兌公:良義之子,晉授謝安府慕三將軍,生三子,妣張氏,生三子,長子誌,次子詵(洗、仕),三子誼。有譜雲恭人許氏,生起、超等二子,有譜系。

  少典氏第九十三代有字輩、黃帝第八十二代、姓四十五代詵公:兌公之次子,一名侁,志書為洗,浦城譜為唐任侯官縣令,粵閩譜為東晉廢帝太和(三六六年至三七0年)間為福州侯官令,居建安崔田。妣龍氏,生二子,長子宣,次子節(仕)。

  注:詵公,福建浦城氏族譜,詵公為唐(六一八年至九0六年)任侯官縣令,詵公若以東晉三六六年,或以唐朝六一八年,相距有二五一年,每代以三十年概括之,差八代左右,以康邦公三一八年渡江而論,曾孫詵公於東晉太和間為福州侯官令,較合常理;因此詵公後,不論生卒或仕官年月各依粵閩族譜所載而列,希賢者正之。

  少典氏第九十四代虞字輩、黃帝第八十三代、姓四十六代宣公:詵公之長子,妣韓氏,生子宏,唐官至內史侍郎,生十一子。以上據浦城譜智此為止。粵閩譜,宣,東晉簡文帝咸安元年三七一年授餘杭尉,妣韓氏,生子宏。

  少典氏第九十五代陶字輩、黃帝第八十四代、姓四十七代宏公:宣公之長子,才智超人,忠言讜論,不阿權貴,宋文帝元嘉(424年至453年)中為侍郎,老賜榮而歸。妣朱氏,生十一子,長子瓘,次子三,居饒州,三子臻,居玉山,四子和,居杭州,五子儉,居江陵,六子敬,七子端,八子尚,九子蘭,十子彪居交州,十一子愛居韶州。浦城體仁族譜,載至宣公為止,下載節公派下系譜。

  湖北譜載:宏公,生四子俱失諱,孫十一。

  少典氏第九十六代唐字輩、黃帝第八十五代、姓四十八代瓘公:宏公之長子,官為宋居錄事參軍,遷睦州黃河村,生子文敉,一雲文梅。

  少典氏第九十六代唐字輩、黃帝第八十五代、姓四十八代敬公:宏公六子,字至敬,南齊時為檢校治書,仕晉任新安二守遂家焉,妣沈氏,生二子,文敉,文粹。

  安徽源新安廬氏合修宗譜:始遷新安敬公遺像:倅于新安,性眈幽雅,爰居爰處,于林之下,奕葉孫曾,火燃泉達。

  湖北黃岡氏宗譜雲,始徒新安者為侯官令裔曰敬公,涉三代至黃(大)公。粵台譜以瓘公下續,現可見到的族譜,不論瓘公或敬公其上溯下續系譜略同。

  少典氏第九十七代弔字輩、黃帝第八十六代、姓四十九代文敉公:瓘公之子,仕梁(五四四年至五五六年間)官居宣城令,妣華氏(一雲畢氏),生逸民。

  粵譜以瓘公生文敉公、文粹;婺源譜載,新安祖系敬公也生文敉公;待考。

金钜公:長信之次子,生三子,長子感,次子慕,三子思。

  少典氏第九十八代民字輩、黃帝第八十七代、姓五十代逸民公:文敉公之子,妣竇氏,生二子,長子大(太),諱初,次子二公,字元誠,遷歙潛口,有譜雲三子(江公譜希顏,字君苑,名青隱)、遷居河南,待考。

  注﹕台灣姓族譜自第三十八代、姓第一代文公至第八十四代(本譜第八十七代)逸公,係新竹家茂公於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一九0五年八月親返廣東饒平縣茂芝前鄉榮桐公處,依據清乾隆十年乙丑春,翰林院文林郎編修肯構公等同修,全譜有二十卷所抄錄回台;沿用至今。三證安徽、江公、福建各姓譜,其中祖先名諱有增也有減,尤以生日與仕官年份混淆難辨,尚待賢者正之。

  少典氏第九十四代虞字輩、黃帝第八十三代、姓四十六代節公:詵公之次子,仕潭州刺史錄事參軍,妣江氏,生三子,長子豪,次子子傑,三子(王臽)。

福建閩清譜:節,妣江氏,生六子,長子峴、次子嶠、三子嵩、四子岱、五子(山丘)、六子(山罙);二子嶠公生子豪(建峰祖)、子傑、子俊等三子。(與本譜相差一代。)待考。

  少典氏第九十五代陶字輩、黃帝第八十四代、姓四十七代崇安始祖子豪公:節公之長子,字代勇,唐授鎮南將軍留守,封南陽侯,居建州武彝(夷),妣範氏,生六子,長子長信(仕),次子長邃,唐官青州太守,長子彥、次子連遷信城;三子長賢,唐登進士,官中奉大夫,長子佳,次子悅居嚴陵;四子長琮,唐授朝散大夫,子伯達居信城,五子長任、唐登進士官至宣奉大夫,子伯在居婺安;六子長嗣。

  據福建武夷山志載﹕子豪,其先南陽人,晉太興元年(三一八年)有遷居建州者秉邦(台譜為康邦),三傳曰侁,為侯官令,五傳子豪,蔔築於武夷山,子孫繁衍科第相承,遂為崇安巨族,豪葬於黃村黃源口半月山,南宋淳祐間,邑令元輔為之表墓門。「崇安始祖子豪公:一云四十八代、一云五十代)代子豪:嶠公長子,字代勇,仕鎮南大將軍,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五八九年,封平南侯;隋煬帝大業五年六0九年遷居建峰武夷山,唐太宗貞觀元年六二七年追封魏公,妣範氏,生長信、長邃、長賢、長琮、長任、長嗣等六子,錄考!

  子豪公派下裔孫現散居於閩東北、浙公南、贛東北等地。

  少典氏第九十六代唐字輩、黃帝第八十五代、姓四十八代長信公:子豪公長子,唐授中奉大夫,妣林氏,生六子,長子寶(金鼎),五代孫敬從、唐登進士累官都尉上柱國;次子金钜、三子玉童、四子寶權、五子玉璞,唐登進士,仕至國子司業;六子寶林,唐登進士,潭州通判。

  少典氏第九十七代弔字輩、黃帝第八十六代、姓四十九代寶(金鼎)公:長信之長子,生子應。

  少典氏第九十八代民字輩、黃帝第八十七代、姓五十代應公:寶(金鼎)公之子。生善己。

  少典氏第九十七代弔字輩、黃帝第八十六代、姓四十九代寶金钜公:長信之次子,妣劉氏,生感。

  少典氏第九十八代民字輩、黃帝第八十七代、姓五十代感公:金钜公長子,妣王氏,生二子,長子(金刃),次子鋒、唐任平江尉。

中華詹姓宗譜(卷上)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645&tid=1574818&tyid=F

中華詹姓宗譜(卷下)http://mypaper.pchome.com.tw/s1681688/post/1322581480

相關閱讀

少典氏炎總始祖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645&tid=65973&tyi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