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0 11:45:47藍色俄羅斯

0619謎屍:徐克深海尋人

我一直記得1977年初看到《星際大戰(Star Wars)》的震撼,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的音樂固然讓人熱血沸騰,但是字幕從片腰現身,採平板滑動模式往中軸透視點行去的出現角度與方式,才是最讓人眼睛一亮的新視野。

科幻冒險電影的起手式,無需任何言語,光靠字幕運動就贏得影迷的關注與讚許,簡單又明白地標了《星際大戰》的經典地位。

徐克導演的2008新作《謎屍(Missing)》其實也有同樣的企圖,電影開場就採取飛行視野的角度,沿著台灣東北角海岸石岩地形往前飛去,《謎屍》是一部描寫深海潛水的愛情電影,海岸地形的連結視象其實既壯觀又有點題功能,相當迷人。最棒的設計則是工作人員的字幕就以不同的角度,或立或臥浮貼在海床和岩面上,給人一種滄海桑田的考古質感,極其迷人。

徐克在受訪時曾經提到《謎屍》的拍攝動機主要是受到日本與那國島的海底古城啟發。與那國島距離台灣只有一百一十一公公里,距離東京卻達兩千公里,是台灣花蓮的姐妹市。吸引徐克的,不是與那國島與台灣人的互動歷史,而是那座海底古城,謎樣的文明,因而有了謎樣的劇情做連結。

與那國島的海底古城可能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的遺蹟,已經靜靜躺在海底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了,郭曉冬飾演的攝影師陳國棟與李心潔飾演的心理醫生高靜都愛潛水,就有了與這座海底古城連結的可能,這樣的編劇發想,也使得《謎屍》有了國片史上罕見的海底攝影場景。

對於徐克的企圖心,我從不質疑,我只是扼腕於他沒有再往與那國島的文明深處與魅力再往裡鑽進去,海底古城最終只是一個事故場所,沒有歷史,只有意外。如果能像他在《鐵三角》中那樣借用一句漢樂府詩「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讓古文物與當代人的感情起了今昔對話的效果,《謎屍》的愛情創痛也許就會更讓人唏噓。

郭曉冬是在潛水時發現了同樣愛潛水的李心潔,於是偷偷拍下了她無數的水底倩影,成為攝影展上的主角,兩人在攝影展上相會,不怪偷拍,反而有分惺惺相惜的感激之情,因而相識相交,最後決定一起到海底古城潛水,好讓郭曉冬取出自己埋在古城中的戒指,獻給自己最心愛的人。從絕美的愛情,變成淒美的結局,《謎屍》的劇情轉折,讓愛情電影成了靈異驚悚與心理治療的交錯混雜,海底古城卻也快速從美麗嚮往淪落成為意外叢生的海域古蹟,似有關連,卻也無關痛癢,這種失落的過程其實像極了《謎屍》的編劇迷航。
辛苦經營鋪排了半天的好戲,最後卻不能發揮功用,何只是可惜?海底古城如此,郭曉冬的攝影亦是如此。他們海底相逢,攝影相戀,這些相片說明了愛情的源起與可能,卻也到此就嘠然而止,再也對劇情使不上力了,海底攝影機固然紀錄也解釋了事變情貌,卻未能解釋氫醉發狂的成因;郭曉冬的「蓬萊攝影集」封面也暗示了他最愛去,可以眺望龜山島的海邊小屋,這些影像的出現原本都要讓受創失憶的李心潔重新撿拾失去的美好(海底真相在靈異發功下變成了無訊號的空白畫面,坦白說,還真是人間有深情的神來一筆,避開了讓人發狂的尷尬),卻也在故弄玄虛的失落與拾獲過程中,無法串連精神,打造張力,只在劇情需要轉彎時,才適時出現推一把,非必然,也非必要的劇情勾連,也就欠缺了動人要素了。

東沾一點,西碰一些,淺嚐即止,不多停留,因而失去了中心主軸,其實是《謎屍》的最大盲點,什麼都碰一點,卻註定是什麼都不會有的,一開場的「地球再過50年就要滅亡」確實讓人誤以為是生態環保電影,電梯中的全黑瘦高女鬼則驚悚之至,李心潔最後走進大海則是深情無悔的愛情片,梁洛施的沙灘狂奔卻別添了曖昧的同志情懷…你很難明白徐克到底想講些什麼,但我寧願回到《謎屍》的片頭字幕設計,那場戲有如在海底礁石上鐫刻名字,給人一種地久天長的遼闊想像與嚮往,我真的好奇,如果單純鎖定海底古城,不玩神弄鬼,回復中國版的片名《深海尋人》的原始片名,講述一則在深海發生,也在深海失落的愛情,會不會更好?更迷人?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HORSE 2008-09-07 17:06:33

结局是不是兩人起到古城去了???

生魚片 2008-07-08 20:14:18

這部片我真的看不太懂
誰跟我說一下那個杯子的1016是什麼

版主回應
那個號碼就是李心潔住院病房的房號 2008-07-10 10:10:02
晴語 2008-07-04 14:19:25

什麼都說也註定什麼都不會有 確實很有意思
電影最忌諱的就是把太多的訊息擺在裡面
也或許這樣的手法讓人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廠商永遠是迎合市場的 電影也是一樣
若說完全沒有驚悚的程費在裡頭
喜歡看文藝愛情片的人有多少
台灣素養好的人也多少 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