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2 12:06:45小井蛙哇哇
從高科技到廚餘回收--台灣女婿 劉力學
訪問結束前問劉力學:「在台灣待了三十多年,從賣電腦到收ㄆㄨㄣ,他對台灣社會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他毫不遲疑地笑說:「三十年來,小姐一樣漂亮!」
台灣女婿收ㄆㄨㄣ郎
午後,坐在劉力學臨海別墅後院的圓桌前,感受他對住家環境的用心,花木扶疏的後院,驟雨來臨前,一股怡然自得的悠閒,傾聽劉力學娓娓道出這一段心路歷程。
現年六十二歲的劉力學(Pierre Loisel),出生加拿大,從外表絕對嗅不出他的實際年齡。二十四歲來到台灣,三十歲擔任台灣惠普科技公司亞洲地區副總經理,負責銷售迷你電腦,並進行東南亞、韓國、香港等地的國公營事業電腦工程承接業務。期間,他娶了台灣老婆曾素貞;爾後,到神通電腦任職,五十二歲那年,劉力學從電腦科技產業中退出,成為「家庭主夫」,甚至搖身一變為「收ㄆㄨㄣ郎」..註。
身為台灣女婿的劉力學,用流利的中文思考與表達對台灣環保看法。他雖然是老外,但他認為廚餘是台灣當地的問題,要解決不能老是移植外國的作法,一定得發展出適合此地環境的本土方法。
從生活環境做起
劉力學和曾素貞的家,位於三芝、石門交界的海邊,育有一子一女。他每天從石門開著車送女兒到台北市上學,扮演好「家庭主夫」的職責。劉力學毅然從電腦業界走出,為的也是照顧這兩名子女,讓小孩放學回家可以看到爸爸在家,十多年來,他不後悔當時的決定,反而高興因為一次次的環保事件,結交了各階層的朋友。
十多年前的劉力學,住家附近碰到不肖業者亂倒捷運廢土,開始和當地民眾一起捍衛環境,組成石門社區管理委員會,從路口站崗到面對面對峙,及時阻止了北海岸免受廢土的污染,接著挽起袖子一起在海邊淨灘,清出了海岸線一大袋一大袋的垃圾。
海灘雖然乾淨了,但這些淨灘的垃圾卻遭到清運的清潔隊員抱怨,劉力學在環保人士協助下,向環保署申請籌設一座小型焚化爐,專門處理淨灘的垃圾。其實,漂洋過海的老外劉力學不只定居在台灣北海岸,他在心態上也把台灣當成自己的家。這座焚化爐後來也開放居民使用,但是劉力學發現,最高溫達一千度的焚化爐,底層只有四百度,根本無法燒掉飽含水份的廚餘,這些廚餘在燃燒後與塑膠黏住,往往要燒好幾次才能燒乾淨,更造成焚化爐產生廢氣。
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當時,劉力學問熟識的新環境基金會周美惠小姐,於是間接找到台大教授吳三和,吳三和對劉力學說,餿水廚餘是可以做堆肥,但廚餘的量要多才可以進行,於是劉力學開始上網找國外有關廚餘處理的相關資料。上網六十幾個小時,找遍美日等國家環保網站,但有關廚餘處理這方面的資料相當欠缺,不死心的劉力學也詢問環保署人員,環保署人員告訴他,這個廚餘變堆肥的研究,往往要花上億元的經費,但也是不太成功。
劉力學不認為這是一個難題,在1999年三月間,他開始找廚餘,先在石門、三芝的餐廳動腦筋,再找養殖的住戶,但是廚餘的量總是不大,後來,透過太太曾素貞的協助,在九月開始回收劍潭國小營養午餐之後剩餘的ㄆㄨㄣ,才克服製作堆肥要收集大量廚餘的先決條件。
第一次到劍潭國小收廚餘的經驗,成為劉力學親身經驗的笑話之一。他西裝筆挺地到劍潭國小的營養午餐廚房,一位小姐好奇打量這位身材魁梧的老外,問他要做什麼,劉力學回答她:「我來收ㄆㄨㄣ」,害這位小姐差點昏倒。從此,劉力學徹底顛覆收餿水是低賤的勞力工作印象。
用行動表現決心
雖然謹記吳三和教授指示,要做成堆肥的廚餘量要夠大,至少要堆一百五十公分高,但是,載了三個星期劍潭國小廚餘的劉力學,左等右等都等不到吳三和,家中的ㄆㄨㄣ已經開始發出臭味,也引來了蟑螂、老鼠,家人已經無法忍受,劉力學也火氣十足。有一天,確認吳三和教授在學校,他載了五大桶劍潭國小的ㄆㄨㄣ,直接將休旅車開到台大校園,被劉力學叫下樓的吳三和看到這個情景,才知道這位老外是玩真的。
在吳三和教授學理的支援下,幾個星期後,劉力學試做的廚餘堆肥味道獲得控制,吳三和也透過研究生分析這些有機堆肥的成分,但因為堆肥的量不夠大,無法完全掌握堆肥特性,劉力學也從劍潭國小擴大到富基漁港的餐廳、北投的社區。
一天清晨,當劉力學在北投社區收ㄆㄨㄣ時,一部賓士車緩緩開向他,一位長者從車上下來,握著劉力學的手向他道謝。原來,自從劉力學在社區收廚餘之後,夜間習慣出沒覓食的蟑螂、老鼠幾乎不見蹤影,也可以發現一些社區長久以來的廚餘問題都只是暫時地下化。
不停地試驗、再試驗
去年九月間,汐止瓏山林社區也在進行廚餘回收工作,劉力學和吳三和用他們試做的堆肥經驗,來解決瓏山林社區廚餘回收的後續工作。在立委廖學廣協助下,廚餘回收系統確立,後續處理的堆肥場地也建立起來。劉力學與吳三和同時進行堆肥的成份分析,並拿來進行蔬菜、花卉的栽種試驗,都獲得初步的成果。
劉力學石門海邊的住屋前,散置了幾堆內部還溫熱的堆肥,一旁是幾壟菜圃,還有一座結合太陽能、風能電力的溫室,都在進行有機蔬菜的溫室、露天栽種試驗。劉力學捧起熱溫的堆肥嗅嗅,採摘一葉九層塔,同樣逸散出芬芳的氣味。劉力學還指著幾株翠綠的菜株特別介紹,這是張俊宏院長親手栽種的。
將來廚餘變堆肥的路還很漫長。劉力學說,堆肥可以用來改善地力,但先決條件要便宜,希望透過成本的控制,廚餘堆肥可以達到一公斤五元的價位,才會有市場價值。同時,他將來還要在石門的屋前設置營地,開班傳授廚餘變堆肥的流程,和有興趣的朋友互相交流。
一位從高科技退休的老外,長久在台灣從事環保工作,顛覆觀念穿起西裝收廚餘,劉力學親身經驗證明環保無國界,更用自己的力量愛台灣這塊土地。
註:「ㄆㄨㄣ」是閩南語的餿水,也就是廚餘。
基管會資源回收網 http://recycle.epa.gov.tw/media/9010/mon9010_5.htm
台灣女婿 http://myweb.hinet.net/home3/leeyan/04st/st_34.htm
台灣女婿收ㄆㄨㄣ郎
午後,坐在劉力學臨海別墅後院的圓桌前,感受他對住家環境的用心,花木扶疏的後院,驟雨來臨前,一股怡然自得的悠閒,傾聽劉力學娓娓道出這一段心路歷程。
現年六十二歲的劉力學(Pierre Loisel),出生加拿大,從外表絕對嗅不出他的實際年齡。二十四歲來到台灣,三十歲擔任台灣惠普科技公司亞洲地區副總經理,負責銷售迷你電腦,並進行東南亞、韓國、香港等地的國公營事業電腦工程承接業務。期間,他娶了台灣老婆曾素貞;爾後,到神通電腦任職,五十二歲那年,劉力學從電腦科技產業中退出,成為「家庭主夫」,甚至搖身一變為「收ㄆㄨㄣ郎」..註。
身為台灣女婿的劉力學,用流利的中文思考與表達對台灣環保看法。他雖然是老外,但他認為廚餘是台灣當地的問題,要解決不能老是移植外國的作法,一定得發展出適合此地環境的本土方法。
從生活環境做起
劉力學和曾素貞的家,位於三芝、石門交界的海邊,育有一子一女。他每天從石門開著車送女兒到台北市上學,扮演好「家庭主夫」的職責。劉力學毅然從電腦業界走出,為的也是照顧這兩名子女,讓小孩放學回家可以看到爸爸在家,十多年來,他不後悔當時的決定,反而高興因為一次次的環保事件,結交了各階層的朋友。
十多年前的劉力學,住家附近碰到不肖業者亂倒捷運廢土,開始和當地民眾一起捍衛環境,組成石門社區管理委員會,從路口站崗到面對面對峙,及時阻止了北海岸免受廢土的污染,接著挽起袖子一起在海邊淨灘,清出了海岸線一大袋一大袋的垃圾。
海灘雖然乾淨了,但這些淨灘的垃圾卻遭到清運的清潔隊員抱怨,劉力學在環保人士協助下,向環保署申請籌設一座小型焚化爐,專門處理淨灘的垃圾。其實,漂洋過海的老外劉力學不只定居在台灣北海岸,他在心態上也把台灣當成自己的家。這座焚化爐後來也開放居民使用,但是劉力學發現,最高溫達一千度的焚化爐,底層只有四百度,根本無法燒掉飽含水份的廚餘,這些廚餘在燃燒後與塑膠黏住,往往要燒好幾次才能燒乾淨,更造成焚化爐產生廢氣。
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當時,劉力學問熟識的新環境基金會周美惠小姐,於是間接找到台大教授吳三和,吳三和對劉力學說,餿水廚餘是可以做堆肥,但廚餘的量要多才可以進行,於是劉力學開始上網找國外有關廚餘處理的相關資料。上網六十幾個小時,找遍美日等國家環保網站,但有關廚餘處理這方面的資料相當欠缺,不死心的劉力學也詢問環保署人員,環保署人員告訴他,這個廚餘變堆肥的研究,往往要花上億元的經費,但也是不太成功。
劉力學不認為這是一個難題,在1999年三月間,他開始找廚餘,先在石門、三芝的餐廳動腦筋,再找養殖的住戶,但是廚餘的量總是不大,後來,透過太太曾素貞的協助,在九月開始回收劍潭國小營養午餐之後剩餘的ㄆㄨㄣ,才克服製作堆肥要收集大量廚餘的先決條件。
第一次到劍潭國小收廚餘的經驗,成為劉力學親身經驗的笑話之一。他西裝筆挺地到劍潭國小的營養午餐廚房,一位小姐好奇打量這位身材魁梧的老外,問他要做什麼,劉力學回答她:「我來收ㄆㄨㄣ」,害這位小姐差點昏倒。從此,劉力學徹底顛覆收餿水是低賤的勞力工作印象。
用行動表現決心
雖然謹記吳三和教授指示,要做成堆肥的廚餘量要夠大,至少要堆一百五十公分高,但是,載了三個星期劍潭國小廚餘的劉力學,左等右等都等不到吳三和,家中的ㄆㄨㄣ已經開始發出臭味,也引來了蟑螂、老鼠,家人已經無法忍受,劉力學也火氣十足。有一天,確認吳三和教授在學校,他載了五大桶劍潭國小的ㄆㄨㄣ,直接將休旅車開到台大校園,被劉力學叫下樓的吳三和看到這個情景,才知道這位老外是玩真的。
在吳三和教授學理的支援下,幾個星期後,劉力學試做的廚餘堆肥味道獲得控制,吳三和也透過研究生分析這些有機堆肥的成分,但因為堆肥的量不夠大,無法完全掌握堆肥特性,劉力學也從劍潭國小擴大到富基漁港的餐廳、北投的社區。
一天清晨,當劉力學在北投社區收ㄆㄨㄣ時,一部賓士車緩緩開向他,一位長者從車上下來,握著劉力學的手向他道謝。原來,自從劉力學在社區收廚餘之後,夜間習慣出沒覓食的蟑螂、老鼠幾乎不見蹤影,也可以發現一些社區長久以來的廚餘問題都只是暫時地下化。
不停地試驗、再試驗
去年九月間,汐止瓏山林社區也在進行廚餘回收工作,劉力學和吳三和用他們試做的堆肥經驗,來解決瓏山林社區廚餘回收的後續工作。在立委廖學廣協助下,廚餘回收系統確立,後續處理的堆肥場地也建立起來。劉力學與吳三和同時進行堆肥的成份分析,並拿來進行蔬菜、花卉的栽種試驗,都獲得初步的成果。
劉力學石門海邊的住屋前,散置了幾堆內部還溫熱的堆肥,一旁是幾壟菜圃,還有一座結合太陽能、風能電力的溫室,都在進行有機蔬菜的溫室、露天栽種試驗。劉力學捧起熱溫的堆肥嗅嗅,採摘一葉九層塔,同樣逸散出芬芳的氣味。劉力學還指著幾株翠綠的菜株特別介紹,這是張俊宏院長親手栽種的。
將來廚餘變堆肥的路還很漫長。劉力學說,堆肥可以用來改善地力,但先決條件要便宜,希望透過成本的控制,廚餘堆肥可以達到一公斤五元的價位,才會有市場價值。同時,他將來還要在石門的屋前設置營地,開班傳授廚餘變堆肥的流程,和有興趣的朋友互相交流。
一位從高科技退休的老外,長久在台灣從事環保工作,顛覆觀念穿起西裝收廚餘,劉力學親身經驗證明環保無國界,更用自己的力量愛台灣這塊土地。
註:「ㄆㄨㄣ」是閩南語的餿水,也就是廚餘。
基管會資源回收網 http://recycle.epa.gov.tw/media/9010/mon9010_5.htm
台灣女婿 http://myweb.hinet.net/home3/leeyan/04st/st_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