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找到我的乳酪~一個幼教老師的成長4
和家長溝通的辦法
這個主題既清楚又明確吧!家長是所有幼教老師都得面對的.大學時代,學過親師溝通,在揚智所出版的親職教育一書中便提到:
記得罪惡感可能位於許多表面之下而使父母遇上,這樣的意識會幫助老師在潛意識下考慮所說的話和行為,以確保老師這部分不會增加任何可能使父母產生不適當的感覺。盡可能常以小的讚美給予孩子和父母肯定,因為老師和父母分享有關孩子的事時,可能有時免不了會增加其罪惡感的負荷。
也就是在對談時,盡量多讚美孩子,即使你所說的事情是很微不足道的,對家長來說,也是很有興趣的,因為這傳達了一項訊息給家長,老師是很關心我的小孩的,這麼小的事情他都注意到了,交給這位老師,真是令人放心啊!!我想,很多人看到這兒,一定會有一個疑問,怎可只報喜不報憂呢?這樣對孩子一點幫助也沒有.沒錯,但是盡量在讚美完後加上一句可是,xx今天做了某某事情,我們已做了什麼樣的修正,爸爸媽媽可以和我們一同來矯正他的行為。如此一來就完整多了.當然,也是會遇到小孩幾乎都是在闖禍的情況,每天面對家長時,就得很有智慧了。
獨生子Michael
Michael 是一位獨生子,這對現代的家庭來說,是頗為普遍的。爸爸是一位影印機商人,媽媽是一位國小老師。我教他的那一年,Michael正唸第二年中班,因為他之前早讀的結果,媽媽覺得有一些基本能力似乎需要再加強,便決定讓他再唸一年中班。由於Michael已唸了一年中班,許多能力不如大班小孩,但卻較現在中班的同學強,沒多久,Michael無形中就成為我們班的領導者,作風強悍,不順心意幾乎都會動用肢體來解決,於是有關Michael的告狀每天都會傳來。我們採用的是很人本的方法:說道理。重複像錄音帶一般,每天都要對Michael播上幾次,我們相信,只要不間斷的採取說理及剝奪他玩角落的權利,事情就會有所改善。但似乎沒有那麼容易,每天面對Michael媽媽已成為我們很大的一項負擔,剛開始彼此還會在:我們一起加油的結束語裡,彼此都對明天燃起一股希望。但隨著次數的越來越多,不僅我們對自己的做法產生懷疑,連Michael的媽媽也在言談中透露出自己的抱歉(因為她有Michael時年齡已頗大,不適合再為他添個弟弟或妹妹)及對我們的不信任,更糟的是,Michael已用他的態度讓我們察覺他不愛上課,而且打人的次數不減反增。這可讓我們慌了手腳,和另一位老師討論的結果,我們決定開始發掘他的優點,即使只有一點點,也要當眾讚美他。有空時,私底下再叫過來講悄悄話並給一個特大號的擁抱。這個策略一開始,Michael並不太領情,尤其是他的小優點,其他孩子輕鬆就可以達成,ex:當小幫手擦桌子…我們的大力讚美引起其他小孩的反感,不過,老師畢竟比較聰明,面對孩子的抗議,我們搬出了孔夫子因材施教的理論告訴小孩,就是因為Michael平常不會來幫忙,所以擦桌子這件事他進步很多,那你們每個人該進步的事都不一樣啊!我們便開始舉例,孩子們才開始心服口服。一開始,Michael對我們的轉變,不僅不習慣,偶而叫過來要擁抱他,他還會推說不要。不過,擁抱在我們班已漸成一項文化,Michael每天耳濡目染,相信有一天他會被我們感動的。
隨著Michael漸漸減少的打人次數,漸漸增多的讚美,我們終於看到了他的進步,每天面對媽媽也多了許多的話題可聊。一天下午,放學時間,廣播器傳來:Michael回家。Michael高高興興的背起書包準備下樓時,我順口叫了他一下,Michael來親一個再走,他柔順的應了我的要求,之後他邁開腳步準備離開,竟回頭來補親一下,而這一幕恰好被正打開們要接Michael的媽媽看見了。隔天,媽媽寫了兩張卡片給我們,說是感謝我們讓Michael有了這段時間的轉變.我們兩個也感動得要命,因為Michael給我們的回饋已夠我們拿來回味很多次了。那時的我,是個只有一年經驗的菜鳥老師.
這個例子的結局是美好的,當然我也碰過努力教導孩子換來的是:只好拼命同家長道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