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7 11:19:06我是小貴婦大嬌嬌

西元2000年夏天的慈濟事-做出世界性典範教育-慈濟教育志業之終極目標

再來寫完西元2000年的夏季後,我就好想睡覺了,5點多就起床的我,現在都黑眼圈了,熊貓一支丫我.....

2000

 

跨過2000年後最煩惱的事就是青少年教育的問題,慈濟教育志業之終極目標,就是要做出世界性典範教育,當今科技發達,人性教育卻在淪落中,男女之間像遊戲,新聞常報導棄嬰消息,上人還憂心親子問題,重視下一代而輕忽上一代,上人提及當初創立慈院,少有年輕醫師願意任職,大多著眼於功利和高度欲樂為考量,學醫是為了救人,當老師是志在教育,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那分為人服務的志願己淡去,不曾想著「我要為人做什麼」,只想「我要有什麼」滿腦子名利色彩。

上人說道,現在年輕人就是不尊重別人的自由,又一意爭取自己的自由,現在的社會和家長,對孩子的愛是膚淺表面的,讓孩子吃的好、穿的好,而忽略天將降大任,必先勞其筋骨,要讓孩子將來成為有用的人才,一定要在讀書期間開始磨練,孔夫子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慈濟是宗教團體,有人以為宗教因此進入校園好嗎?上人的看法是「宗教」意指人生宗旨以及生活教育,人人都少不了這份宗教內涵,真正的宗教在於關心人類安危,重視各宗教間的相知融合,希望促成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互助,這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標,當今知識水準普遍提升,期盼台灣社會對於佛教的知識也能提升:佛教並非是教人拿香拜拜的信仰,而是教人走入群眾去付出,或說,有人反對宗教進入校園之說法,上人表示,這是說者怕一旦宗教進入教園,會引起偏差的觀念與行為,因為思想觀念如果差毫釐則失千里,宗教不是不能進入校園,但解說宗教者確實要謹慎小心,例如談到佛法中,所謂「了生脫死」,不要誤導人以為必須到深山修行才能了生脫死,要給以正信的宗教觀,使人明白修行要在人群中修,有人曾問上人,為何做那這多事呢?正因為佛陀的一句話:「眾生共業」。世間天災人禍不斷,是眾生業力的牽引,善業多則平安吉祥,惡業則災難頻傳,救人要及時,光是從事理論研究無濟於事,所以必須匯聚眾人的愛心,組織大家的力量,讓人間的幸福有更大的希望。

 

落實生活教育在校園,學校教育不只是知識常識的灌輸,要培養學生懂得如何生活,要知道人生的目標,上人所說宗教即指,人生宗旨和生活教育,慈濟所要培育的學生,期待每個人是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這份良好品性的涵養就要藉重生活教育來完成,生活教育是日常生活中從衣食住行等要求端莊、有禮、整齊、清潔,以陶鑄文質彬彬的學生,上人強調,一個人的生活不只是功能職業的注重,同時也應該注重生活環境的衛生、講究待人接物的禮儀,這些都是生活的習慣,一旦習慣養成要再調整回來就很困難。

 

上人表明進入慈濟志業機構的同仁,包含前來就讀慈濟教育體系的學生,都必定要不參與政治活動以及穿制服,就史實來看,政教合一的結果,挑起所謂「聖戰」的武裝流血衝突,造成舉世災難,慈濟人都應該有著「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慈濟精神,安定人心,幫助政府照顧社會的治安,身為宗教者的社會責任就在此,絕非直間參與政治;佛教始祖釋迦牟尼佛,未出家前本是太子和日後國家儲君,捨棄王位而修行,這是一個重要的啟示,旨在說明佛陀必須脫離政治環境才能回歸內心清淨,也才得以藉宗教來淨化,所以宗教教育不能藉入政治,以免因名利鬥爭,而失去宗教本身純真的智慧,另外就穿制服方面,慈濟主張穿制服,希望孩子養成對生活教育的注重,學會自己打理衣著,並也提醒孩子們自己的身份和責任是學生,應該好好專心向學,同時藉此掌控出入校園的身份,使校園有多一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