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人的記憶密碼
分辨正港高雄人不只有「一心、二聖、三多、四維、五福、六合、七賢、八德、九如、十全」路名,還有進階的辨別方式,看看能不能順利分別出相對應的台語地名,這是老一輩高雄人口中的舊地名,隨著時代推進,似乎逐漸消失,之後可能不再有人提起,想到這些有點感慨。
高雄市,舊名「打狗」、「Takau」、「打狗庄」
苓雅區,舊名「笭仔寮」、「寧仔藔」、「能雅寮」、「連雅區」
仁武區,舊名「八卦寮」
楠梓區,舊名「楠仔坑」
前金區,舊名「前金庄」、「前衿」
三民區,舊名「後驛」、「三塊厝」
新興區,舊名「大港埔」、「𩻸港埔」、「𩻸港」
鹽埕區,舊名「鹽埕埔」
小港區,舊名「港仔墘」
鳳山區,舊名「下坡頭街」、「埤頭街」、「太平頂山」、「下埤頭」、「下陂頭」
鳥松區,舊名「鳥松腳」、「蔦松腳庄」、「鳥榕」、「雀榕」
林園區,舊名「林仔邊」
大寮區,舊名「大寮庄」
仁武區,舊名「仁武庄」
旗津區,舊名「旗後」、「旗后」、「旂后」
旗山區,舊名「蕃薯寮」
岡山區,舊名「竿蓁林」、「阿公店」
橋頭區,舊名「小店仔街」、「橋仔頭」、「小店子橋」
路竹區,舊名「半路竹」
湖內區,舊名「湖內庄」
梓官區,舊名「梓官」
永安區,舊名「永安仔」、「新厝莊」、「烏樹林」
彌陀區,舊名「彌羅港」、「彌陀港」
茄萣區,舊名「茄苳仔」、「茄藤仔」、「茄苳萣仔」
燕巢區,舊名「援巢」、「援剿」
美濃區,舊名「彌濃」
內門區,舊名「羅漢門」、「羅漢內門」
大樹區,舊名「大樹腳」
杉林區,舊稱「楠梓仙」、「楠仔仙」、「山杉林」
甲仙區,舊名「甲仙埔」、「阿里關莊」、「傀儡楠梓仙埔」
阿蓮區,舊名「阿嗹」
六龜區,舊名「六龜里」、「土壠灣」
茂林區,舊名「多納」
桃源區,舊稱「加拉猛」,後稱「雅爾」、「雅你」
那瑪夏區,舊名「蚊子只社」、「蚊子圳社」,後稱「瑪雅鄉」、「三民鄉」
老高雄各地名大致分布範圍,認識鄉土以及懷舊探源步道
「愛河」,中下游的古名為「硫磺水」,「矜河」。
「哈瑪星」,位於鼓山區高雄港車站到渡船頭一帶地區,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當地有兩條濱海鐵路通往商港、漁港和漁市場,日語稱為「濱線」
「五塊厝」,位於苓雅區最東側,鄰近三民區大港、獅頭及鳳山區。
「林德官」,「林竹竿」、「林德觀」位於苓雅區的一個地區,設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五福國民中學、私立復華高級中學、光華夜市、自來水公園。清代時期,民眾對有名望的人或大地主,在名字後面加上”官”字,如梓官鄉的王梓,口語尊稱為”梓官”,後來成為地名
「過田仔」,位於位於苓雅區的苓雅寮與林德官的中間這一帶(成功路到民權路之間),苓雅寮以東田野地帶,設有苓洲國民小學、苓雅國民中學、捷運三多商圈站、大遠百、高雄85大樓、阮綜合醫院。
「籬子內庄」,位於前鎮區臨近鳳山區一帶。
「戲獅甲」,位於前鎮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西北部,設有、高雄市立成功特殊教育學校、獅甲國中、獅甲國小、愛群國小、復興國小。
「埤仔頭」,位於左營區內的一個聚落,位於該區西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範圍大致包括埤東里、埤西里、埤北里、崇實里東部中段、廍南里南端、城南里西南部邊界地帶。
「大坪頂」,「大坪頂庄」位於鳳山區東部,其範圍大致包括小港區大坪里東南部、坪頂里東北部。
「柴頭埤」,位於鳳山區鳳山國父紀念館、大東捷運站及大東國小一帶。
「赤山」,「赤山庄」位於鳳山區西北部、三民區東南部,設有鳳山商工、文德國小、文華國小、文山國小(以上鳳山區學校)、民族國中、陽明國中、光武國小、陽明國小。
「七老爺庄」位於鳳山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中部偏西南,設有正義國民小學、鳳翔國民小學、中崙國民小學。
「中都」,位於三民區九如三路、鐵路以北到十全三路一帶,日據時代稱為「磚仔窯」或「牛車寮」。
「灣仔內」,位於三民區的一個地名,泛指現今明誠路以南、寶珠溝與覺民路以北的三民區境內,設有鼎金國小、正興國中、鼎金國中、高雄工業學校。
「獅頭」,位於三民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在該區東南部,寶獅、寶國、寶華、寶民與寶興等里一帶的通稱。
「本館」,「本館庄」位於三民區建工路高速公路橋、本館路一帶,設有育英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大華國小。
「凹子底」,「漯仔底」位於三民區中華路以東、明誠路以南、博愛路以西、愛河以北的區域,農16特區。
「埔頭」,位於小港區大林埔部落的北端,即昔日「樹林埔」的起點。
「鳳鼻頭」,位於小港區的鳳鳴社區,鳳鼻山突出處之村落。
「後壁林」,位於小港區以南鳳凰山以西至大林埔、鳳鼻頭一帶。
「大溝頂」,舊稱後壁港,位於鹽埕區七賢三路和瀨南路間,人工挖掘水道運河「堀江」。1954年大溝加蓋獲准,因此在地人習慣稱之為「大溝頂」。
「九曲堂」,位於大樹區東南端,原本稱作「九腳桶」,不久改稱為「九曲桶」,之後又改成「九曲塘」,最後則稱為「九曲堂」。
「姑婆寮」,位於大樹區的「姑山村」、「三和村」及「大坑村」附近一帶地區。
「大寮庄」,位於大樹區,舊名即「溪埔」、「潮洲」、「頂大寮」及「下大寮」,之後四寮合而為一,故更名為「大寮」
「梓官」,位於梓官區,現由大舍甲、淵官、赤崁、蚵仔寮、典寶等多個聚落組成。
「湖內庄」,位於湖內區,日據時期,合併圍仔內和大湖兩區成一庄,庄名以兩區區名各取一字
「州廳橋」,戰後改名為中正橋。
「夢裡里」,位於烏松區,舊稱黑樹林。
「內惟」,舊名「內圍社」、「內圍庄」
「右昌」,舊名「右營」、「右沖」、「右衝」
「獅甲」,舊名「西甲」
「覆鼎金」,舊名「打鼎金」
「壽山」,舊名「埋金山」、「麒麟山」、「打狗山」、「打鼓山」、「鼓山」、「萬壽山」
「後勁」,同音「后硬」、「後硬」
「寶隆里」,舊名「匏仔寮」
「澄清湖」位於鳥松區,舊稱大埤湖、大貝湖。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高雄市歷史
打狗高雄|歷史與現在
臺灣地名解説集錦高雄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時光]一張老照片看堀江商場與港貨的故事
高雄鹽埕水上人家–大溝頂(上)
高雄鹽埕水上人家–大溝頂(下)
高雄市鹽埕區公所
高雄市地名探源(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五萬分一六龜出張所直轄之二〉
《臺灣地名事典》解答高雄地名由來
台灣地名王,南部篇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舊地名
《雙城古道》小簡史
地名由來 高雄
旅食茄萣──五代的燒餅飄香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