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13 16:51:04Olivia
表演工作坊之暗戀桃花源
下午跟朋友聊到這一齣戲,才把這篇挖出來,儘管我知道人要走出過去,還是會忍不住沉溺從前
-----------------------------------------------------------------------------------------------
午後,陽光太擾人,播放了在圖書館借的〔暗戀桃花源〕。於是這樣我從充滿書堆的現實生活中,去看看舊時代人們無奈的悲歡離合,只能感傷;另外去體悟因現實不夠美好而締造出的桃花源。最後,還是需回到現實。
「暗戀桃花源」是因劇場管理員錯將排練場,同時租給兩個劇團,導致「暗戀」與「桃花源」兩個不同的劇團搶排演,造成台上人物的錯綜糾葛,「暗」所描述的是在五O年代抗戰勝利到九O年代之間橫跨四十多年的舊情;「桃」故事則發生在遙遠的「晉太原中」。透過巧營妙構的手法,將兩齣原本各自獨立的戲,進而產生了古今交錯、又悲又喜、卻又相互呼應。
「暗戀」:戰亂的年代裡,一對來自東北的男女在上海相遇墜入情網,在大時代的洪流下離散,逃難到台灣,各自婚嫁。無奈的是彼此以為對方人還在大陸,無法見到,因此迫於現實的無奈,在台北落地生根。可悲的是男方「江濱柳」雖已有俗世中美滿的婚姻,卻半輩子的回憶裡一直魂牽夢繫這一段絕美的愛情「雲之凡」的形影,成了「江濱柳」凡夫俗子生涯中的「桃花源」境地。
令人感到生命的悲涼的是:直到病臥床榻,才得知「雲之凡」一值都在台北,大半輩子懷念的人,近在咫尺。諷刺當時在分開時,兩人曾情話綿綿述說「我們都在東北長大,為何重未見過面,而卻在上海遇見了」;上海很大,他們能相遇;小小的台北,惦記的人卻一直無法遇到,悲涼命運的擺佈,只能在命運的風尾飄浮。
晚年在見面時,「雲之凡」年華老去,不在是當年綁著辮子天真無協的模樣了。他知道彼此不是當年的那兩個人了,時間改變了許多事。生命當中有很多事件、抉擇、或是無法作主的事,逼迫我們必須有所割捨,一次一次的割捨決定之下,就不小心距離最初的自己越來越遠,在也無法回到過去。
這時領悟到桃花源也早就不在了。最後陪著自己是沒有好好珍惜過的太太。劇末白髮蒼蒼的好夫妻緊緊互握彼此的雙手,這時他才知道他一生沒有好好把握眼前的幸福,卻無知地追尋過去的幸福,徒留遺憾。桃花源是理想國,無法獲得,只是像一場夢。
「桃花源」則以漁夫老陶(桃)、春花(花)夫婦,與袁(源)老闆之間錯綜的三角關係為經緯,劇中老陶厭棄「窮山惡水、潑婦刁民,鳥不語、花不香、魚兒不上網」的武陵,加上自己無能綠巾壓頂,瀕於崩潰。因為對現實的種種不滿,想要痛苦而想遺忘,於是選擇離開出走而誤入桃花源,戲劇中提到「忘」的過程,或許是指說能夠捨棄就是走入內心省思,這也算「禪悟」了。
老陶說:「那個時候我的船就要捨棄了」,捨棄船代表捨棄賴以維生的工具,象徵能拋棄物質上的痛苦,割捨物欲,擺脫生理的羈絆。另外袁老闆曾說:「要捨!要捨!什麼都帶不走!」代表物質上的東西是帶不走的,唯有精神心靈上的才是永恆。而「捨」的過程即是「尋找」的過程。老陶說:「最當初我們都不是什麼!」這正是陶淵明所宣示的破執妄,返本真。但這一點又真的能做到嗎?因為現在都是由過去所累積而成的。儘管老陶找到了理想國桃花源,生活在順遂時心中還是惦記著太太春花,就算世界美好卻沒有牽掛的人,過去無法放下的情況,離開桃花源。老陶回到家中只見春花和袁老闆爭吵不斷,無法交談。失望之餘,獨自離去,想回桃花源時,卻在也找不到了。
若「暗戀」和「桃花源」連結,暗喻了當年五0代的國民黨在大陸政權淪陷、無法宣揚其政治,而播遷來台的人們。來台後的不適應,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意和生活的不如意,所以追逐著未來理想國桃花源,驥望著未來;同時懷念過去,這是劇中的暗戀意指,一生惦記過去的繁榮,卻是無法回到從前;無論過去或未來都是不可得的夢想。要珍惜愛護的是既有的現況。
-----------------------------------------------------------------------------------------------
午後,陽光太擾人,播放了在圖書館借的〔暗戀桃花源〕。於是這樣我從充滿書堆的現實生活中,去看看舊時代人們無奈的悲歡離合,只能感傷;另外去體悟因現實不夠美好而締造出的桃花源。最後,還是需回到現實。
「暗戀桃花源」是因劇場管理員錯將排練場,同時租給兩個劇團,導致「暗戀」與「桃花源」兩個不同的劇團搶排演,造成台上人物的錯綜糾葛,「暗」所描述的是在五O年代抗戰勝利到九O年代之間橫跨四十多年的舊情;「桃」故事則發生在遙遠的「晉太原中」。透過巧營妙構的手法,將兩齣原本各自獨立的戲,進而產生了古今交錯、又悲又喜、卻又相互呼應。
「暗戀」:戰亂的年代裡,一對來自東北的男女在上海相遇墜入情網,在大時代的洪流下離散,逃難到台灣,各自婚嫁。無奈的是彼此以為對方人還在大陸,無法見到,因此迫於現實的無奈,在台北落地生根。可悲的是男方「江濱柳」雖已有俗世中美滿的婚姻,卻半輩子的回憶裡一直魂牽夢繫這一段絕美的愛情「雲之凡」的形影,成了「江濱柳」凡夫俗子生涯中的「桃花源」境地。
令人感到生命的悲涼的是:直到病臥床榻,才得知「雲之凡」一值都在台北,大半輩子懷念的人,近在咫尺。諷刺當時在分開時,兩人曾情話綿綿述說「我們都在東北長大,為何重未見過面,而卻在上海遇見了」;上海很大,他們能相遇;小小的台北,惦記的人卻一直無法遇到,悲涼命運的擺佈,只能在命運的風尾飄浮。
晚年在見面時,「雲之凡」年華老去,不在是當年綁著辮子天真無協的模樣了。他知道彼此不是當年的那兩個人了,時間改變了許多事。生命當中有很多事件、抉擇、或是無法作主的事,逼迫我們必須有所割捨,一次一次的割捨決定之下,就不小心距離最初的自己越來越遠,在也無法回到過去。
這時領悟到桃花源也早就不在了。最後陪著自己是沒有好好珍惜過的太太。劇末白髮蒼蒼的好夫妻緊緊互握彼此的雙手,這時他才知道他一生沒有好好把握眼前的幸福,卻無知地追尋過去的幸福,徒留遺憾。桃花源是理想國,無法獲得,只是像一場夢。
「桃花源」則以漁夫老陶(桃)、春花(花)夫婦,與袁(源)老闆之間錯綜的三角關係為經緯,劇中老陶厭棄「窮山惡水、潑婦刁民,鳥不語、花不香、魚兒不上網」的武陵,加上自己無能綠巾壓頂,瀕於崩潰。因為對現實的種種不滿,想要痛苦而想遺忘,於是選擇離開出走而誤入桃花源,戲劇中提到「忘」的過程,或許是指說能夠捨棄就是走入內心省思,這也算「禪悟」了。
老陶說:「那個時候我的船就要捨棄了」,捨棄船代表捨棄賴以維生的工具,象徵能拋棄物質上的痛苦,割捨物欲,擺脫生理的羈絆。另外袁老闆曾說:「要捨!要捨!什麼都帶不走!」代表物質上的東西是帶不走的,唯有精神心靈上的才是永恆。而「捨」的過程即是「尋找」的過程。老陶說:「最當初我們都不是什麼!」這正是陶淵明所宣示的破執妄,返本真。但這一點又真的能做到嗎?因為現在都是由過去所累積而成的。儘管老陶找到了理想國桃花源,生活在順遂時心中還是惦記著太太春花,就算世界美好卻沒有牽掛的人,過去無法放下的情況,離開桃花源。老陶回到家中只見春花和袁老闆爭吵不斷,無法交談。失望之餘,獨自離去,想回桃花源時,卻在也找不到了。
若「暗戀」和「桃花源」連結,暗喻了當年五0代的國民黨在大陸政權淪陷、無法宣揚其政治,而播遷來台的人們。來台後的不適應,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意和生活的不如意,所以追逐著未來理想國桃花源,驥望著未來;同時懷念過去,這是劇中的暗戀意指,一生惦記過去的繁榮,卻是無法回到從前;無論過去或未來都是不可得的夢想。要珍惜愛護的是既有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