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4 15:01:57謝鑫佑

用心聽極微(一)

用心聽極微(一)
聽極微,有一套


「極微音樂教室」一直到現在前前後後介紹了不少極限音樂(minimalism)的經典之作,大師級的作品不在少數,也花了不少篇幅一一介紹各家的風格,許多學院派出身、重視對位法的作曲家,雖然較不被一般的聽眾喜愛,但他們的創作奠定了極微音樂的重要性,並與古典樂派抗衡,向世人宣告極限主義的存在。跨界進入劇場界、電影配樂界的作曲家,更將這種追求音樂基本元素的音樂類型帶進流行音樂的領域,也算是將極微音樂發揚光大。而既不被主流收編,又不甘向傳統屈服的作曲家,便創作出雖然無法歸類,但好聽(有市場性,不會感覺艱深,也不失藝術價值)的曲子。

倒底應該怎欣賞極微音樂,是筆者最常被問及的問題,許多人在聽過極微的音樂之後,總覺得與古典樂沒什麼兩樣,或許太過單調、不夠豐富,或許太過沉悶。由於部份極微音樂同樣也是透過古典樂器表現,感覺相近是在所難免。其實多半的極微都使用了電子合成器製造音效,所以音樂的延伸性變得十分立體,作曲家只要使用適當的音符,便能將音樂的空靈感表現出來。

極微音樂在最初企圖將音樂抽絲撥繭,讓音樂的原型展露出來,也許是音符,也許是音符音符之間的空間,所以聽眾很容易將自己的情緒填入音樂中,它不像時下有感情的音樂一樣,喜調教人愉悅、悲調教人落淚、小調教人輕盈,這也就是為什麼沒有顏色的極微音樂一直是混音DJ的最愛,所有的元素都可以和極微音樂結合,同樣也可以與所有情緒結合。

當音符在身週無限綿延地擴散開來時,你會發現極微音樂有著無亙的包容與柔軟,將聽者緊緊包圍住。



刊載於自由時報專欄「極微音樂教室」,二〇〇〇年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