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1 22:03:52雪天

【電影‧音樂】 觀看顧爾德1/25317209的人生——顧爾德的時光之





文 / 李茶

月亮,塔羅牌大阿卡納第18張,根據國際塔羅權威瑞秋‧波拉克(Pachel Pollack)所撰寫的《塔羅全書》中,是這樣解釋這張牌的意涵:

「存在於在星星的靜夜與太陽的白晝之間,月亮有著朦朧的光……它源自無意識的水池,穿過隱匿的通道。月亮引領我們踏上一場未知的旅程,交織著本能、夢境、神話,與原始情緒的旅程。」

請容許我以如此不莊重的連結,進入葛連‧顧爾德(Glenn Gould)的世界。

最早觀看有關顧爾德影片,是在我32歲生日時,朋友送了我一支《32個關於顧爾德的極短篇》的錄影帶,由導演吉哈(Francis Girard)導演。電影由32個不相關的片段組成,為什麼會是32呢?因為顧爾德對數字有著奇妙的偏執與迷戀,貫穿全片的是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以詠嘆調開始,接著每段搭配一段變奏,最後再以詠嘆調結束,正好是32。

32,顧爾德事業如日中天,在洛杉磯最後一次公開演出後,宣布此後只進行錄音室演出,並一生認為自己是個廣播從業人員。

不同於《32個關於顧爾德的極短篇》以一種詩意的手法,片段暴露出這位鋼琴家的各種怪異習慣,由法國導演布諾.孟塞傑(Bruno Monsaingeon)所拍攝的這部《顧爾德的時光之旅》,以複雜又簡單的方式來呈現這位加拿大鋼琴天才。透過顧爾德的自白,加上歷史影片、古老照片,再佐以真偽交錯的錄影,穿插著紀錄片般的樂迷敘述,但這一切錯綜複雜的結構,卻又在冷靜穩定的運鏡與剪接下,拼貼出一個簡單且近乎真實的顧爾德。

透過優美的劇本誦讀出的口白,採訪了世界各國顧爾德的樂迷,幾乎全都是從廣播或是唱片中認識這位鋼琴怪傑,顧爾德當然不容許任何人接近他,總是穿著厚重的衣服,戴著帽子、圍巾,與手套。每個天才都有其可以被原諒的怪異,並且種種關於顧爾德嗑藥、孤僻,有嚴重人際疏離的社會障礙,在導演吉哈影片中各種被放大,以社會對「人」的價值判斷來與他的音樂成就並列的怪癖,在《顧爾德的時光之旅》中全被溫暖且人性化地消音。

就像顧爾德一生堅持要坐在一張由他父親為他製作的矮椅子,以不符合高度的方式演奏,漫長時日磨損後,鬆散欲垮的椅子總在他錄音時發出嘎嘎怪聲,加上顧爾德在演奏時常跟著哼唱,不自覺越來越大聲,這一切在社會評論中所謂的「干擾」,卻在導演孟塞傑的這部影片中,藉由一位受訪者撥亂反正。那個喜愛顧爾德的女孩說:「很多人不喜歡這些雜音,但我的老師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所幸還有顧爾德的哼唱,讓我知道這音樂是來自人的世界。」一句話,同時點出顧爾德的演奏猶如天籟,是上帝對人間醜陋的垂憐,而顧爾德又是人類藝術極致的代表,沒有沈默,他與上帝的音樂同在,他的音樂是神話/神的話語。

為什麼這個會去改動巴哈《賦格曲》的所有奇形怪狀,到了孟塞傑的鏡頭下,全被神化了呢?孟塞傑,法國著名小提琴家兼導演,除了《顧爾德的時光之旅》之外,他還曾經拍攝過七部影片,製作了23個節目,寫了3本書,全都有關顧爾德,他研究顧爾德,真實地採訪過顧爾德,與顧爾德合作時兩人有著許多交談與互動,深受顧爾德影響,說得簡單一點:他是顧爾德迷。

聽過顧爾德的演奏(如果你沒有聽過,也不是古典音樂愛好者,那麼觀看這部影片的經驗,有可能開啟你的古典音樂之門),看過顧爾德現場演出(當然以各位的年齡是不太可能的,顧爾德在1964年之後,就再也沒有公開演奏了,不過觀看這部影片會讓你看到許多他早年的錄影,因此不僅有機會欣賞早年難得的紀錄,也可以從偽錄影中一窺顧爾德那猶如默劇演員般的誇張表情),無論是從諷譽參半的嘲解導演,或是粉飾太平的粉絲導演,你都可以理解顧爾德那追求著與世隔絕生活的理由。

那個理由,與你在街上行走時帶著耳機,對旁人視若無睹,是一樣的:「音樂可以隔開你與世界,它可以保護你,與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

「一天有1440分鐘,等於86400秒,一個月有30天,等於259萬又2000秒,一年有12個月,每個月30天,就有3110萬又4000秒,我36歲,等於經歷了10億8千864萬秒。如果壓縮成43,我即將獻給你2千531萬7209分之一的人生。」影片開端,顧爾德如是說。

葛連‧顧爾德,住在加拿大多倫多南林大道32號,電話HO9422,身高五呎11吋,體重145磅,出生於1932年九月二十五日,卒於1982年十月四日。

紅軍 2008-01-26 02:23:44

總而觀之,可是一場人生變臉.

問好
======================================
圖片取自網路
http://www.wretch.cc/photos/18/k/kuomk168/3/1130044377.jpg

  變臉

肩袖一晃
遮住紅光滿容關雲長
在 跨步當時
顯露燈照 白面孔
可是劉備的氣宇軒昂
再 虛晃瞬間
果然見張飛於橋上的
怒叱 揚聲沸沸

2008/01/22-0500

後記:
於公司尾牙聚餐,親眼照見的川劇“變臉”,果然值得,怒酒一杯。

可惜,金門高粱加水,才是我的最愛。晚上喝一點,容易睡,隔早無宿酒味,才又是一條似龍的工作牛。

雪天 2008-01-21 22:08:33

刺骨而暴烈的荒涼,電影讀詩會。

時間:每週三19:00~22:00
地點:竹圍工作室(台北縣淡水鎮中正東路二段88巷39號)

1/2
電影:王家衛、拉斯馮提爾、安哲羅普洛斯等33位導演《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
詩文:侯孝賢、貝托魯奇、費里尼、溫德斯、柯波拉等導演談「我為什麼拍電影?」

1/9
電影:維克多艾里斯《蜂巢的幽靈》
詩文:顧城〈麥田〉、〈我承認〉、〈試驗〉、〈無目的的我〉

1/16
電影:相米慎二《颱風俱樂部》
詩文:e. e. cummings〈有一處我從未去過〉、〈賣氫氣球的人〉

2/20
電影:盧貝松《碧海藍天》
詩文:Octavio Paz〈在你清晰的影子下〉、〈中午〉

2/27
電影:河瀨直美《沙羅雙樹》
詩文:零雨〈縫隙〉、〈野地系列〉、〈遠古〉

3/5
電影:尚賈克貝內《巴黎野玫瑰》
詩文:Sylvia Plath〈情書〉、〈高熱103度〉、〈拉撒若夫人〉

3/12
電影:矢崎仁司《三月的獅子》
詩文:Odile Masse〈妖魔生活〉

3/19
電影:金基德《漂流欲室》
詩文:川上弘美〈夏末的王國〉

3/26
電影:克里斯多夫何內《情撼十七章》
詩文:黃碧雲〈溫柔生活〉

費用:30元(附溫暖的咖啡、茶水及精選詩篇文章)
主辦人:吳俞萱(北藝大電影創作所)qffwffq@gmail.com

若想參加「電影讀詩會」,但卻不知道竹圍工作室在哪裡,請於週三18:50在「竹圍捷運站」後站出口集合,跟隨一名穿戴紫色圍巾的女生,她會帶你到「電影讀詩會」現場。

雪天 2008-01-21 22:07:50

本週五(1/18)晚間公視【記錄觀點】22:00 放映林泰州紀錄片〈書包裡的秘密〉不要錯過!
導演在科技大學教學十年期間,看了千餘份學生成長告白,挑選其中三位學生故事,並邀學生一起拍攝製作,以混合紀錄、劇情重演、漫畫與歌舞形式等交替手法,呈現學生苦澀的成長歷程......

導演的話:

這是我與我的學生一起拍攝完成的片子,是我的第一部紀錄長片,也是我這兩年多來創作的成績單。記得兩年前,我著手拍攝這片子,孩子才剛出生不久,今天看他都快滿三歲了,而我這個紀錄片小孩才剛誕生....

誠摯邀請您打開電視一起分享我們的悲喜故事,觀看前提醒您:請把客廳的大燈調暗較能達到最佳觀看效果,謝謝您願意進入我的影像世界...。

<書包裡的秘密>入選影展;

2007 韓國釜山國際影展廣角鏡單元參展
2007 教育影展評審團推薦獎

<書包裡的祕密>電影網站http://www.yuntech.edu.tw/~lintj/secret/index.htm

<書包裡的祕密>電影預告片http://www.yuntech.edu.tw/~lintj/secret/trailer.mpg

林泰州電影網站 http://www.yuntech.edu.tw/~lintj/

林泰州導演簡介

1968年生,台灣台南人。英國愛丁堡那匹爾大學蘇格蘭電影學院影視製作碩士,目前任教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早年從事美術裝置與實驗錄影創作,作品曾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數次,近年影視作品獲金穗獎、台北電影獎、國際紀錄片雙年展、電視金鐘獎等獎項,並獲邀多個國際影展展出。2002年公共電視電視電影《狂舞憂鬱》獲義大利威尼斯影展未來電影學會首部長片獎與新加坡影視創新技術獎攝影獎佳作。

2005年費時三年所完成的實驗長片《垂死造物哀歌》獲邀參加加拿大溫哥華影展、韓國富川奇幻影展與美國紐約林肯中心影展等三十多個國際影展,獲西班牙短片影展評審團特別獎。並在台北光點電影院舉辦電影個展。

2006年應邀為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製作大台中紀事紀錄短片《柳川之女》,為該影展開幕片之ㄧ。

2007年完成公共電視紀錄觀點影片《書包裡的秘密》,與故宮博物院未來博物館兩部動畫短片《反覆1》《反覆2》。

2006~2007年擔任教育部技專校院國際科技藝能競賽紀錄片與短片職種計畫主持人(培訓網站http://www.vc.yuntech.edu.tw/2006cam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