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0 14:24:49渥特爾

【♀♀揚起彩虹】販賣同志

由於認識不少同志朋友,曾經看了幾部同志電影,連續假期的關係,我到亞X影音連鎖店租片子,一時興起想找幾部這種片子來看看,不曉得是因為我家附近這間亞X比較遜的關係還是怎的,我居然找不到什麼同志相關影片。偶爾看到,大多是男同志的影片。可偏偏我對男同的影片沒啥興趣(SORRY啦,不是鄙視喔!純粹各人喜好。),耐著性子找了將近半小時,居然沒有女同的影片!頓時感到很氣餒。

記得之前看過一部「夜幕低垂」(The Night Is Falling),是在談一個原本是異性戀女性愛上女同的故事,這個介紹,我想等我寫好了電影評論後,大家再去看我對此片的介紹與觀後感。不過,總的來說,這部片就是很唯美。

回家後上網開始搜尋拉子(拉子=女同)相關影片,也到各大拍賣網站尋找,沒錯,我是找到不少賣家,卻發現這些影片的價格都不便宜。即便不是影片區,那些販賣給同志的相關產品的價格,都異常的昂貴。我是不曉得同志們的經濟能力是否真的都那麼雄厚,但是令我憤怒的是這些商品包裝著「同志色彩」的外衣,藉由凝聚同志自我認同感的手法來攫取暴利的作法,讓我作嘔。

記得我在讀高夫曼(E. Goffman)1963年出版的《污名》(Stigma)時,念到一段是在介紹所謂的「差異性」(Differentness),差異性是造成人開始分群的一個開始,而一開始是由「誰」(who)來「定義」與「界定」何謂差異在這邊先不論之。

同志之所以在這個社會上有差異,粗糙的說是因為異性戀霸權 (heterosexual hegemony)使然的關係,由於異性戀為主的社會強調男與女之間交往的正當性(例如:繁殖延續),迫使同性戀者在這樣的社會裡的生存與存在不得自由,舉凡工作權、言論權等,處處都受到限制與壓迫。而最近許多不同類型的發聲管道增多,同志們凝聚的管道也隨之變多,藉由各種媒介與平台,同志們開始有了「我群」與「他群」之分,就是「我們(同性戀)」與「他們(異性戀)」。當這樣的共同意識形成了,同志們對於自己身份的認同與彼此的認同也產生。為了保護「我群」並與「他群」劃清界限,於是有了彼此之間共通與共用的「語言」、「符號」、「象徵」與「型」。舉例來說,最簡單的就是大家(包括異性戀者)都已經知道的「六色彩紅」,就是代表同志的一個象徵符號 (Symbel)。

差異性的產生,就是資本主義開始大行其道、運作的關鍵啦。以一般的上流社會與平民百姓的階級之分,就是一個差異性,媒體大量推銷LV、GUCCI、CHANEL等所謂「上流階級」在使用的產品,一般的白領階級可能要用一、兩個月的薪水,才有可能買得起一的小小的包包,但是,這樣的白領階級還真不少。因為想要讓自己看起來符合「有水準」、「有品味」,怎麼樣忍痛省下薪水來買「高檔貨」而淪為「月光族」(月底前就花光光的一族)也在所不辭。日劇「大和拜金女」劇中的女主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幾乎將所有的薪水都拿去買名牌,使自己在出席任何場合時,讓人以為她是個有身價的人,以利自己在遇到心儀的「真命天子」時,可以更順利的釣上「好野人」(有錢人),而不惜終日躲在家裡吃泡麵裹腹的生活。

而同志族群在社會裡更為小眾、更為弱勢,她/他們想要引起「我族」裡彼此的認同,如前段所述有了「自己的」語言、符號、象徵與型。有不少同志都是菁英份子,她/他們有充裕的經濟能力、也有相當的社會地位。有心藉此奪取暴利的人,便開始往這一塊發展營利。例如,「六色彩紅」周邊商品:手帶、吊飾、杯子等。如果今天這些商品是用來做公益,例如支持同志諮詢熱線(我學長就是其中一位曝光率極高的發言者)的基金籌畫,那倒還好。但大多數的同志不一定都有這樣的能力,即使願意花這筆錢買相關產品,也落入圖利的商人的陷阱而不自覺。商人們就是利用這一點,利用同志「我族」心理來營利。我直想嗆聲:去它的資本主義!

到底,我要不要花這筆錢去買影片回來看咧?嗯,至少我現在還有在思考,應該暫時還不會去買吧?




註:本文附圖是2005年同志遊行的LOGO。什麼?花有點兒歪?沒錯,是本人模仿著畫的啦!
ROLIBASO 2006-07-03 12:27:18

哈 謝謝你的推薦喔
這部片我有到電影院去看喔
跟你的感覺一樣
超讚!!
下面是我看這部片的心得連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rolibaso/3/1261576413/20051130054706

FAY 2006-07-03 00:39:30

我推薦妳一部片子-Saving face
去年金馬獎的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
有關Lesbian的
很不錯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