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8 20:48:44roger9876chen

害我在這個旋轉架前站了一陣子。我感覺好像找回了小時候選卡片、明信片那種快樂。 這一張

前陣子到哥本哈根,旅館大廳內放著一套旋轉展示架,吸引了我的目光。一張一張名片大小的漂亮小卡,害我在這個旋轉架前站了一陣子。我感覺好像找回了小時候選卡片、明信片那種快樂。 這一張一張的小卡,正面是當地旅遊點的介紹,背面則是地圖。瑞典城市Malmo也放了一張,這讓我覺得很有趣。 這個東西叫做“minicard”,早在2000年就在阿姆斯特丹問市,由幾個有創意的年輕人所想出來的。目前已經有超過90個國家跟5,000個擺卡據點,儼然成為一個厲害的廣告通路,當然,他們也申請了一些專利。 這是典型的平論文翻譯台生意,跟前陣子中國很紅的分眾傳媒類似。平台是一個媒合者,整合兩方,一方是消費者,一方是供貨者。以這個例子來說,消費者就是觀光客,供貨者是想做觀光客生意的人(例如論文翻譯博物館、歌劇院、美術館、購物中心、餐廳、麥當勞、租車服務、網咖,甚至像Malmo一樣整個城市做觀光行銷)。 創意內容+精確行銷管道 對消費者來說,拿一張名片大小的小卡,裡面有地圖、網址,甚至於折價功能,加上很多人像我一樣,因為覺得很好看又好拿,一下子就拿了好幾張。有趣的是,消費者拿了這些卡以後,真的會去景點看,論文翻譯甚至還會去上這些景點的網站。根據生產它的MINICARDS公司自己在2007年所進行的調查,看到minicard的展示架的人當中,有7成的人會去拿,一個人平均拿2張,這些有拿的人當中,有8成真的有去其中某個景點,而且大部份的人都還會留著這張卡(這點跟台灣的酷卡有論文翻譯點像)。 對供貨者來說,這出現了一個有效的行銷管道,降低印刷成本。尤其是對跨國連鎖企業,可以一次接觸不同國家夠多的客戶,解決了他們頭痛的問題。 這個平台跟分眾傳媒一論文翻譯樣,還有個通路配合者,也就是放置這些小卡的地方,例如旅館、遊客中心等。某個程度,這些遊客匯聚的點過去也扮演某些平台的角色,但是規模太小,媒合兩端的數量不足,無法產生足夠影響。出現了共同性的大平台後,也解決了這些通路的困擾,原本可能是一堆論文翻譯不同的單位提供的各式印刷品,現在只要面對一個廠商,且還有人更新與管理,對他們來說,具有轉換的誘因(不一定需要金錢的報酬)。 其實,以上的商業模式並不難理解,但真正成功的創業,多半還額外完成了某些難得的突破,值得我們學習跟注意。 簡單背後,藏有設計論文翻譯巧思 首先,很多時候生意不好不是因為本身東西不好,而是format(形式)的問題。旅客拿一堆尺寸不一的宣傳單其實也不是很滿意,minicard簡單、好讀、好帶,就像Google的介面一樣論文翻譯,反而以簡馭繁,簡單好讀的東西出來後,很多人才驚訝以前那樣的format真繁瑣。 其次,設計精良的展示架,讓飯店旅館願意、容易擺放,是成功關鍵之一,也是format的一部份。放得漂亮、放得多,畫面整齊中帶有變化,確實花了不少苦心。 這些成功的format論文翻譯,都跟「設計」有關,難怪好的設計人才現在炙手可熱。 再者,minicards從2000年到現在,也過論文翻譯了8年時間,才被我這個經常旅行的人發現。這點讓我們知道,成功創業並不容易,同志在過程中,需保持無比的信心與努力。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網了解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