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5-27 12:14:28rinchen
執著與業
Q:另一個問題,太執著就是業嗎?
A:由愛故生,故有執著,這是業的循環之一。
Q:不論是好的執著或是不好的執著?執著才會讓心念停留在原地啊!
那所謂放下又要放到那個程度?該努力到那個程度?
A:執著於凡塵情愛或俗事,當然就繼續流轉輪迴。
一心想要涅盤得解脫,其實也是一種執著。
只是當人在學習修行的過程中,自然能夠漸漸體悟到自性本來光明(佛性)。
一個比喻是,佛法是治心病的藥。
有病就得服藥,病好了當然不必再吃。
當下開悟的所謂放下,除了放下凡夫的慾望,也要放下成佛的慾望。
佛法只是度人脫離苦海的船,一但到彼岸當然就捨舟登陸。
在到達彼岸之前,還更要先拋棄凡人的諸多煩惱。
金剛經云:「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即是此義。
Q:對事情來說,或許比較好拿捏,但是對人、對感情呢?
A:對人對感情更應捨。
但此地所謂捨,不是說不關心,而是不牽絆不陷溺。
以愛為例,佛菩薩當然以眾生為念,
但是不會因為掛念個人而落於輪迴之中。
那是大愛而不是一己小愛。
另一方面,即使是情愛,
你也可以因為知道無常變易的定理,
當無常(分手、失戀甚至死亡)來到時,
不需要陷溺於長期的悲傷失意。
所以修行不是無情,而是知道無常。
Q:放的下是讓自己好過,是因為『人』通常都沒辦法做到『捨』這個層面,
所以『人』才是『人』對不對!?
A:人之為人,在於人的覺性悟性比動物大。
放不下也要過日子,放得下也要過日子,所以選擇放下。
Q:就像你說的動物不會為了累積財富而殺害其他生物,但是人卻可能會!
那如果人沒有執著,沒有太多心念和動力,又是為了什麼在活?
這樣的生活和動物的差異?如果人可以做到不執著、能悟的話,
那是得道了嗎?為了得道,不是得執著於『悟』?
A:前面解釋過了,為了開悟,先要執著於修行。
一旦開悟,自然可以連開悟的執著也一併放下。
前賢的比喻是:開悟之際,猶如[我]砍斷自己的頭。
一旦自己砍斷了頭,就無頭可砍,也無[我]可以砍頭了。
A:由愛故生,故有執著,這是業的循環之一。
Q:不論是好的執著或是不好的執著?執著才會讓心念停留在原地啊!
那所謂放下又要放到那個程度?該努力到那個程度?
A:執著於凡塵情愛或俗事,當然就繼續流轉輪迴。
一心想要涅盤得解脫,其實也是一種執著。
只是當人在學習修行的過程中,自然能夠漸漸體悟到自性本來光明(佛性)。
一個比喻是,佛法是治心病的藥。
有病就得服藥,病好了當然不必再吃。
當下開悟的所謂放下,除了放下凡夫的慾望,也要放下成佛的慾望。
佛法只是度人脫離苦海的船,一但到彼岸當然就捨舟登陸。
在到達彼岸之前,還更要先拋棄凡人的諸多煩惱。
金剛經云:「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即是此義。
Q:對事情來說,或許比較好拿捏,但是對人、對感情呢?
A:對人對感情更應捨。
但此地所謂捨,不是說不關心,而是不牽絆不陷溺。
以愛為例,佛菩薩當然以眾生為念,
但是不會因為掛念個人而落於輪迴之中。
那是大愛而不是一己小愛。
另一方面,即使是情愛,
你也可以因為知道無常變易的定理,
當無常(分手、失戀甚至死亡)來到時,
不需要陷溺於長期的悲傷失意。
所以修行不是無情,而是知道無常。
Q:放的下是讓自己好過,是因為『人』通常都沒辦法做到『捨』這個層面,
所以『人』才是『人』對不對!?
A:人之為人,在於人的覺性悟性比動物大。
放不下也要過日子,放得下也要過日子,所以選擇放下。
Q:就像你說的動物不會為了累積財富而殺害其他生物,但是人卻可能會!
那如果人沒有執著,沒有太多心念和動力,又是為了什麼在活?
這樣的生活和動物的差異?如果人可以做到不執著、能悟的話,
那是得道了嗎?為了得道,不是得執著於『悟』?
A:前面解釋過了,為了開悟,先要執著於修行。
一旦開悟,自然可以連開悟的執著也一併放下。
前賢的比喻是:開悟之際,猶如[我]砍斷自己的頭。
一旦自己砍斷了頭,就無頭可砍,也無[我]可以砍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