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5-13 19:19:37rinchen

論知足

有個故事說:
某人中了毒箭,醫生正要施藥,
他說一定要先找出箭是什麼材料做的、是哪一個方向射來、是誰射的箭....才肯吃藥,
結果當然一命嗚呼。
寓意是:
解決當下的問題最重要,邏輯推理研究都先擺到一邊。如果不肯改變想法,那就不可能化解心靈的困局。

例如談到知足,這是一個有趣但矛盾的心情。
因為我們的慾望其實是無限的:需要越來越多,索求越多越好。
可是需求慾望不是那麼容易達成,
一但得不到,就有挫折感,
這個挫敗失望感很傷人,所以試著知足吧。

培養知足的想法有幾種方式:
一是看看更差的別人。
所謂[一山還比一山高,前人騎馬我騎驢。回頭看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
例如先前到印度德里及達然薩拉一遊,
當我知道那裡的藏人學校保姆月入才1000盧比(700台幣),頓時發現自己收入真不錯。

二是想想自己有的,不想沒有的。
如果將自己所有的(物品、友人親人)開列清單,會發現這份名單相當長,甚至有些是太多了。
反過來,當想買東西或覺得自己欠缺什麼時,先寫下來而不要馬上買,
過幾天甚至一個月、一年後再檢視一下,會發現這些不是那麼需要了。

三是長期培養簡單素樸的清貧思想。
關於這方面有一本書[清貧思想]-作者/ 中野孝次、出版社/ 張老師
本書強調心靈與自然契合的重要,使現代人從物欲中解脫出來,
並且重新思索:人生在世,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四是更深入去觀察[我]。
這就是禪修的一部份了。

圖片說明:西藏兒童村TCV中的男學童宿舍。20人共用一間房間。

上一篇:人與動物-答友人書

下一篇:人生之窗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