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5 16:31:27

free是都dom — 東尼瀧谷觀後感

free是都dom — 東尼瀧谷觀後感
文/希


free是都dom,合起來成了freedom,意為「自由」的名詞。「free」,解作「自由」的形容詞;「dom」,則是domain(意解領域)的簡稱,我想。

這一齣僅長77分鐘的電影,導演市川準盡力的把村上筆下的「東尼瀧谷」影像化,透過人氣男星西島秀俊的娓娓旁述,觀眾不知覺的認識了東尼瀧谷,於那身同感受的孤獨中找尋同伴。

東尼(一城尾形飾)是一名插畫師,對於繪畫死物的實況這沉悶工作得心應手。基於同學因東尼的名字過於西化而排濟他、爸爸忙於到處表演色士風及與女人上床,造就東尼自小便適應了孤獨,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洗澡,一個人睡覺......長久的孤獨,東尼自得其樂,並不太明白他人的批評。

二戰時期,身為爵士樂手的東尼爸爸跑到上海表演。情願沉浸在紙醉金迷的嬉笑聲中,他深信自己與戰火連天的子彈聲無緣,直至自己被送進中國的監獄,他都只是躺在髒髒的床鋪上,吹著口哨聲,掠過例行在下午二時可聽見的槍斃聲。

隨著東尼的妻子(宮澤理惠飾)因車禍喪生,爸爸稍後因患癌而離世,東尼除了工作之外,屋子裏只剩下妻子生前在瘋狂購物癖發作時買過的一大房間衣服。東尼漠然的看著在那房間裏整齊擺放的衣服。它們失去了什麼般,被妻子賦予過的溫暖消失不見了;彷彿一一無言的幽靈,殘留著淡淡的喜歡。後來,東尼決定把妻子生前沒穿過的名貴衣服與爸爸遺下的爵士樂唱片一併售出,並不是為了錢兒,只是忠於自己僅有的自由選擇。他躺在已空空如也的房間裏,姿勢跟死去的爸爸於二戰時待在中國監獄的姿勢一樣。把身子側起來,看似發呆的向三道牆思考:死亡是繞著人的。人的自由有限。孤單總比死亡來得好。

躺在地上的東尼想起於此房間裏對著亡妻衣服哭泣的女子(同是宮澤理惠飾)。說到這裏,原著沒有說,旁述沒有說,東尼沒有說,誰也沒有解釋那女子為什麼那樣傷心的落淚。餘下的,觀眾沒留意到,或者僅狠狠地拋下「那女子妒忌亡妻能擁有那麼多名貴衣服」一句。看了那麼多村上的小說,我相信那女子哭泣的原因並不是那麼膚淺的,其實一定包含著村上以往所著重的道理。那女子明白東尼僱用她是因為她的樣子像東尼的亡妻。她也為那大堆亡妻衣服一一準確符合共尺寸而驚訝,但這種驚訝像火很快地被水所撲熄,她容後意識到另一個自己已不在人世,這一邊廂的自己已不是完整的了,抱著孤獨久唌殘喘的生命體而已。

說起此片的配樂,悞本龍一彈奏鋼琴,儼然星星柔柔地為天空點綴的聲音,與《Towa Tei》裏的《Milky Way》清爽諧趣風格截然不同。經常呈現在眼前的那一幕各戶人家亮起淡奶黃系燈光,伴著悞本龍一特為此片彈奏的哀傷調子,我閉上雙眼哭過一次。原來,眼簾閉上了;淚水從眼框裏慢慢蘊釀直至垂直滑過臉龐,這樣的落淚,是最幸福,最能保護自己的方式。我是仍寄生在母體內胚胎被稱為「it」,而眠淚是紫河車(包圍著胚胎的黏膜),夭折與否,不太緊要,至少我曾在自由意願為此膜而感動過。

若要我比較哪個版本(原著/電影版)的「東尼瀧谷」較合我心意,我較喜歡以「東尼把唱片與亡妻的衣服售出後,便真的孤孑孑一人了。」作結的原著。對比起電影版以東尼售出上述物品之外,燃燒某些文件中途特把那女子的申請書照片留在文件袋裏,這樣的結尾顯得有點突兀。我不太同意觀眾們評述電影裏的東尼已找到愛去取代一直相伴的孤獨。實在太多人濫用了「愛」這詞,不止是名稱,更有其實際性質。東尼爸爸愛他的兒子,努力出外表演賺錢供養他,替他命名較西化的名字,但到頭來只換到缺乏父愛的一生與被同學排擠的無奈目光。妻子愛東尼,但她在衡量自己對丈夫或對衣服的愛出了岔子,逆轉的份量,一份愛把另一份愛推倒,甚至使當事人迷失,加速步向死亡。

原著裏的「東尼......便真的孤孑孑一人了。」有何不好?人生裏大多的時間都是孤獨啊!幸好人類有自由,能選擇細心觀看嗎?發出鼾聲在睡覺嗎?隨意喔!free都是dom,dom是都domain,於這屬於自己的domain作選擇,選擇找尋自己的同類,選擇相信事有不可對人言,選擇相信哈金所講的不能在人生盡情打開心中之十道門。

擁有free是都dom卻不願把握選擇的人,這比起濫用「愛」字的人更卑鄙,比正在孤獨生活的人更可憐。或者,死亡較適合他們。



05,Sep 14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