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16 10:09:31理查
專業的自大狂
前兩天,忽然釐清了一些長久以來一直覺得迷惑的事情,理查過去出身自設計科系,大約在十五年前,在設計領域聽從學校老師的名言─「台灣的工業設計即將要起飛」,努力投入學習,期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夠成為設計大師之類的。但十五年過去了,我相信學校的老師依舊在大聲疾呼「台灣的工業設計即將要起飛」,而我自己由於因緣際會;或者說要找一條生路,逐漸轉行到廣告、行銷、甚至是管理的領域。
而當年一直搞不懂的是,明明設計在業界並不是那麼受到重視,或者設計師的才能沒有受到適當的培養及尊重,那為何學校的老師還會說出昧於現實的話呢?我發現這是一種「專業的自大狂」症候群,因為過度投入某一特定專業領域,結果便以單一角度來看世界,同時會以為自己的專業是解救世界的萬靈丹,對其他的專業不屑一顧,或者扭曲該專業在現實世界中的處境與現況。
後來當理查因為興趣的關係跨足到廣告行銷領域工作時,自己也犯了類似的毛病,總以為廣告行銷專業是至高無上的,沒有這些專業公司就無法生存,而不懂得欣賞這些專業的老闆就是大豬頭,因此最痛恨這些豬頭老闆的「外行領導內行」,以非行銷專業底子出身的主管領導理查我這種專業人士,簡直太污辱人!殊不知;原來自己也得了「專業的自大狂」症候群,習慣從行銷專業的觀點來看待一切事物,根據行銷理論或專業所做的案子可是說得非常完美,但卻一直無法理解為何有時還是會碰到釘子。
這個情況,在理查拿到MBA學位之後,也並沒有馬上想通到底為什麼,反而因為接觸到財務管理、生產管理或者是策略管理等不同領域的專業後,腦中的思緒更形混亂,不知道如何整合所知所學,也不知道到底那一套觀念是正確的。最近,在翻閱「體驗行銷」相關文獻時,透過體驗行銷的架構發現,其實像設計、行銷這些專業,說穿了;不過就是企業活動或組織的多項功能之一,而所有的企業活動;不論是財務、業務、行銷、設計、研發、製造等等功能;都是朝向相同的目的 ─ 為達成企業目標而共同努力,這項企業目標可能是獲利最大化、可能是市場佔有率最高、或者是提昇品牌形象,但無論是什麼樣的企業目標,這些企業功能不過是扮演工具的角色與定位。
因此過度地從單一企業功能在看待企業的運作或決策,自然是有失偏頗的,容易「見樹不見林」,也一定會發生無法理解自己的專業為何不受到企業或老闆的賞識,而產生抑鬱不得志的感受,而跟自己所堅信的專業產生衝突,會懷疑自己沒有發揮空間到底是自己不夠專業?還是老闆不識貨?其實,有時是思考角度的問題,在某個時空環境下,身為企業負責人或者CEO,他必須從全面性的角度去評估判斷事情,因此他所考慮的並不一定只是某一個單一專業所會顧慮到的事情,因此才會使得部份「專業人士」覺得不被尊重,或者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重視採用,進而產生怨懟。
但有人會質疑,全面性考量本來就不是專業人士所應該要做的事,你不能期望沒有受過全面性商業訓練的人能夠做到「面面俱到」的考量。但如果為了讓專業人士的意見或建議,能夠容易地被高層採納、或者說服企業主,專業人士是不是要能夠將自己的觀點做比較週詳的考量及評估,提出一個比較符合公司目標及整體利益的方案,這樣更容易能夠得到發揮自己專業的舞台空間?因此,在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的人,除了因為認同本身的專業而會免不了從自身專業為考量的出發點,難道可以忽略該專業在整個社會或商業體系中的位階及所應扮演的角色,不去談到該科專業要如何和其他專業相互搭配整合,彼此合作完成企業目標?
古諺說「以管窺天」不就是形容這種「專業的自大狂」嗎?如果專業人士只對自己的專業很熟悉,或許他很會畫圖、很會設計;或者很有創意、很懂得消費者心理,但他卻無法理解他所從事的工作究竟對達成企業的目標是如何產生貢獻的,那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永遠抓不到企業主的需求或想法,所提出來的案子永遠都是很空泛地在打高空,可能運氣好碰到腦袋也不怎麼清楚的老闆,因此就可以一堆人在和稀泥、清談打混,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了不起,其實根本就是在瞎碰。
如此惡性循環下來,台灣的產業要發展品牌工程,可說是困難重重,老闆不知道哪些人是真正有幫助的人才;或者是老闆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經營品牌?而各類專業人士只會從自己的觀點來主張自己的訴求,一眛地想要說服這些金主,卻無法真正整合各項企業功能,為企業主提出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如此老闆們更無法相信,原來經營品牌對企業獲利是很有效的,那台灣企業要朝向建立品牌形象提昇工程恐怕一樣還是空中樓閣吧!
而當年一直搞不懂的是,明明設計在業界並不是那麼受到重視,或者設計師的才能沒有受到適當的培養及尊重,那為何學校的老師還會說出昧於現實的話呢?我發現這是一種「專業的自大狂」症候群,因為過度投入某一特定專業領域,結果便以單一角度來看世界,同時會以為自己的專業是解救世界的萬靈丹,對其他的專業不屑一顧,或者扭曲該專業在現實世界中的處境與現況。
後來當理查因為興趣的關係跨足到廣告行銷領域工作時,自己也犯了類似的毛病,總以為廣告行銷專業是至高無上的,沒有這些專業公司就無法生存,而不懂得欣賞這些專業的老闆就是大豬頭,因此最痛恨這些豬頭老闆的「外行領導內行」,以非行銷專業底子出身的主管領導理查我這種專業人士,簡直太污辱人!殊不知;原來自己也得了「專業的自大狂」症候群,習慣從行銷專業的觀點來看待一切事物,根據行銷理論或專業所做的案子可是說得非常完美,但卻一直無法理解為何有時還是會碰到釘子。
這個情況,在理查拿到MBA學位之後,也並沒有馬上想通到底為什麼,反而因為接觸到財務管理、生產管理或者是策略管理等不同領域的專業後,腦中的思緒更形混亂,不知道如何整合所知所學,也不知道到底那一套觀念是正確的。最近,在翻閱「體驗行銷」相關文獻時,透過體驗行銷的架構發現,其實像設計、行銷這些專業,說穿了;不過就是企業活動或組織的多項功能之一,而所有的企業活動;不論是財務、業務、行銷、設計、研發、製造等等功能;都是朝向相同的目的 ─ 為達成企業目標而共同努力,這項企業目標可能是獲利最大化、可能是市場佔有率最高、或者是提昇品牌形象,但無論是什麼樣的企業目標,這些企業功能不過是扮演工具的角色與定位。
因此過度地從單一企業功能在看待企業的運作或決策,自然是有失偏頗的,容易「見樹不見林」,也一定會發生無法理解自己的專業為何不受到企業或老闆的賞識,而產生抑鬱不得志的感受,而跟自己所堅信的專業產生衝突,會懷疑自己沒有發揮空間到底是自己不夠專業?還是老闆不識貨?其實,有時是思考角度的問題,在某個時空環境下,身為企業負責人或者CEO,他必須從全面性的角度去評估判斷事情,因此他所考慮的並不一定只是某一個單一專業所會顧慮到的事情,因此才會使得部份「專業人士」覺得不被尊重,或者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重視採用,進而產生怨懟。
但有人會質疑,全面性考量本來就不是專業人士所應該要做的事,你不能期望沒有受過全面性商業訓練的人能夠做到「面面俱到」的考量。但如果為了讓專業人士的意見或建議,能夠容易地被高層採納、或者說服企業主,專業人士是不是要能夠將自己的觀點做比較週詳的考量及評估,提出一個比較符合公司目標及整體利益的方案,這樣更容易能夠得到發揮自己專業的舞台空間?因此,在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的人,除了因為認同本身的專業而會免不了從自身專業為考量的出發點,難道可以忽略該專業在整個社會或商業體系中的位階及所應扮演的角色,不去談到該科專業要如何和其他專業相互搭配整合,彼此合作完成企業目標?
古諺說「以管窺天」不就是形容這種「專業的自大狂」嗎?如果專業人士只對自己的專業很熟悉,或許他很會畫圖、很會設計;或者很有創意、很懂得消費者心理,但他卻無法理解他所從事的工作究竟對達成企業的目標是如何產生貢獻的,那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永遠抓不到企業主的需求或想法,所提出來的案子永遠都是很空泛地在打高空,可能運氣好碰到腦袋也不怎麼清楚的老闆,因此就可以一堆人在和稀泥、清談打混,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了不起,其實根本就是在瞎碰。
如此惡性循環下來,台灣的產業要發展品牌工程,可說是困難重重,老闆不知道哪些人是真正有幫助的人才;或者是老闆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經營品牌?而各類專業人士只會從自己的觀點來主張自己的訴求,一眛地想要說服這些金主,卻無法真正整合各項企業功能,為企業主提出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如此老闆們更無法相信,原來經營品牌對企業獲利是很有效的,那台灣企業要朝向建立品牌形象提昇工程恐怕一樣還是空中樓閣吧!
上一篇:轉載【來吧,台灣的品牌元年!】
下一篇:我愈來愈像討人厭的管理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