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8 10:50:20種子

關於核電議題

    日前讀了陳弘美<日本311默視>一書,作者在311之前是支持核電,311之後是堅決反對核電。書中指出核電的安全必須包括三個因素,分別是核能發電科技的因素、人為的因素、地殼的因素。

      科技或許可以理論上設計到完美,但從理論的完美與實際的施工品質,一定會有落差,大家對公共工程的品質有百分百的信心嗎?

    完美設計的核電廠,操作時會不會有人為疏失,所謂「莫非定律」指的就是「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假設它不會發生。

    地殼並非穩定不動,地殼是由板塊拼合而成,板塊之間的運動、推擠就產生地震,台灣和日本都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是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區域,核電廠能對抗地震和海嘯嗎?

      台灣是否要繼續發展核電或是以廢核電為目標,核電議題只有在選前曇花一現,候選人不敢碰觸、選民不重視此議題,因為說要核電或廢核,兩者都可能流失選票,於是非核家園只是選前的口號而已。

    如此重要攸關性命的大事,政治人物與民眾不去面對而選擇迴避。

       擁核或反核雙方的立場通常都不公正不客觀,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論事。擁核電或反核各有其利弊得失,應該公正客觀地攤在陽光下,理性地討論。

      有人說台灣社會是理盲的,所有的人都想要乾淨、安全、便宜的能源,但是在目前是辦不到的。有些反核人士的訴求是以太陽能、風力、水力發電取代核能發電,不僅沒有輻射的安全性問題,電費還能更便宜,但這可能嗎?若反核人士繼續此論調,那麼反核不會受到重視。德國經由投票放棄核電,但是每個人都知道電費將因此上漲,但是仍然獲得多數人的支持,而德國的電費是歐洲國家中最貴的。

      台電宣稱核能是最便宜的能源,但是台電敢將成本公開攤在陽光下嗎?核廢料的貯存放置地點根本找不到(只好用野蠻欺騙的方法存放在蘭嶼),這應如何計算在成本裡﹔核電廠除役後的後續處理如何計算在成本裡﹔放射性物質要經過數千年、數萬年、數十萬年才能無害,這該如何計算在成本裡﹔萬一發生核災,後續的處理與賠償該如何計算在成本裡...

       311之前,全球瀰漫在一股氛圍中,以核能發電取代火力發電,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所寄望的方式,但311之後,疑慮增加了。

       921地震後,台灣開始重視斷層的研究,發現了距離核一廠只有7公里與核二廠只有5公里的山腳斷層。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布台北盆地下方「山腳斷層」調查,發現長度超過50公里,而且屬於活動斷層一旦活動,可造成芮氏規模7強震。台灣電力公司表示核一、核二廠分別以因應規模7.38的地震設計,都在安全範圍內。

    台電委託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評估,確認核一、核二廠房結構安全無虞。

    但你真的放心嗎?

      核二廠一號機在101316日發生全球罕見的核電事故,大修停機時出現0.29G強震,超過承受規範0.2G,檢查後發現,有7支原本應與原子爐本體同樣壽命的錨定螺栓斷裂毀損。反核人士依此認定核二廠應除役﹔台電認為更換7支螺栓即可,安全無虞。你認為呢?

    我想此一事故超乎台電的預期與理解,甚至原因尚未查明,輕易下安全無虞的結論太不負責任。福島核電廠在發生事故前也是安全無虞,總是因意料之外的事才發生事故,台灣的核電廠會不會也發生意料之外的事故,此次錨定螺栓斷裂就是如此,所幸沒有發生災難。

      唯有一件事不會是意料之外,能源將愈來愈昂貴,石油、天然氣、電都是如此,價格愈來愈貴這是確定的。

       節約能源不再是一句口號,而必須身體力行﹔不坐電梯爬樓梯、冷氣溫度調高搭配電扇、減少開冰箱次數、電燈不用就關...,雖然事小,但聚沙成塔積少成多﹔更重要的建立觀念與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