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3 18:25:50種子

<認得幾個字>、<送給孩子的字>讀後感想

    張大春<認得幾個字>、<送給孩子的字>這兩本書的內容是連貫一致的,<認得幾個字>收錄五十個字及其演釋,於2007年秋天出版,<送給孩子的字>一書收錄三十九個字,於20118月出版。

     乍看書名,會以為這兩本書適合學生閱讀,實則不然,而是不折不扣給成年人(至少高中以上)閱讀的書。正如張大春所說﹕「小學低、中、高年級乃至於國中、高中學生應該認得多少個字,似乎各有定量。然而,幾乎沒有任何正式教材輔助學生理解字源、語彙、形音義構造變遷的種種原理。換言之,學生從一翻開書、拿起筆,就是死寫死記...但是人們終其一生根本不能認得幾個字本身之所以構其形、得其音、成其義的故事...能寫出幾千個字者,在日常層次上能夠不寫別字、不讀訛音、不會錯義,已屬難能可貴,但是,這樣究竟能不能算是識字呢?我是存疑的。」

     而這兩本書就是輔助理解字源、語彙、形音義構造變遷的種種原理,說明文字本身之所以構其形、得其音、成其義的故事。書中常讀到字的起源,是象形、形聲、會意、指事、轉注、假借等;常讀到文字書寫的演變過程,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之變遷;常讀到文字在詩經、禮記、莊子、史記、說文...等古籍中,字義推演轉變延伸之軌跡,而這些古籍中的子句對我而言是深奧難解的,得藉由作者之詮釋才能一窺奧妙。

     舉例說明「鬥」字,羅振玉依甲骨文字形解釋以為「鬥」是兩個人徒手相搏,說文許慎注以為「鬥」解做手持器械之動詞,清人段玉裁卻又認為是兩人徒手相爭,最後張大春當然也有自己的見解,甚至還引用了畢卡索之畫作<夢>加以說明。

     又例如說明「妥」字義之轉變,在甲骨文裡是一隻大手壓制著呈跪姿的女人,在<詩經>、<禮記>裡都以「安坐」作為妥字之解釋,在<說文段注>、古文字學者李敬齋又做何解釋,最後作者當然也有自己的見解,而且妙不可言。

     不得不提出此書之缺憾,文中提到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的字,都沒有顯示於書中,只能憑作者之描述加以想像,實在無法滿足好奇心。唐諾<文字的故事>一書,就可以印刷出用手繪的甲骨文,讀起來更能理解。

     或許有人覺得這些內容既繁瑣又無聊,也沒有實用價值,但我覺得若學習事物都要求有實用價值,就可能失去了樂趣。知道文字來歷本身就是樂趣之所在,而非要得到什麼不可。作者的幽默感常將枯燥難以咀嚼的字句,化為帶有感情的先民生活脈動,轉為生動有趣的父親與孩子的對話。

     書中還有兩位主角,張容與張宜,作者的兒子與女兒。每一篇文章介紹一個字,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與小孩的互動,一位鑽讀中文的父親,在面對孩子的文字學習過程,採用何種方式教小孩呢?這裡面當然有濃到化不開的父愛,有孩子的受教接納排斥反抗甚至不以為然的反應,有對家庭生活的用心體會,當然也少不了學識淵博、幽默的父親和有創意的孩子,彼此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不得不讚佩一位父親的用心。

     這本書還有一個特色,書中穿插許多作者在就讀小學四年級的女兒班上教導書法的照片(送給孩子的字),以及作者與孩子的生活照(認得幾個字),我個人是蠻喜歡,但這就見人見智了。書頁上方極大的留白,讓人聯想到可以兩本書合成一冊出版(大陸版就是如此),或者書本可以瘦身一些。

  值得一提還有作者回憶在孩提時,與已過逝父親間的學習互動,作者承載著上一代的父愛,也灌輸著下一代的父愛,滿滿的父愛傳承著。我想這本書特別適合做為父親的人閱讀吧。

美國黑金 2020-01-11 01:49:35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