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0 21:54:42大安

作對的選擇

修習止觀  坐禪法要

101/06/09潔師父上課開示—靜隱禪寺隨堂手札

 

操作方法:

(二)界差別觀:

  1、娑婆世界:

      煩惱障、業障、報障→惡夢者也、添夢者也→厭離

      在娑婆世界乃至貴為轉輪聖王、大富長者,都會有

A、煩惱障(煩躁擾動、惱害身心):

安樂必須建立在內心的寂靜上。

而煩惱的活動會障礙安樂的基礎,

而因為煩惱,我們會造作罪業。產生

B、 業障:

罪業令心不安,所以要多求懺悔----

拜佛,尤其是拜八十八佛,

透過懺悔能令身心安樂。

C、 報障:

即老病死,在不斷生死流轉過程中,

我們的潛意識中有老病死的痛苦記憶。

因為老病死對我們來說是未知的,

所以會有恐懼而障礙安樂。

      因此娑婆世界是惡夢、添夢,為什麼是添夢?

      因為在不斷的生死流轉中,會增加煩惱的勢力。

      令道心退失。

      譬如蘇東坡的前生本為五祖戒禪師

      宋朝湖北黄梅有個寺院叫五祖寺,

       當時的住持叫戒禅師,故名“五祖戒”

      秦檜原為雁蕩山的隱居高僧,

      都因生命的流轉產生變化。

      生命是生滅變異,沒有自主性,他是隨業流轉、飄動

      。每次流轉都像在抽籤,籤有六個---

      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可怕的是每一次都有地獄籤。

      〝苦〞諦是建立在〝無常〞的角度,無常故苦。

      對生命沒有安全感,因為臨終時不知道會觸動善業,

      或是觸動惡業,所以生命有無量無邊的可能性。

      因為不知道是哪一個〝業〞要現形,所以〝苦即無我〞,沒有自主性。

      這就是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2、極樂世界:

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

→好夢者也、醒夢者也→欣求

A、法身德:對治報障

極樂世界為異生身--隨順法身、利益眾生,

除非主動捨棄,異生身沒有死亡的恐懼。

B、 般若德:對治煩惱障

無漏的智慧。在極樂世界受用五塵,

會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是清淨的不是雜染的。

C、 解脫德:對治業障

到十方諸佛世界無有障礙。

元朝優曇大師

委骸回視積如山  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  人生彈指有何歡

成男作女經千徧  戴角披毛歷萬端

不向此生生淨土  投胎一錯悔時難

回顧累生累世的骨骸如山一樣高。

因生死別離的淚水像四大海水一樣多。

表示我們生死輪迴已很多次。而此生從因緣觀察,一定會死亡。

饒你千般快樂,無常終須到來。

而來生是成男作女,披毛戴角,仍是六道輪迴。

輪迴中我們只見五欲的安樂,卻不見五欲後面的痛苦。

如舔刀上的蜂蜜,有割舌之患卻不見。但我們卻如飛蛾撲火,樂此不疲。

所以祖師勸我們在生死疲勞中,要許下一個堅定的心願

不向此生生淨土  投胎一錯悔時難

臨終時不容許出一點差錯,沒有差一點往生的。

差一點沒去就是沒去。如果內在沒有一個堅定的心願。

瞥爾情深(也可說瞥爾禽身),三界枷鎖,萬劫纏繞。

每一次受生都夾雜無量無邊的痛苦,所以臨終不容許任何差池。

我們早晚要面對二個選擇:

1、繼續三界流轉。   2、真正皈命阿彌陀佛。

而現在就要選擇好,因為娑婆界熟,極樂界生。

平時不正念,不明了娑婆的種種苦患,臨終不可能有正念。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不能只靠感情,要透過智慧觀察,

真實生起厭離而發起願生西方淨土中的決心。

止觀是透過生命真實相在操作。如果決意出生死樊籠。

止觀非修不可。而觀照力只能靠自己用功。

只有自己能建立自己內心的大殿,無人可以幫你。

連佛不過是說法提點我們而已,真實相是〝自作自受〞。

就是因為悲眾生苦,自己才要趕快脫離流轉。

了知生命一定是自作自受,平常情緒就不會有太大的起伏。

 

止觀修學

1、一定是先修止,淨土行者的所緣境是彌陀聖號。

    思惟此一句佛號總持西方依正莊嚴,

    能令現生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臨終蒙佛接引。

    如此生起一個〝專一安住、相續安住〞的佛號。

    能專一、相續就表示消滅麤重的昏沉、掉舉。

    內心佛號就寂靜安住。此時就有〝止〞的功德。

  A、相信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能救拔我。

  B、佛號堅定的相續、專一出現。

2、在明了的心中起觀

  A、首先觀死歿無常觀

      今生積功累德要投資到極樂世界。

      娑婆世界隨緣盡份,不要過份執取。

      一切皆無常,皆會被死亡破壞,

      而死亡的到來就是來生,瞥爾禽身啊!

 B、界差別觀

      娑婆世界五欲安樂卻夾雜著煩惱障、業障、報障。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甚可怖畏。

      使令我們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尋求一個真正的皈依處。

死歿無常觀對治常見。界差別觀知道自己要去哪裡。

一切積功累德都為往生西方,而平常就要薰習,

往生才會有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