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8 19:50:33月泱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個人不專業攝影,^^"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位於烏山頭水庫北側,是為了紀念嘉南大圳的建造者-八田與一先生所建立的,紀念園區的建築在2009年翻修,歷經2年,在2011年正式啟用,為了忠實呈現原貌,當時修復工程的技師還遠赴八田與一的故鄉-石川縣做為建築的依據,並引進日本的木匠技術,來建造此園區。

 

除了紀念他的奉獻以外,八田先生與妻子外代樹的淒美愛情故事也令不少人動容,特地來此並在美麗的宿舍建築群中緬懷當時在此辛勤工作所有技師們,也想像當時共同生活在此的家庭笑容。也因這層關係,許願版上掛滿了對於愛情的祝福,外圍的戀占石也成了戀人必到之處,都在在希望能得到一生奉獻台灣,彼此深愛的八田夫妻的祝福。

 

 

地址 臺南市官田區嘉南66號

 

營業時間 

星期日:09:00 – 17:30

星期一:09:00 – 17:30

星期二:09:00 – 17:30

星期三:休息

星期四:09:00 – 17:30

星期五:09:00 – 17:30

星期六:09:00 – 17:30

  八田與一(1886年2月21日-1942年5月8日),日本石川縣人,土木工程師,在台灣日治時期參與水利工程建設。以嘉南大圳設計者及烏山頭水庫建造者聞名,有「嘉南大圳之父」之稱。其自1910年於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到過世之前一直都在臺灣任職定居,曾經參與臺北下水道工程、高雄港規劃、臺南水道工程(山上淨水場)、桃園大圳工程、日月潭水力發電水庫勘查、大甲溪德基水庫勘查等日治時期現代化的重要土木工程,並提出興建曾文水庫的構想和地點;此外,他還在臺北設立土木測量專門學校,並創立「臺灣水利協會」和專業期刊,培養臺灣土木水利人才。由於對臺灣嘉南平原農業水利事業的貢獻,在臺灣和其故鄉都設有個人紀念館。

  

八田與一故居群:2009年12月21日臺南縣政府依文資法指定為「歷史建築」,位於臺南市官田區嘉南里65、66號,經由政府撥款進行2年整修復原為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已於2011年5月8日落成。

 

指定範圍屋舍

(一)4棟日式建築:從1920年嘉南大圳正式動工起,烏山頭的宿舍及相關設施在9月時業已開始動工,其中高級職員(多數為技師)宿舍區在1921年8月10日便已完成。

(二)2棟附屬建築:約興建於民國47、48年間。

建築特色

(一)八田技師故居群具備獨棟型、雙拼型等類型,集中於一定的範圍之內

(二)見證烏山頭水庫發展歷程

(三)原有約兩百棟建築,如今幾乎損毀

(四)大正時期日式建物之建築樣式。

 

大正9年(1920年)嘉南大圳正式動工,烏山頭宿舍同年9月開始建設,並於大正10年(1921年)間完工。宿舍形式有獨棟型、雙拼型、四連棟、八連棟等型式,共計68棟建物供234戶人家使用。因應短時間內大量房舍需求,採權宜工法如施作「太鼓落」將原木作兩面或三面切削用以取代角材,唯熟練木匠才能施作,在臺灣日式建築中罕見。

 

2009年5月交通部觀光局西拉雅國家風景管理處主政辦理「八田與一紀念園區」,並赴八田與一的故鄉日本石川縣金澤市考據,引進日本木匠技術,展館策展由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漢寶德先生率領臺南藝術大學團隊設計製作,同年12月21日故居群公告為歷史建築。紀念園區於2010年3月25日動工,次年4月25日竣工,並於該年(2011年)5月8日,即八田與一忌日當天啟用[29],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臺南市市長賴清德、前日本首相森喜朗及其率領之日本國會議員參加落成典禮,四幢己完成的日式宿舍分別為「八田宅」、「田中/市川宅」、「赤堀宅」及「阿部宅」。

 

啟用典禮以傳統藝陣及十鼓擊樂團揭開活動序幕,八田基金會新韻合唱團演唱日語歌曲〈ああ!フオルモサ ダムの父〉(福爾摩沙 水庫之父)、官田慈聖宮以迎神安座祈福方式,感謝工程順利完成。下午2點於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銅像前舉行了八田與一技師逝世69週年追思會,共有300多名日本人參加,八田與一技師的家屬,包括八田與一的長孫八田修一、長媳八田綾子、五女佐藤玲子、六女八田成子,皆到場追思。

臺灣嘉南平原的氣候特色是少雨(夏雨冬乾)且日照時數長;當地早期耕地多為倚賴天候決定收成的「看天田」,且因無大型灌溉設施,作物種類受限,土地生產力僅臺北州和臺中州地區之一半;此外,颱風季節時還有洪水問題,而沿海地區更有鹽份偏高的情況。為了發展雲嘉南地區的農業並增加糧食供給量,八田開始調查在嘉南平原興建大型水利設施的可能性,1917年(大正6年),他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官佃溪埤圳計畫」,隔年在嘉南地區進行實地調查[8];最後,他向總督府提出嘉南大圳建造計劃書,但「官佃溪埤圳計畫」在送交日本內閣會議討論時,因其規模大於桃園埤圳四倍,興建費用太高,大藏省以太過理想化和調查不夠充分化為由而駁回。[9]1918年,日本本土發生米騷動事件,日本內閣態度轉變,在臺灣自籌部分財源之條件下,嘉南大圳獲得同意興建。。1919年(大正8年),公共埤圳官佃溪埤圳組合成立,由八田與一技師率領技術人員共八十餘名負責所有實地測量、設計和工程相關事宜。1920年,嘉南大圳設計和規劃完成,八田與一受命負責建造嘉南大圳的核心工程烏山頭水庫;該水庫利用臺南官田區、六甲區、大內區、東山區間的低窪谷地為儲水區,貯蓄官田溪的雨水形成珊瑚狀的水庫。此外,亦有建設給水設備,在曾文溪上游大埔溪北岸楠西鄉王萊宅建一取水閘門,鑿一取水隧道貫穿烏山嶺,名為烏山嶺引水隧道,導引大埔溪水到官佃溪上游進入水庫。當時民政長官下村宏命名水庫為「珊瑚潭」。嘉南大圳下游以烏山頭水庫為中心,分成南幹線和北幹線,灌溉排水渠工程項目包括水汴、水門、渡槽、跌水工、明渠、暗渠、防潮自動排水門等,並建造通訊線網,其灌溉區域涵蓋今臺南市、嘉義市、嘉義縣、雲林縣等地。1920年9月,這個當時亞洲最大的灌溉土木工程正式動工。1921年,受限於官方人員身份無法兼任民間事業體之職務,八田與一辭去官職轉任「嘉南大圳水利組合」監督課長兼工事課長,並暫居嘉義。1922年,他擔任烏山頭出張所所長,並於烏山頭宿舍完工後舉家遷入。

 

經過十年努力建設,1930年(昭和5年)4月10日,嘉南大圳,這個當時全亞洲地區規模與技術第一的水利設施終於順利通水使用。由於規模宏大,施工艱鉅,整個烏山頭大壩和隧道工程共134位同仁因意外和疾病殉職,因此特別設立「殉工碑」以紀念,石碑下方正面刻有八田與一親撰的碑文,餘三面則刻上死難者的名字,不分日本人和臺灣人依殉職時間錯落排列。

 

完工時的烏山頭水庫大壩高56公尺,壩頂標高166.66公尺,壩頂寬度9公尺,長度1273公尺,壩底寬約303公尺;其溢洪道是自然溢流式,長636公尺;其蓄水面積達13平方公里,集水面積達60平方公里,蓄水量達1億5千萬噸,是當時亞洲規模最大與世界第三大的水庫。嘉南大圳灌溉水道總長度10000公里,排水道6000公里,主護岸與堤防長度228公里,灌溉嘉南平原15萬公頃的農田。有了灌溉來源,再加上徹底的土地改良,嘉南平原原來的洪水、乾旱、和鹽害等三大障礙皆被清除;整個工程完成後,嘉南平原的農業生產量快速增長,約60萬農民因此受惠,每年稻米、甘蔗及雜作的產量高達8萬3千噸。由於此貢獻,後世稱八田與一為「嘉南大圳之父」、「烏山頭水庫之父」;也從此奠定八田與一在日本土木工程界的地位。

八田與一有感臺灣的土木水利專業人才不足,於1930年組織「技師協會」擔任會長,並且設立「臺灣水利協會」,培育年輕一代水利專業技師,另外創立了專業期刊《臺灣的水利》,並發表論文。

培養臺灣土木水利工程人才

1934年2月,在他的奔走之下,他與退休技手西村仁三郎、臺灣教育家曹賜寤和林熊祥在臺北共同創建私立「土木測量技術員養成所」,以培養臺灣本地的土木水利工程專業人才;當時借用大稻埕樺山淨土宗臺北別院(今善導寺)作為辦公及上課場所,並於1936年9月遷至成淵中學借用教室上課。大東亞戰爭時期,因應大量軍事工程人才需求,於1941年在臺北三重埔購地建校舍,並於1944年完工啟用。1946年,此校改為縣立三重初級工業職業學校。1948年,校舍由軍方佔作憲兵學校使用,受到瑞芳地方聞人李建興、李建和兄弟等資助,原校師生和設備遷址到瑞芳,改名為瑞芳初級工業職業學校,現為國立瑞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自1970年起,原三重校址為新北市三重區光興國小使用。

為紀念八田與一對臺南的貢獻,臺南市政府於2011年將官田區南117線嘉南國小至台1線路段(前身為烏山頭線鐵道路跡)命名為「八田路」,5月9日(八田與一忌日)伴隨故居整修工程之後正式揭牌。並贈送八田與一昔日在臺灣的戶籍資料給八田後代。

 

八田與一故居群:2009年12月21日臺南縣政府依文資法指定為「歷史建築」,位於臺南市官田區嘉南里65、66號,經由政府撥款進行2年整修復原為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已於2011年5月8日落成。

八田與一生平介紹摘自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5%AB%E7%94%B0%E8%88%87%E4%B8%80

百年重大工程新烏山嶺隧道完工 八田與一跨時空相助

【人心人術】飲水思源!一位深愛台灣的日本人,讓嘉南荒漠變良田:八田與一

上一篇:女兒

下一篇:遊:溪尾滯洪池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