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25 07:03:49愛書的朋友

了凡四訓心得分享-2

我們往往祈求健康、智慧、財富、平安,但這修都是果報,或許我們很虔誠的祈求上蒼幫助我們脫離苦難,邁向幸福,卻忽略了以嚴謹的態度去種因,或者是往往種錯了因,就如我們如果生病,就該看醫生,這是治標,但是我們如果去把導致生病的因素去除,那我們生病的果自然就不易成熟,如果種了致病的因,就必須嘗果,若是慶幸自己沒有嚐到苦頭,也只是時機早晚而已罷了。
行善不一定是給別人金錢,但是修布施之德,就如江琦老師說的,最重要的是心念,我們人往往視金錢為安身立命不可或缺之物,看的最重,最難捨棄,要拿出去分給別人是不容易的,其實布施金錢就是把自己的貪心一點一滴布施出去了。而布施若要人知是陽善,陽善的功德有限,而若是不求回報,不讓人知,就是陰德,陰德的功德大。
以因果來說,要享有財,因是財布施,要得智慧,因是法布施,要得健康長壽,因是無畏布施,最殊勝的是布施時心中不夾雜任何所求的念頭,若是有目的而為,雖有果報,效果不大,
這本書據說要讀上300遍以上才能真正進入狀況感受其中的真心智慧美意與用心良苦,很慚愧自己尚未達到目標,但是的確是每天帶在身邊一遍遍閱讀,而我的感覺是,每次閱讀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特別是在生活中的印證,所謂印證並非針對我們所希求的果報而言,而是看到生活中越來越多為的事情而引發提醒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跟以往的認知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這是因循古人的腳步,運用到現前的社會竟也行的通,是一件十分值得玩味的事情。
說了這些都是自己的感觸,其實個人認為在四篇家訓中,最精彩的是在積善之方這篇,裡頭舉了好幾個真人真事的故事給我們參考,在6/1方老師分享完上本漢魏詩集後在跟大家舉幾個例子分享,
關於積善之方也有此解釋,若是一味執著為善,則結果只有半善和小善,不可能圓滿,果報在來世,若能做到三輪體空,則是滿善,心念不同,卻是圓滿殊勝的果報,但若執著果報而為之則非真善。所謂"三輪體空"是指我們布施時心中無我、所施對方以及所施之物,乾乾淨淨的,心中不留一絲痕跡。
一般我們都會念念不忘我們所做過的事,幫助過誰,什麼事情等...所以很難達到滿善的境界,頂多是半善而已,果報在來世,今世的命運很難真正獲得轉變,或是很有限的轉變。
又例如有些人大惡,卻順利逍遙,有些人似乎頗為善良卻遭不測或困惡重重,不少人會認為好人不可做,事實上是因為對於善惡的認知錯誤,以及沒有將過去世的因果業因考慮進去,而造惡者其實早已大大折損自己的福報,而能享福完全是自己以前累積的餘福很大,然而畢竟有耗損用完的一天,甚至現世的果報提早現前,死後果報更是不堪設想,所有的果報都要自己承受,沒受完的後代子孫還要跟著受連累,同樣的若有餘福亦可以庇蔭子孫飛黃騰達,所謂"命由己造",半點不尤人。
謙德之效益讓我感觸良深,自己的過失在這裡很重,以前不懂得謙虛,實在是因為知識不夠,才懂得一點點新的花樣就鋒芒畢露,或者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或者堅持己見、自以為是、常常覺得別人都錯,自己才對,要求別人認同或配合,這實在是十分愚笨的做法,不但煩惱障礙多,也讓人嗤之以鼻,所以雖然很努力生活去也很不快樂,而了凡四訓告訴我,謙德是唯一易經裡頭六卦皆吉之行,一個人謙虛不但沒有任何的損失,而且還有很大的利益,這非自卑的畏縮表現,而是在知道道理之後,真正察覺自己的程度實在是太淺薄了,而對人自然產生最誠摯的謙卑之心與行為,對於人的恭敬新自然升起,不管好壞,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都是我的善知識,指導我或提醒我該怎麼為人處事,而非內心自大,而外表形式性的跟別人謙虛自己的行為,此外,也知道自尊自大的過失是很重的,甚至會引來麻煩的災禍上身。
了凡四訓文章後,還想跟諸位前輩分享"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覺得更是精彩,他的果報比了凡四訓更是殊勝,並且令我汗顏自己對於善惡的認知竟是如此偏差,以及自己的過失的確很多,連自己以往都沒察覺的部分都頓時乍現,怎不令人兢兢業業,唯恐放任墮落呢!
(待續)
日本藤素 2019-12-23 13:04:57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b26567099 2010-02-09 13:11:37

謝謝你的分享
讓我多了不少靈感
(我在做報告~~~)

阿弟仔 2010-01-24 20:23:27

卸卸你^^~我自己看一便都不懂道理= =看完ㄌ你ㄉ心得 讓我有所領悟 嘻嘻~ 這樣我ㄉ作業就可以完成ㄌ^^謝謝你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