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21 15:54:08仲冬
兩封信
2005/6/21
Phoebe
謝謝你跟爸爸媽媽來機場送行,因為臨去匆促,心情慌亂,我感覺沒能好好地謝你們。
出門前的心境我想聰明如你可以了解,雖然很早準備,到時候卻還是慌亂,大阿姨要到美麗華吃飯,我實在一點胃口都沒有。回家以後也睡不著,心情「當」到谷底。人很奇怪,有時候就是會覺得什麼都沒有意義,什麼也不想做,好像困獸,怎麼也找不到出口。或許很多人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自殺的。晚上看到你們一家三口之後好多了,只是很疲倦。幸運地,上飛機之後,前所未有的竟迷迷糊糊地打起瞌睡來。前半路可能因為台灣日本附近氣流不穩定的緣故,飛行並不平順,然而我太累了,也只在半迷糊中擔驚受怕。後半路程清醒以後心境好轉,飛機也不再顛簸,比較能思考及看些書。
我很欣賞伊里亞德的《探求天才的奧秘》,重要的不是莫札特的傳記,重要的是他的很多理念跟我相同,而且研究方法也類似,我也相信唯有結合歷史、心理及社會學才比較可能解釋天才的成因。他寫莫札特的方法讓我想到,我一直想寫S大案,寫了一半卻寫不下去了。如果使用同樣的方法,將S大案放在社會上新起的女性主義,傳統僵化的S大教育體系,新興的師生男女關係,以及當事人的人格特質等等因素之下,就會比較豐富,讀者也才看的懂,否則怎麼說,也只是個個人骯髒可厭的故事。
新的了晤讓我比較開心,創意也許真得出走才會出現。紛紛冗冗的日子,只是能過的去而已,不但內心空虛害怕,還要裝腔作勢怕別人看透,真累人。
隨身行李一下子少了,從家裡的太多,到要依賴兩個小箱子過活,我倒覺得挺舒服,要實行清貧生活,在一個爆發戶的消費社會裡幾乎不可能。
希望你不要被我說的悲傷情緒嚇到,我很少對人說心境,大多是別人向我傾吐。不了解悲働情感的人不會成為寫作者,問題在如何走出憂傷,以及出路在那裡而已。歌德不是在寫完《少年維特之煩惱》後,打消了自殺念頭?
錦媛鼓勵我寫手記,何其有幸,我對你總有講不完話,希望藉此機會寫出些什麼東西來。
CT
2005/7/15
Phoebe
原本打算藉著給你寫信的機會,等於替這次的舊金山之行作手記,可是每天的日子過的太忙亂了,完全沒有寫信的機會。這次我跟舊金山的兩位朋友聯絡上了,也有一些小文的朋友要招待我,加上最重要的我要有時間跟小文及她的女兒婷婷相處,傾聽及觀察她們的生活。。。結果不但我要作的工作沒有做完,而且變得非常忙碌。
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事情,第一件跳進我腦子的是倫敦的地鐵及巴士爆炸,電視及報紙都說英國人應付沉著,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的事情遲早會發生,日子卻總得過,也讚美倫敦警民應付得當。消息出現的版面不大時間不長,更沒有幾天,所以我所得到的消息不多。我的感覺是:我對美國的媒體不信任,我覺得這是他們的官方說法。另外我也覺得此地的媒體相對於歐洲,比較沒有世界觀,他們報導太多當地的事情。當然你可以責怪這是因為小文家的有線電視只付費給當地電台的緣故,不是美國媒體的問題。不過那天我們在優勝美地,我看到紐約時報一份三塊錢,而當地的報紙只七毛五分,我就想到:紐約時報是世界性的大報,銷路很大,為什麼比當地報紙還貴?是不是當地的訂閱量並不大?當地人看的不多,所以成本高,價錢貴?
我一直覺得美國人不如英國人細緻友善,美國人比較粗魯。我非常小心的不讓自己太武斷,但是這次仍然一再讓我有這樣的感覺。當然我的英國經驗是世界大都會的倫敦,不是美國國內的城市,何況這次的特別經驗是種族複雜的矽谷。我將保持開放的態度,繼續觀察。
還有我發現即使在這裡幾十年的台灣人,也仍然不認為他們是美國人。這包括我漲P學、傑克、汪醫師一家、以及更有趣的在優勝美地碰到的一家人。或許「主體」是相對產生的,比如像以前淑玲說我說終於說「我們台灣人」了,以及詹媽媽說:「你什麼時候回英國?」
關於倫敦爆炸,其實我最想跟你說的是,說不定你可以考慮到美國來讀人類學。也許因為我曾經鼓勵你到英國讀書,而這次爆炸讓我覺得英國不安全。
我在英國讀書時,也有爆炸,1982年連續兩次發生在十分鐘內的Regent’s park及海德公園爆炸當時,我就坐在位於兩個公園中間宿舍裡的書桌前,兩聲爆炸都清晰可聞,但是那時候的攻擊對象是御林軍及軍樂隊,不會針對大眾交通工具的地鐵或巴士。特定對象的攻擊行為會讓社會嫌惡,卻不大會擾亂大眾生活,引起不安恐懼。這次的情形是不同的,所以讓我擔心。雖然世界上那裡都不安全,但是人作孽,濫殺無辜,是不可原諒的。
CT
CT
Phoebe
謝謝你跟爸爸媽媽來機場送行,因為臨去匆促,心情慌亂,我感覺沒能好好地謝你們。
出門前的心境我想聰明如你可以了解,雖然很早準備,到時候卻還是慌亂,大阿姨要到美麗華吃飯,我實在一點胃口都沒有。回家以後也睡不著,心情「當」到谷底。人很奇怪,有時候就是會覺得什麼都沒有意義,什麼也不想做,好像困獸,怎麼也找不到出口。或許很多人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自殺的。晚上看到你們一家三口之後好多了,只是很疲倦。幸運地,上飛機之後,前所未有的竟迷迷糊糊地打起瞌睡來。前半路可能因為台灣日本附近氣流不穩定的緣故,飛行並不平順,然而我太累了,也只在半迷糊中擔驚受怕。後半路程清醒以後心境好轉,飛機也不再顛簸,比較能思考及看些書。
我很欣賞伊里亞德的《探求天才的奧秘》,重要的不是莫札特的傳記,重要的是他的很多理念跟我相同,而且研究方法也類似,我也相信唯有結合歷史、心理及社會學才比較可能解釋天才的成因。他寫莫札特的方法讓我想到,我一直想寫S大案,寫了一半卻寫不下去了。如果使用同樣的方法,將S大案放在社會上新起的女性主義,傳統僵化的S大教育體系,新興的師生男女關係,以及當事人的人格特質等等因素之下,就會比較豐富,讀者也才看的懂,否則怎麼說,也只是個個人骯髒可厭的故事。
新的了晤讓我比較開心,創意也許真得出走才會出現。紛紛冗冗的日子,只是能過的去而已,不但內心空虛害怕,還要裝腔作勢怕別人看透,真累人。
隨身行李一下子少了,從家裡的太多,到要依賴兩個小箱子過活,我倒覺得挺舒服,要實行清貧生活,在一個爆發戶的消費社會裡幾乎不可能。
希望你不要被我說的悲傷情緒嚇到,我很少對人說心境,大多是別人向我傾吐。不了解悲働情感的人不會成為寫作者,問題在如何走出憂傷,以及出路在那裡而已。歌德不是在寫完《少年維特之煩惱》後,打消了自殺念頭?
錦媛鼓勵我寫手記,何其有幸,我對你總有講不完話,希望藉此機會寫出些什麼東西來。
CT
2005/7/15
Phoebe
原本打算藉著給你寫信的機會,等於替這次的舊金山之行作手記,可是每天的日子過的太忙亂了,完全沒有寫信的機會。這次我跟舊金山的兩位朋友聯絡上了,也有一些小文的朋友要招待我,加上最重要的我要有時間跟小文及她的女兒婷婷相處,傾聽及觀察她們的生活。。。結果不但我要作的工作沒有做完,而且變得非常忙碌。
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事情,第一件跳進我腦子的是倫敦的地鐵及巴士爆炸,電視及報紙都說英國人應付沉著,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的事情遲早會發生,日子卻總得過,也讚美倫敦警民應付得當。消息出現的版面不大時間不長,更沒有幾天,所以我所得到的消息不多。我的感覺是:我對美國的媒體不信任,我覺得這是他們的官方說法。另外我也覺得此地的媒體相對於歐洲,比較沒有世界觀,他們報導太多當地的事情。當然你可以責怪這是因為小文家的有線電視只付費給當地電台的緣故,不是美國媒體的問題。不過那天我們在優勝美地,我看到紐約時報一份三塊錢,而當地的報紙只七毛五分,我就想到:紐約時報是世界性的大報,銷路很大,為什麼比當地報紙還貴?是不是當地的訂閱量並不大?當地人看的不多,所以成本高,價錢貴?
我一直覺得美國人不如英國人細緻友善,美國人比較粗魯。我非常小心的不讓自己太武斷,但是這次仍然一再讓我有這樣的感覺。當然我的英國經驗是世界大都會的倫敦,不是美國國內的城市,何況這次的特別經驗是種族複雜的矽谷。我將保持開放的態度,繼續觀察。
還有我發現即使在這裡幾十年的台灣人,也仍然不認為他們是美國人。這包括我漲P學、傑克、汪醫師一家、以及更有趣的在優勝美地碰到的一家人。或許「主體」是相對產生的,比如像以前淑玲說我說終於說「我們台灣人」了,以及詹媽媽說:「你什麼時候回英國?」
關於倫敦爆炸,其實我最想跟你說的是,說不定你可以考慮到美國來讀人類學。也許因為我曾經鼓勵你到英國讀書,而這次爆炸讓我覺得英國不安全。
我在英國讀書時,也有爆炸,1982年連續兩次發生在十分鐘內的Regent’s park及海德公園爆炸當時,我就坐在位於兩個公園中間宿舍裡的書桌前,兩聲爆炸都清晰可聞,但是那時候的攻擊對象是御林軍及軍樂隊,不會針對大眾交通工具的地鐵或巴士。特定對象的攻擊行為會讓社會嫌惡,卻不大會擾亂大眾生活,引起不安恐懼。這次的情形是不同的,所以讓我擔心。雖然世界上那裡都不安全,但是人作孽,濫殺無辜,是不可原諒的。
CT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