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9 01:25:53里德

我的活

  「人除了必須是他自己以外,其餘甚麽也不是;人孤獨地被遺棄在這個世界,處於無窮無盡的責任當中,沒有任何奧援。人除了建立自己之外,沒有別的目的;人除了在此世上鍛造冶煉自己之外,也沒有別的宿命。除非人首先理解這些,否則人不能做些甚麽。」

--尚-保羅.沙特《存在與虛無》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未來會變成一個甚麽。而現在我卻為這個不確定的甚麽胡思亂想,或憧憬、或驚慌、或努力、或哀傷。一眨眼的時光過去,世界在依然自我的速度中逐漸改變;而我在開始時一無所有,後來也不會成為甚麽。說到底,我根本上甚麽也不是。

  我的悲傷根深柢固,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我的不幸。外部世界所造成的不幸也許傷害很大,但最令我感到悲痛的卻是由我自己內心所造成的那種看不見的不幸。我對自我的關注度太強了,以致於自己把自己拋離於生活以外。羅素曾經說過人把自己關在不幸的監獄中的情欲有:恐慌、忌妒、罪惡感、自憐和自戀。當然還有更多,只不過這幾種情緒對人所造成的破壞力最強而已。然而不巧的是,這些情緒完全構成了我的人生(還有孤獨,但不屬此類)。我總是害怕事情發展超出自己的掌控;忌妒別人擁有的比我優越的一切;對自己不能完成自己的期望充滿罪惡感;對自身的悲劇的迷戀;以及對自己因此而做到比別人更多的事而感到的優越。就是這些過份的自我關注,我才不能好好的活着,而總是在憂傷和絕望中游離在生活之外。我把自己要求得太高了。不論有意還是無意,我都將自己推向完美的一方;而正因自己當下距離理想之遠而對自己(和世界)感到無比的失望。這也是沙特所論之「人生就是失敗」和叔本華所說的「意志是痛苦的源泉」。

  然而儘管這樣,我還是得繼續下去。可能在心理式的方法上我會有點改進,但基本的方向不變。說到底,不停檢視和反省自己,並問自己「目的是甚麽」一直都是我的生存之道。可能──而且確實──這樣會帶來很大的痛苦,但因為這樣做而產生的快樂(utility)卻總是支持着我繼續走下去。畢竟我一直對自己說:「我並非活在自己的生命之中,而是活在歷史之中」。我不太知道這樣做是否一件好事,但人生的目的這回事我到現在還搞不懂。其實活着已經是目的這個道理我不是不知道,只是覺得這裏面應該還有些甚麽而已。嚴格說來,追求人生的意義一直是我的人生目的,這樣做的時候伴隨着多少的快樂與悲痛,不到最後我是不會知道的。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並慢慢消除那些不知道,和漸漸建立人生該有的、用自己能力建立的意義。


  「……人首先存在,碰到各種遭遇,世界起伏不定,然後限定自己。因為人在開始時一無所有,只是後來才成為甚麽。」

--尚-保羅.沙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文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