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9 16:07:00randalom435

下背痛逾3月 小心僵直性脊椎炎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運動後持續下背痛,連醫學生也誤以為是運動傷害,經歷長期誤診,且痛不欲生後,直到確診 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接受正規治療,終可重拾熱愛的網球、游泳等運動。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高正表示,根據「僵直性脊椎炎疾病認知度問卷調查」 顯示, 20-40歲男性潛在患者疾病認知及危機感嚴重不足,曾有下背痛問題的民眾中,僅有 1%知道該求助免疫風濕科。且 7成民眾曾出現症狀,但卻未就診,甚至期望症狀自行緩解。
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主任黃光永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為免疫系統相關疾病,好發族群為 20~ 40歲的男性,在台灣發生率約 1/200。主要症狀為晨間僵硬及發炎性下背痛,通常會持續 3-4個月,但因下背痛症狀十分常見,導致許多人掉以輕心,認為只要休息即可自行緩解,造成確診時間普遍較長,發病至確診時間平均為 5年。
30歲的王醫師 26歲開始下背痛,經歷長期誤診、疼痛,一度連醫師都不想當,直到確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目前已可控制病情,也正常運動,也因此選擇免疫風濕科,要幫助與他有相同情況的病患。
若運動後下背疼痛持續超過 3個月,需警覺可能已罹患僵直性脊椎炎。黃光永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若遲遲未治療,錯失黃金治療時期,可能造成脊椎沾粘,並演變為嚴重駝背,甚至年紀輕輕就需置換人工髖關節;失去彈性的脊椎也會影響身體活動力,增加脊椎骨折風險。
黃光永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治療包括復健運動治療、口服藥物治療及生物製劑治療。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是透過消炎作用,把關節慢性發炎壓下去,就像發生火災時滅火一般。
不過,因需長期服用才能達到消炎效果,部分患者因無遵從醫囑定時服藥,症狀緩解後即自行停藥,造成無法有效控制,因此,目前臨床上會根據患者狀況,建議使用生物製劑。
黃永光呼籲,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首要治療目標除了降低疼痛,也要注意脊椎沾黏的改善進程,建議患者多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