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6 01:10:48羽中
兩個精神病人的故事
以下兩個故事,
一個發生在香港,
一個發生在美國。
第一個故事,
是上余德淳的AQ導師課時聽他說的。
事件發生時他方才是一個初出矛蘆的社工,
在一個精神病康復者的支援機構工作。
有一天,
一位client打電話找他,
說他快要跳樓了...
因為又見到飛龍在天的幻覺。
余當然二話不說立即趕到他家,
陪他去看精神科醫生,
無巧不成話,
那天跟進這個病人的醫生在休假,
換了另一位醫生當值,
而且是一位女醫生!
病人因此想要立即離開。
好不容易說服他見醫生,
在醫生房出來後,
想不到病人說;「我好番晒喇!」
也不用去排隊取藥。
余十分好奇為什麼可能如此神奇地病人會突然不藥而癒,
於是邀他吃下午茶,
要聽他說醫生究竟做了些什麼。
病人如此說:
「我告訴醫生見到飛龍在天,
每次見到這個幻覺我都會受不了,
想了上天台跟牠一起飛出去。
醫生看看我,
沒說什麼,
凡移開了椅子一點叫我過去看看,
原來,這個醫生缺了一條腿。
之後她跟我說:『少了一條腿是事實,
那我可以怎樣?
學習跟少一條腿的生活相處,
這開始時有點難,
很不方便,
但習慣了,也就好了。
好像我有近視,那沒什麼,要習慣跟眼鏡相處,
初時有點不方便,
但習慣了就好。
你有幻覺,
那是事實,
習慣了跟他相處,那就好了...』
我明白了,以後都不會再要跟飛龍在天一起飛了。」
只是一個觀點的改變,
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態度;
一個態度的改變,
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一個行為的改變,
原來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生命。
第二個故事,
是上星期二上家庭治療的課時導師Grace說的。
那天小休後,
她舉起了一本書,
書外是"The Satir Model" ,
那是家庭治療的經典著作。
她說:「我這不是要介紹這本書的內容,
而是要介紹這一個封面。
封面這一幅畫是其中一個作者的client所畫的,
那client已住在精神病院多年,
被診斷為嚴重的精神分裂症,
相信餘生都要在精神病院渡過。
在這位心理醫師要出版這本書的時候,
出版社要求找一個封面的圖畫,
醫師知道這位病人是十分有繪畫天份的,
於是在見面時隨口問問他是否能夠為自己的新書畫個封面,
想不到不久後,
他真的收到了病人的繪畫。
醫師看了看,
其實也不特別覺得喜歡,
不過也交了給出版社,
想不到出版社真的用了。
這書出版後,
醫師便找了這一位病人,
把一本親筆簽名的"The Satir Model "送給他。
病人看了看書的封面,
大家說了幾句話就分手了。
第二天,
病人把自己清潔得乾乾淨淨,
收拾好一切個人物品後,
去找他的主治醫師,說:
「我全好了,我要出院了。」
之後,這位病人再沒有進過精神病院。
聽完這個故事,
我笑了,笑得人仰馬翻那一種,
不過眼中帶淚(當然是感動及開心的眼淚),
Grace好出奇地問我為什麼笑得那麼開心,
我沒有答話,
因為我感到她只是給我一個feedback,
不是一個真正要回答的問題,
有些東西,
她不用問都能夠明白,
The story I just heard, illuminate the glory of the transmission of positive energy.
當一個生命能夠肯定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他的心靈就能夠活得健康。
"A person who have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一個發生在香港,
一個發生在美國。
第一個故事,
是上余德淳的AQ導師課時聽他說的。
事件發生時他方才是一個初出矛蘆的社工,
在一個精神病康復者的支援機構工作。
有一天,
一位client打電話找他,
說他快要跳樓了...
因為又見到飛龍在天的幻覺。
余當然二話不說立即趕到他家,
陪他去看精神科醫生,
無巧不成話,
那天跟進這個病人的醫生在休假,
換了另一位醫生當值,
而且是一位女醫生!
病人因此想要立即離開。
好不容易說服他見醫生,
在醫生房出來後,
想不到病人說;「我好番晒喇!」
也不用去排隊取藥。
余十分好奇為什麼可能如此神奇地病人會突然不藥而癒,
於是邀他吃下午茶,
要聽他說醫生究竟做了些什麼。
病人如此說:
「我告訴醫生見到飛龍在天,
每次見到這個幻覺我都會受不了,
想了上天台跟牠一起飛出去。
醫生看看我,
沒說什麼,
凡移開了椅子一點叫我過去看看,
原來,這個醫生缺了一條腿。
之後她跟我說:『少了一條腿是事實,
那我可以怎樣?
學習跟少一條腿的生活相處,
這開始時有點難,
很不方便,
但習慣了,也就好了。
好像我有近視,那沒什麼,要習慣跟眼鏡相處,
初時有點不方便,
但習慣了就好。
你有幻覺,
那是事實,
習慣了跟他相處,那就好了...』
我明白了,以後都不會再要跟飛龍在天一起飛了。」
只是一個觀點的改變,
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態度;
一個態度的改變,
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一個行為的改變,
原來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生命。
第二個故事,
是上星期二上家庭治療的課時導師Grace說的。
那天小休後,
她舉起了一本書,
書外是"The Satir Model" ,
那是家庭治療的經典著作。
她說:「我這不是要介紹這本書的內容,
而是要介紹這一個封面。
封面這一幅畫是其中一個作者的client所畫的,
那client已住在精神病院多年,
被診斷為嚴重的精神分裂症,
相信餘生都要在精神病院渡過。
在這位心理醫師要出版這本書的時候,
出版社要求找一個封面的圖畫,
醫師知道這位病人是十分有繪畫天份的,
於是在見面時隨口問問他是否能夠為自己的新書畫個封面,
想不到不久後,
他真的收到了病人的繪畫。
醫師看了看,
其實也不特別覺得喜歡,
不過也交了給出版社,
想不到出版社真的用了。
這書出版後,
醫師便找了這一位病人,
把一本親筆簽名的"The Satir Model "送給他。
病人看了看書的封面,
大家說了幾句話就分手了。
第二天,
病人把自己清潔得乾乾淨淨,
收拾好一切個人物品後,
去找他的主治醫師,說:
「我全好了,我要出院了。」
之後,這位病人再沒有進過精神病院。
聽完這個故事,
我笑了,笑得人仰馬翻那一種,
不過眼中帶淚(當然是感動及開心的眼淚),
Grace好出奇地問我為什麼笑得那麼開心,
我沒有答話,
因為我感到她只是給我一個feedback,
不是一個真正要回答的問題,
有些東西,
她不用問都能夠明白,
The story I just heard, illuminate the glory of the transmission of positive energy.
當一個生命能夠肯定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他的心靈就能夠活得健康。
"A person who have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你的文章很好看
我也有朋友叫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