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爾斯碼(Morse code)
莫爾斯碼於1837年由美國人薩母耳.莫爾斯所創造,並於1840年取得專利。莫爾斯碼可以透過有線、無線與視覺方式傳達,在長途有線載波電話與衛星數位通訊普及前一直是長途通信的主流。
第一次接觸到莫爾斯碼是在學生時代,有堂課叫”視覺通訊”除了要背信號旗的旗式與意義之外,還有一個以莫爾斯碼燈光信號為主體的燈號,學生時代是為考試而念書,對於所學不求甚解只求考試能過關。在海軍服役時雖然有信號士專職打燈號與掛旗,但是一般艙面人員對於燈號電碼與掛旗還是要有一定認識。當年因為3年役期遞減為2年人手不足,也曾經去信號甲板與電信室支援過一陣子,當然只是去墊檔,對莫爾斯有認知但不見得能上線收送發自如,頂多就能識別呼叫然後請呼叫台稍候,然後快去把正牌的挖起來上線。
真正有系統的學莫爾斯碼就是退伍後為了應付火腿考試,當年是參加電信人員職業工會的業餘無線電考照班,莫爾斯碼的講師是某警政通訊台台長,好像也曾當過軍中通信學校的教官。他用的是比較有系統的教學,完全沒學過的人約20個鐘點就能記憶26個字母與數字電碼,只是我們花更多的時間練習快速正確的抄收。當實際上線一段時間後在1996年已經能通過美國FCC的每分鐘20個英文單字的抄收測驗了。
以CW模式下所占用得頻寬窄(約1-3KHz)能通訊的距離最遠,在雜音環境中識別性也最佳,可以收發CW的機器體積已經能作到跟普通收音機一樣大小,唯一缺點是操作人員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方能收發自如。
雖然在1999年以後,海事通信已經不再以莫爾斯碼電報作為通訊與遇險呼救的主流(500KHz呼救頻率仍有岸台在守聽),但是軍方、導航信標台、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應該還是會再持續使用下去。猶如以電腦程式篆寫的電子音樂與傳統樂器所演奏的音樂,我還是以藝術的眼光看待莫爾斯電碼。
▼中文電碼範例,數字也能隨意亂數編排達到保密目的。中文電報需要先將單字轉換成阿拉伯數字或英文字母才能以莫爾斯碼傳送。
下一篇:新的電子航海學教本
這是一種古老的通訊"語言",想要學好這種"通訊語言"不太容易,就如同我們學習英語一樣,都要花許多時間練習,我曾嘗試背誦這些電碼,後來還是放棄了,因為這些點與畫的聲音,讓我頭很痛
話說我當年的同班同學中我是最年輕的,很多年紀一把的老船東來學.也是能考過.花錢補習學"眉角"還是有用的. 2012-09-05 13:28:01
轉台時,SSB常能收到兩岸軍情部門的明語密碼通訊,現在會用Morse的人才越來越少了。
Morse Code 聯想法
http://www.hongsedianbo.net/open.asp?open=375&opti=1
我們學另一種記法.更簡易. 2012-09-05 13: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