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28 17:21:01Rachel

[祈的喃喃自語] 全球化的家庭



很久沒遇見的笨布學長,去年申請到維吉尼亞大學的博士班,現在正好寒假中,回台灣和老婆以及剛滿一歲半的兒子團聚。當我還在唸大學時,他正在當教授的助理,他是大學畢業之後便先當兵,當完兵之後到系上教授那邊單擔任助理的工作,一邊準備著出國的事宜。是我們都相當崇拜的學長。出國前便先和女友完成婚事,準備一起到美國進修,我們也都去參加了他的婚禮。在美國的這段期間,也聽說他們有了小孩,雙碩士學位拿到後,等待申請博士班又再待了一年。他預計博士班要唸五年,老婆回台灣工作賺錢養自己和小孩,他則靠申請的貸款生活。這些錢撐五年夠嘛?學長說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我佩服著他的勇氣。對於和老婆小孩分隔五年,他也感到這是個他現在面臨很大的問題,似乎感到很困擾。

想起身邊也有些這樣的朋友。朋友L,老公在台北工作,一星期頂多週末才能回家和家人團聚,在未來的幾年內可能也無法改變什麼。不知道她老公在面臨這樣的抉擇時,心裡考量的是什麼?

喵咪學長,在台中工作,家也在台中。老婆和兒子住台北娘家,週末學長回台北和家人相聚,寒暑假時老婆和小孩則回他們台中的家,一家團聚。

朋友Mason,和日本女友在美國認識,之後他回台灣,女友則回日本工作。兩個人用英文交談,這樣交往了四年。這之間他們也都在台灣日本兩地奔波了幾次。M說看不見未來,但仍願意繼續交往下去。而他現在也已經到美國唸碩士去了。

同學Ellen的父親常年在大陸經商,偶而回台灣,有時和哥哥母親一起到大陸去探望父親。

朋友S的丈夫也因為工作緣故常年在大陸,獨立在台灣照顧兩個兒子,終於還是決定舉家搬到大陸去,小孩也得從台灣轉到大陸去讀書。

田姑姑家去年也是因為姑爹工作的關係,大老遠帶著爺爺從美國搬到了蘇州。而現在也因為調派公司的緣故,提早於今年八月再搬回美國。

上主的天使托夢給若瑟,要他帶著小耶穌和瑪利亞離開以色列到埃及去避難。在黑落德死後上主的天使再度顯現告訴若瑟可以回到以色列了。

我總是想起那撒哈拉沙漠裡的那位牧羊老人,他看著許多年輕人受到城裡的誘惑離開了沙漠到都市裡尋找工作,他感到無限感慨。老牧羊人在沙漠裡出生、成長,也曾到過城裡,但他最終仍回到了養育他的沙漠裡,因為他深深感受到自己是這廣大沙漠裡的一部分,永遠也離不開。

曾經在塔爾沙漠裡遇到的那個可愛女孩,說著華語但不會寫中文,別人問著她是哪裡人,她說:” I am American”。那些印度人看著這個黑髮黃皮膚的女孩,露出疑惑的眼神,不可置信無法將她和美國人的形象聯想在一起。

聽說某教授曾說,台灣平均每四個男人就有一個娶外籍新娘,而台灣新娘家庭平均生一胎,外籍新娘家庭則平均生二到三胎。那麼在十年之後,大多數的台灣人其實都是混血兒,也不再是純種華人了。

長那麼大以來,現在的我才深深地感受到,在全球化經濟的不可抵擋浪潮下,連家庭也都漸漸邁向全球化,在十年之後,有多少人能夠真正肯定自己是來自哪裡,家鄉又是哪裡?或許到那時,家鄉這個詞早已不存在,又或者,要有”離開”才會有家鄉。我也想多看看一點未來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