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5 13:00:10Quiff

Live 8,這個世代的不平之鳴


(原刊於2005年十二月號Look DVD雜誌)

9場演唱會,150組樂團歌手,200萬名現場觀眾,全球逾30億民眾守在電視機與電腦前看著現場轉播;只為了傳遞唯1的訊息。希望能讓在2005年7月6日,聚集在1間密室內的8國領袖,能同意3點計畫:消除貧窮國家的外債、更多更好的醫療救助、以及公平貿易,並拯救30,000名非洲孩童免於極度貧窮之苦而死亡。Live 8需要的不是你從皮包裡掏錢捐款,而是你的不平之鳴,匯聚成這一整個世代的聲音。

叛逆青年電影聖經《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裡,布萊德彼特宛如傳教士一般說著:「我們這個世代沒有自己的大戰(Great War),也沒有自己的經濟大恐慌(Great Depression)。我們的大戰是一場精神之戰,而使我們憂鬱恐慌的則是我們自己的生活。」

我們沒有越戰沒有原子彈。這個世代沒有納粹與集中營,沒有薩爾瓦多阿言德總統府上空呼嘯而過的飛彈。我們彷彿是失落的一代,尋不著可以奮鬥對抗的不義對象,只有爆乳與緋聞佔據了報紙頭條。在兩座客機分別撞進紐約雙子星大樓之前,我們宛如行屍走肉地穿好西裝領帶、上班打卡,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冷漠。

◎終結冷漠

同樣的布萊德彼特,這次則站上了Live 8位於英國倫敦的舞台,當著萬人面前說著:「今天這場演唱會結束的時候,已有三萬名非洲民眾因極度貧窮而死。到了明天這個時候,又會有另外三萬人喪命。這一點道理都沒有。在我第一次前往非洲時,一名患有愛滋病的當地年輕婦人緊緊抓住我的手臂,懇求我救救她的孩子,只因為他們缺乏醫藥治療。」

「讓我們捍衛她。讓我們為她以及她孩子的生命而戰。不論什麼代價,不論花費多少金錢。同樣的藥物,身處先進國家的我們可以輕易地在隨處的藥房裡購得,他們卻得在死亡邊緣掙扎徘徊。讓我們挺身而出,說我們不能忍受,你的出生地點將決定了你的生存權利!讓我們憤憤不平,讓我們大聲鼓譟,讓我們肆無忌憚!」

然後,砰!就像是1914年塞拉耶佛的那一聲槍響,911事件喚醒了所有青年的良知與憤怒之火。先是SARS席捲亞洲,讓人關注起醫療安全的問題。全世界的青年紛紛走上街頭,串連起千萬名群眾一同走入反戰示威的遊行行列,反對美國師出無名地蓄意侵略伊拉克。同一時間,外來移民所引發的工作與教育問題,亦在歐洲掀起了左右派之爭。這次,他們將目光關注到仍活於苦難之中的非洲人民。人們終於不再冷漠,不再裝作視若無睹。

◎從Live Aid到Live 8

1985年7月13日,在英國倫敦與美國費城同時舉辦了兩場Live Aid演唱會,全球數百萬觀眾透過電視轉播收看了演唱會,紛紛掏腰包捐款救助衣索比亞的難民。雖然總募款超過一億美金,但資金挹注後仍不足以解救非洲饑荒,這場Live Aid行動終究以失敗告終。比起一時良心發現的金錢援助,鈔票一掏便將此事拋在腦後,非洲議題顯然需要人們更長遠與持久的關注。

二十年來非洲人民的困境並沒有得到紓解。在這塊全球第二大的大陸上外債問題十分嚴重,自七○年代初期工業化以來,債務如滾雪球一般不可收拾,更以每年23%的速度遞增,是經濟成長率的近八倍之多。光舉肯亞來說,每一個嬰兒剛出生就欠富國320美元,揹負著沉重的外債。

而遭受跨國企業宰制的非洲農民,在遭受大量壓低售價的情況下,卻連一杯自己種出來的咖啡豆所煮出來的咖啡都喝不起。在經濟民生問題之外,饑荒、藥物缺乏、愛滋與傳染病仍是非洲人民的頭號殺手。就如同明星威爾史密斯在舞台上所示範的一樣,每一個手指輕彈的瞬間,每三秒鐘,就有一名非洲人民死亡。生命消逝的速度連時間之流都追趕不上。

二十年後,Live Aid主辦者Bob Geldof再度挺身而出,召集了全球各地的音樂人一同響應Live 8的主張。這次他們不再重蹈覆轍,比起捐款來說,他們更希望能喚醒人們的良知,集結眾人的聲音來對八大工業國高峰會G8造成群眾壓力,呼籲各國領袖們能夠增加對非洲的外援、刪除外債,並建立起一套公平的貿易制度。

◎串連起全球性的社會運動

從倫敦海德公園到費城藝術博物館,從羅馬競技場到柏林布羅登堡門,再到巴黎、東京、莫斯科,透過網路電纜與衛星轉播,全球逾30億民眾被串連在一塊,互相對話、互相擁抱哭泣。這不只是幾場演唱會,樂團演奏幾首成名歌曲、台下觀眾聽得興奮開心便了事;這更是一種時代體驗,屬於同活在這個當下的我們,讓我們不再覺得置身事外,不再各人自掃門前雪,他人陳屍不關我事。

在這場Live 8裡,其主張遠比音樂更重要,但能將各國音樂人齊聚於一堂,自然是音樂界的年度大事。前來參與盛會的眾家歌手也特意挑選符合主題的歌曲來演唱,黑眼豆豆便演唱了成名曲「Where is the Love」,自問在這個人殺人的世界裡該要如何尋找那份純真的愛。Bon Jovi的「Livin’ On A Prayer」、Pink Floyd的「Wish You Were Here」、REM的「Everybody Hurts」,以及Elton John與The Libertines主唱一同翻唱的「Children of the Revolution」也從各種層面來呼應反戰、信念、革命、對抗貧窮的主題。其中當然更少不了一向關懷政治議題的老牌愛爾蘭樂團U2,在Live 8上演唱了「One」,敲響和平的鐘聲。

在Live 8舞台上也促成了不少夢幻共演,不僅能看到Beatles成員Paul McCartney與U2一同合唱「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Coldplay也邀得了已解散的Verve樂團主唱Richard Ashcroft共同合奏「Bittersweet Symphony」。這廂Dido與非洲歌手Youssou N’Dour一同和聲,那廂黑眼豆豆也與雷鬼之父Bob Marley之子Stephen Marley重新演唱其父名曲「Get Up Stand Up」,呼籲人民為爭取自身權利而挺身而出。其中最夢幻的莫過於Pink Floyd離團已24年的創作靈魂Roger Waters,更為了Live 8特地重回Pink Floyd,作一場歷史性的復合演出。

在Live 8這套長達十小時、四片裝的現場演出DVD中,留下來的不只是每組樂團的精湛演出,不只是一場音樂界大拜拜,觀眾看過了便遺忘;這更是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讓Live 8的主張隨著旋律音符一同烙印在觀眾的心底,焚去所有的冷漠與獨善其身,一同跳入遊行的人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