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0 01:01:22Quiff

07-08火箭開季,高飛以及短暫失速

新教頭Rick Adelman入主之下,07-08球季開季前的火箭展現出一番全新氣象。藉由新火箭總經理Daryl Morey的運籌帷幄功力,將Luis Scola、Mike James等一干猛將都納入麾下,並解放了與前教頭Jeff Van Gundy不合的Bonzi Wells之進攻火力,火箭的前領袖人物Steve Francis也帶槍投靠,一時陣容顯得人才濟濟、火力大增,開季便打了個六勝一負的漂亮戰績。

但隨著T-Mac受傷休養,以及連番遭逢強敵,這一週內火箭竟落入了四連敗的窘境,讓全球火箭迷人心惶惶。季初始終受困於犯規麻煩的Luis Scola終於爆發而頂替上T-Mac的缺陣,但火箭後衛陣容爆滿讓Francis枯坐板凳末端引來民怨四起,Alston與Mike James各自的才能限制也造成不少爭議,使得近來的火箭彷彿罩上一層烏雲。
開季之前,人們均交頭接耳地猜測新生火箭究竟會採用何種球風作為主攻戰術,而依據教頭Adelman的過往習慣看來,大致不脫普林斯頓與三角進攻兩種模式。三角進攻與普林斯頓進攻雖都為Motion Offense之分支,但兩者的起手式卻大相徑庭,一望即知。Adelman所使用的是4-Out 1-In擺置的Princeton Offense,亦即一名中前鋒位於罰球圈附近高位持球,其他四名球員全都置於三分線外,再依照交叉跑位、擋人掩護來伺機而動,或空手切入籃下接到傳球上籃,或在三分線外趁機發砲。

在這個體系下,需要一名具外線與分球能力的優質中前鋒,作為整套戰術的核心所在;同時這套戰術的精神在於,藉由中前鋒來到高位持球這個發動擺置,讓敵隊中前鋒也被迫守上高位,因而清空籃下的補位威脅與陷阱防守,讓己方空手切球員可以肆無忌憚地去籃下興風作浪。
三角進攻的精髓也同樣在於空手切、擋人掩護與中前鋒傳球,也與普林斯頓一樣重視球員對Spacing──空間掌握的概念,但在球員陣勢的擺置上則截然不同。

三角進攻中首先必須具備一名有低位單打威脅的球員,處於籃下低位接球,成為進攻樞紐。此一位置在公牛王朝時期由Jordan擔任,湖人王朝時期則是萬夫莫敵的Shaq,後湖人時期選由往年擔任高位發動者的Kobe來作低位單打,今年Phil Jackson則改把Kobe拉出來,讓Kwame Brown跟進攻終於開竅的Bynum來擔當重任。

藉由此低位球員作為戰術重心,再於強邊三分線外的底線與中央位置各安插一名球員,使其作交叉跑動,或繞過中鋒作底線空手切,來完成進攻的多樣變化。雖同樣是以中前鋒作為戰術核心,但普林斯頓重視的是高位面框能力,三角進攻則主低位背框作戰,其中差距應該是一望而知的。

以前的國王應該還是以普林斯頓戰術為主,因為當時國王並不具備強大低位單打的球員,頂多就是Divac一人,而Adelman多半也只是賦予他Isolation的單打戰術,或是Divac跟Peja的兩人單邊小組配合。
至於現在的火箭隊進攻又可分成上下半場兩種套路來看,在剛開局時期,Adelman多半會實驗性地來使用普林斯頓進攻,把姚明拉到高位面框的位置來處理球,藉由戰局未明的時候來磨合球員們的跑位意識。事實上姚明也真的傳出不少到位的助攻,但其他的空手切球員們本身的Spacing概念尚未完善,常常會出現兩、三人撞在一塊的窘境,或是接到球後卻無法順利擺進籃框,這些都是需要時間才能慢慢進入狀況的。

到了戰局膠著的下半場,加上近幾場賽事中T-Mac因傷高掛免戰牌、戰力無法支援,Adelman便會讓姚明回歸他最拿手的位置,讓後衛調中給低位的姚明後放單邊Isolation讓他單打。畢竟手中握有姚明如此聯盟頂尖的低位武器,不用的才是棒槌!
連敗四場的窘境首先當然是因為火箭所遇皆是強敵,湖人、馬刺、太陽關關難過,再加上第一戰將T-Mac抱傷缺陣,姚明獨木難支大廈,左支右絀之下體力大幅下滑,在戰力短缺下,火箭連番落馬自然毫不奇怪。本週吞了四場敗戰中,姚明的平均得分是(以頂級中鋒來說)差強人意的18.5分,命中率卻連番下滑,總計下來只有0.38,顯見五天內兩次Back-to-Back激戰真的讓他給累壞了。嚴苛緊湊的賽程表,主將掛傷加上強敵環伺,才是這次連敗的主因。

另外,細心的火箭球迷可以發現,剛開季時火箭隊較往年更重視攻守轉換的快速推進,開幕以來前四場中有三場的快攻分數在雙位數。反倒是之後把步調放慢,每場快攻得分幾乎都是可憐的個位數。這點究竟是教練團有心刻意的調整,還是球員們的力不從心,就有待球迷們的長期耐心觀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