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3 17:22:56秦島

二月肥蚵肥韭菜,人間好時節

二月肥蚵肥韭菜,人間好時節

@秦    島  

 

 

 

  「二月肥蚵肥韭菜」。這是閩南話特別是金廈地區一句反映時令物產的諺語。農曆二月,灘塗牡蠣肥滿,農地韭菜墨綠,二者市場選購,回家煎盤「韭菜蚵煎」,香飄家院,味美舌口。

  蚵仔煎在閩南和台灣受歡迎程度,大概是外人難以想像的熱烈。冬季到春節前,通常用青蒜苗或蔬菜煎,到二月蒜老了不好吃就改韭菜。《金門縣志》載:「牡蠣,俗名蠔或蚵,內海淺灘豎石條種之」。《閩部疏》說它「附石而生,得海潮乃活」;《泉南志》說是「麗石而生,肉各為房,剖房取肉,故曰蠣房」。

  由此可見,牡蠣殼(俗稱蚵殼)叫蠣房,蠣房又是牡蠣的雅稱。元代柳貫有「鷁首去乘潮浪白,蠣房催出酒波紅」詩詠;清代閩督李鶴年也有「蠣房風味勝江瑤」詩句。「江瑤」也作「江珧」,是一種呈楔形貝類海味珍品,牡蠣與之相比還略勝一籌,足見其不凡。

  韭菜(Chinese  leek)屬於百合科多年草本植物韭菜的葉和莖,易種全年生長,生命適應力強,通常二月初春最為鮮嫩。韭菜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腎固精、益肝氣、溫中助陽、益胃之功效,並有「起陽草」之稱。

  還有一句「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月令,正是海蠣最肥的時節。因為過了「清明」,由於大批產卵,肉體消瘦,鮮味也會逐減。也是這個時節,韭菜莖葉肥嫩。市場上稱斤沒有浸水的蚵肉,購把韭菜,把韭菜切成小段,用地瓜粉攪拌蚵肉和韭菜,調上少許醬油或食鹽,如果再加上雞蛋和芫荽,那就色、香、味更俱全了。二三好友小聚,有此春盤,酌上高粱酒,那「便是人間好時節」了。

  從前譏諷秀才不懂分辨小麥和韭菜。現在许多農民入城打工经商不種麥子,田頭地角韭菜也不多見,不見實物,那就難辨真偽了。

  《金門縣志》也有「二月產者最佳,俗有“正月蔥,二月韭”之謠」的記載,說明韭菜自古以來就是閩南春令時蔬之一。韭菜還是古代詩人吟詠的對象,如唐代杜甫「夜雨剪新韭」、宋代蘇軾「青蒿黃韭試春盤」、清代畫家鄭板橋「春韭滿園隨意剪」等詩句,皆是膾炙人口,傳誦不衰。

  市井百姓說話是「巷子裡抬竹竿——直來直去」,所以就有「丈姆疼子婿,老奶割起炒韭菜」的俚語。丈姆娘疼愛女婿,連老奶都肯割下來炒韭菜招待。這祇是形容疼愛之心,是「丈姆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的形象注釋,是不可實際操作的,但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人們對韭菜的喜愛。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吃韭菜,吃齋的人對它就有禁忌。據說山上有三項腥(蔥、蒜、韭菜),海裡有三項清(紫菜、海苔、海棕鬚),韭菜因有特殊氣味,所以被佛教徒列為葷菜。但因「韭」與「久」諧音,所以由此派生出許多民間習俗。如每逢春節,家中老人用12根韭菜,圈上紅紙配牲禮祭天,祈求「天公」保佑全家永久平安。有的讓十來歲的孩子吃整根的韭菜,寄託健康長壽的宿願。

  牡蠣也確是海中珍品,素有「海中牛奶」美譽,西方人稱它是「神賜魔食」,日本人則說它是「根之源」。明代李時珍記敘「牡蠣肉多食之,能細活皮膚,補腎壯陽,並能治虛,解丹毒」。現代醫學研究肯定它有定志安神,滋陰潛陽,斂汗抑酸,健膚美容的功能。

  根據分析,牡蠣乾肉中含有45%至57%的蛋白質,百7%至11%的脂肪,百分19%至38%的肝糖。它的含鈣量接近牛奶的一倍,含鐵量是牛奶的21倍。所以據說拿破侖在徵戰中常食牡蠣以保持旺盛的戰鬥力,

        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