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6 23:06:37秦島

寶島吃百合 栽種不多靠進口

寶島吃百合   栽種不多靠進口

@秦    島

 

 

  很巧合的是,我一位高雄在台北的詩友H也喜歡吃百合做的菜。據她介紹,台灣的氣候條件和閩南不多適合種食用型百合,以前主要做藥材,現喜食百合菜肴的人也越來越多,健康養生兩齊全。

  百合在台灣栽培主要以生產切花為主,做為食用的百合栽培目前僅零星分佈在宜蘭、花蓮地區,主要是由進口切花栽培的品種中篩選鱗片肥大具食用價值的品種為主。目前多數食用百合仍以進口為主,主要的兩個來源,一為日本北海道進口的食用百合「白銀」,鱗片大且厚,多數為高級飯店及日式餐廳所採用食材;另一為大陸進口的蘭州百合真空包,鱗片較小且薄,多用於甜品或甜湯之食材。

  百合的根可分為「基生根」(下根)和「莖生根」(上根)兩類:基生根著生於鱗莖基盤下方,多達幾十條,粗壯無主側根之分,並以鱗莖基盤為中心,在土壤中呈輻射狀分佈,具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等功能

  莖生根為球莖在莖桿入土部位長出的不定根,形狀纖細,數量多,分佈在土壤表層,具有固定和支援地上莖,可吸收表層土壤中水分和營養物質,供莖桿生長發育等功能,每年會和莖桿同時枯死且在莖生根著生的莖桿基部另生成小鱗莖,可供繁殖用。

  食用百合的莖可分為地上莖和鱗莖兩類:地上莖為由母鱗莖短縮莖的頂芽伸長,長出地面而成;高可達60~150公分,不分枝,直立性強。鱗莖是養分的貯藏器官,莖部縮小為極小的短縮莖,稱為基盤,有貯藏養分、發生根系、著生和支撐鱗片、分生子鱗莖的功能。在基盤上著生白色肥厚的肉質鱗片,緊密抱合而成鱗莖。鱗莖大小因生長年限長短不同而異,具有宿根越冬或越夏的習性,能夠連續生長多年。

  食用百合分佈廣且品種多,市面常見如日本進口的「白銀」、大陸進口的蘭州百合、龍牙百合等,且不同品種間植物形態變化很大,但生長期、開花結實期、地上部枯萎、休眠期(收穫期)均有相同的生長發育規律。

  屬於多年生的球根植物,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鱗莖生長快速、色澤潔白,肉質較厚;黏質土壤通氣排水不良,鱗莖較小,產量低,不宜栽培;土壤pH值以5.5~6.5較為適宜。

  地上部莖葉生長適合的溫度為15~28℃,地下部的球莖則能忍受零下的低溫;在氣溫達10℃以上時,頂芽開始萌動,苗期氣溫低於5℃以下易受寒害。平均溫度在24~28℃時生育良好,氣溫高於28℃則生長受到抑制,若持續高於35℃植株葉片枯黃,地下球莖提前進入休眠期。

  此外,百合喜半日照環境,耐陰性較高,但不同生長發育期對光照需求不同。苗期喜弱光照,營養生長期喜光照,光照不足對植株生長和球莖膨大都有影響,尤其是花蕾期,如果光照太低,易造成落蕾;但夏季高溫強光,則會造成莖葉提早枯黃。

  食用百合喜乾燥,怕淹水,整個生長期土壤濕度不能過高。苗期和發根期需要濕潤土壤條件,種植田區不能淹水,避免造成土壤缺氧;田間積水應及時排除,否則球莖易腐爛,導致植株枯死。高溫高濕對植株危害甚大,常造成植株枯黃和病害嚴重發生。

  行家解釋,食用百合需肥性高,為獲得高產量,宜選擇肥力較高的土壤,並施用足量的基肥,並及時進行追肥。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之,配合施用磷、鉀肥及微量元素肥料;追肥以氮肥為主,根據生長發育情形,分次施用。

         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