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9 11:11:14秦島

緬須加快轉型,政改解決民族矛盾(三之2)

緬須加快轉型,政改解決民族矛盾(三之2

@秦  島

 

 

  王毅外長日前會見緬甸副總理兼外長丹穗時說:中緬是全面戰略夥伴,有著傳統胞波情誼,始終相互支持,相互信任。中方期待緬甸在憲法框架下儘快實現國內和解,繼續政治轉型進程。中方從不干涉緬甸內政,讚賞緬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相信緬方會一如既往,堅決反對“TD”行徑,支持中國統一大業。中方讚賞緬方第一時間支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願同緬方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經驗,積極推進中緬經濟走廊建設。

  接著,王毅強調,近期中緬合作打擊緬北電詐、解救被困人員取得成效,有力震懾了不法分子。雙方要強化執法安全合作,徹底剷除網賭電詐毒瘤。這意思已經很明白了,中國不會介入他國內政,事情還是要靠緬甸自己去解決,儘快實現國內和解,繼續政治轉型進程。

  王毅外長說的一番話,給緬甸指出了唯一正確之路!

  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人民每年所得平均約1180美元,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其國土的森林覆蓋率達50%,林區產硬木和貴重的柚木。工業有碾米、木材、石油開採、小型機械製造、礦產等部門。礦產有錫、鎢、鋅、鋁、石油、鋼玉及玉石,其中紅寶石及翡翠之質素全球最高。

  緬甸歷史以四個族群為主:孟族、驃族、緬族及傣族(又稱撣族)。哈維著作《緬甸歷史》中認為緬族自稱其祖先係來自北印度佛陀的部落,保留許多印度的文化習俗,約在公元後從印度阿薩姆進入緬甸境內。漢譯名「緬甸」之源有多種說法。有稱漢朝稱緬甸為撣、唐朝稱驃,12世紀初的宋朝後始稱「緬甸」,「緬」寓意「遙遠」、而中緬邊界一帶的山間谷地在當地稱作「甸」。也有稱宋朝稱蒲甘、元朝稱緬國,明朝起始稱緬甸。

  21世紀初的緬甸經濟總體水平,並沒有在二戰之後有大幅的提高,反而比二戰前還低。據比較權威的估算,1936年緬甸GDP已達121.97億美元(當時人口1570萬),人均年收入776美元,而2004年11月,緬甸國民人均年生產總值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自然比這個數字更低,遠不及二戰前的人均年收入776美元。可見緬甸的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或倒退。

  2011年,登盛上台當總統,緬甸實行全面經濟改革,放寬投資政策,改革稅率及法律制度,外來投資由2010年的300萬美元大幅提升至2011年的20億美元,比率達667:1。貨幣政策的改變使緬幣升值近25%,2011年的經濟增長率為8.8%,國民人均年生產總值上升至1300美元。

  緬甸政府大量投資基建,耗資580億美元成立土瓦經濟特區,將以深水港為中心,佔地約萬公頃,目前緬甸政府已經和泰國建立多項合作,以後將建設水力發電廠、石化廠和煉油廠等項目,而中國、南韓和印度都表示相當的興趣投資。緬甸政府期望打造緬甸成東南亞以至印度洋地區的新經濟中心。

  緬甸於1997年7月23日加入東盟,並與諸如東盟-中國自貿區、東盟-韓國自貿區、東盟-日本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東盟-澳大利亞,紐西蘭自貿區和東盟-印度自貿區等對話夥伴一起,積極參加東協及相關的自貿協定。緬甸的經濟政策主張與東盟經濟共同體的目標吻合非常重要,能夠促進商品和服務、投資、熟練勞動力形成,保證更大的貿易流量,以提升該地區的全球競爭力。緬甸還與東盟其他國家一起參加東亞峰會(EAS),就印度-太平洋地區面臨的主要政治、安全和經濟挑戰進行戰略對話與合作。

  但緬甸必須加快轉型,只有緬甸自身政治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緬甸內部民族矛盾的問題!緬甸也不能支持“TD”,徹底剷除電詐毒瘤。畢竟這次同盟軍發起軍事行動,就是打著“掃除電詐”的旗號。中國這是在給緬甸軍政府最後機會,只有緬甸軍政府痛下決心,以積極務實的行動改變現狀,才能維護中緬邊境的和平安寧,讓緬甸內部真正實現長久穩定。

  如此一來,中國也會深化與緬甸各領域的合作,推動中緬經濟走廊建設,共建中緬命運共同體,為緬甸帶來繁榮和發展。

     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