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小米一鍋粥 自古養生“代參湯”
萬年小米一鍋粥 自古養生“代參湯””
@秦 島
華夏遠古時期夏和商代屬於「粟文化」,小米作為北方主要糧食作物一直耕種至宋朝,甚至遼金時期中原仍主要以小米為主食。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元清時期蒙古和滿族流入粟和黍後,蒙古族與滿族會做成炒米或粘包食用。同樣在韓國也有自稱其傳統食品的說法。公元前2世紀,匈奴人曾在位於杭愛山的趙信城儲存大量的粟糧,該城以漢將趙信命名。
小米是五穀中籽實最小的,耐旱,缺乏灌溉亦能生。穎果的稃殼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俗稱「粟有五彩」,卵球狀籽實粒小,未脫殼穀粒最常見者為黃色。
科學家2009年分析河北省磁山新石器遺址裡小米(粟)的植矽體,測得年代為公元前8700—7500,是世上最早的出土證據。由此一般認為小米原產於黃河流域。現代中國最高產的小米省份為河北、山西、內蒙,共佔全國約64%。在台灣原生種小米,種於山區,為台灣原住民早期主食。
冬季天氣乾燥寒冷,喝點有“代參湯”之稱的小米粥,再搭配一些蔬菜,吃完後會讓胃很舒服,其養生效果也非常好。需要注意的是,真正好小米熬好以後,稍微涼一些,米油會在表面結成一層皮。米油是小米最精華的地方,米油越厚,小米的營養越好,因此煮粥時千萬別把那層粥油熬灑了。小米可單獨煮粥,也可放入紅棗、枸杞、山藥、蓮子等配料,合理搭配,營養更豐富。以下介紹幾款營養豐富、味道佳美的小米營養粥,以供大家選用。
粥,古代稱之為“糜”,客家人現在也這麼叫,是米經過烹飪煮爛成糜的意思。粥的歷史最早見於《周書》,黃帝始烹穀為粥。《黃帝內經》記述:“五穀養五臟”,歷史上有許多粥食治病典故,如西漢名醫倉公烹煮“火齊粥”為齊王治病。除此之外,歷史流傳下來的醫書中也記載著大量的養生粥。東漢張仲景在《傷寒論》記載:“桂枝湯,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
明朝李時珍於《本草綱目》記載寒食粥,用杏仁與各種花熬制,能通氣血,治咳嗽和調中……後人在其基礎上不斷改良,根據情況在粥食中加入藥材或者果蔬煮成養生粥,在滋補的同時還能給身體補充水分,同時藥材在粥的溫和烹煮下,藥用物質能夠散發溶解到粥裡去,能更充分被人體吸收,是老幼皆宜的養生佳品。
不少人喜歡喝小米南瓜粥,原料就兩樣:小米150克,南瓜300克。先將南瓜去皮切丁,小米淘洗幹淨,放入電飯煲浸泡1小時後,熬煮至軟爛即可。南瓜補中益氣,小米具有健脾和中的功效,二者搭配,可謂是養胃的佳餚。凡是脾胃虛弱、體虛、產後虛損、食欲不振以及頭暈、心煩、口渴等陰虛火旺病症均可食用。
紅糖小米粥呢?小米150克,小棗10顆,花生仁、瓜子仁、紅糖各10克。小米淘洗乾淨,放入湯鍋中用清水浸泡30分鐘左右﹔紅棗洗淨,去核,紅棗肉切碎備用。取湯鍋,注入適量清水,燒開後放入小米,轉小火慢慢熬煮,待小米粒粒開花時放入紅棗碎,攪拌均勻後繼續熬煮,待紅棗肉軟爛後放入紅糖,花生碎拌勻,再熬煮幾分鐘即可。功效方面,紅糖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的作用,二者結合起來,可用於氣血虧損、體質虛弱、胃納欠佳者進補,也適於產婦乳少,產後虛損而引起的乏力倦怠、飲食不香等。
不能不說到鯽魚小米粥。取活鯽魚一條,宰殺後去魚鱗、魚鰓及內臟,再清洗幹淨,去魚刺,切成小片,放在盆子裡,加入蔥、薑、蒜、芝麻油等調味品拌勻,醃漬片刻。再取100克小米淘洗乾淨,備用。取絲瓜10克,洗淨備用。把鍋放在火上,放入小米、絲瓜,加適量清水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魚片再煮片刻,魚片熟後,加入調味料,即可食用。
鯽魚不僅味道鮮嫩爽口,還是一味良藥,具有健脾、利水、溫中、益氣、通乳、化濕等功效。將鯽魚與小米熬粥,具有通經下乳的作用,尤其適於婦女產後乳少者食用。
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