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絕配,讓黃酒灌醉大閘蟹
果然是絕配,讓黃酒灌醉大閘蟹
@秦 島
中秋大閘蟹上桌了,那是迎合人們一種心情。深秋相比十一期間尚未完全豐滿的大閘蟹,此時的大閘蟹已步入巔峰,肉質緊實飽滿,蟹黃如黃金,蟹膏似白玉,再配上些許熱黃酒,即使秋冷也擋不住我們吃蟹的熱情,畢竟這鮮美的螃蟹,只有這個季節才能品嘗到。
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園林建築設計師李漁(1611-1680),也是籍浙江省蘭溪縣(今浙江省蘭溪市)的著名吃貨,後人常稱他蟹仙。据说吃蟹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他在《閒情偶寄》中說,“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達色、香、味三者之至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他說的應該是江南大閘蟹。清代大學者袁枚在《随园食单·器具须知》中亦曾曰:"美食不如美器",的确,螃蟹虽鲜美甘腴,精美的蟹具更值得赏玩,且用得优雅和恰到好處。
無獨有偶,一千多年前詩仙李白更是在《月下獨酌》中,留下了“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的句子,一罈小酒,面對大閘蟹,就成了文人墨客們的靈感來源。
我喜歡吃大閘蟹和花蟹,每次限一只,必備紹興老酒,而不是啤酒紅酒。前幾天和南京記者老友陳旻說到今年陽澄湖大閘蟹,她說因為天氣太熱蟹長得瘦小,價格卻上升五成,開捕日將在9月23日左右,預計在10月15日前後集中上市。
今年十一黃金周即將來臨,但是我等的是十一月的大閘蟹黃酒周,也足夠讓人期待,我快要過生日了。那究竟為甚麼大閘蟹與黃酒如此相配呢?
俗語說北風起蟹腳癢,大閘蟹從每年的9月成熟起,至11月都是極好的吃蟹季節,9月吃雌蟹,10月吃雄蟹。根據個人經驗,覺得10月底11月初可謂是最好的吃蟹時間。
黃酒作為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的三大古酒之一,是極具中國特色的酒類。它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等糧食作為原料,經過浸米、蒸煮、落缸、加酒麴發酵、壓榨、過濾、煎酒殺菌、封壇儲存、勾兌等十幾道工藝,從而形成色澤澄黃、香氣陳醇、口感柔爽的特點。
按照製作工藝來,黃酒可以分為傳統工藝黃酒與新工藝黃酒。傳統工藝黃酒以酒藥、酒麴作為糖化的發酵劑,而新工藝黃酒則以純種酵母或者複合酶搭配傳統發酵劑來促成糖化。同樣,黃酒也像葡萄酒一樣,可以按照酒的含糖量,分為乾型(15g/L)、半乾型(15-40g/L)、半甜型(40-100g/L)和甜型(100g/L以上)4種。
1970年代中期大陸公開出版發行的《中國史稿》記載,中國穀物的釀酒起源於龍山文化時期。由於在這個時期,農業有了比較大的發展, 當時穀物儲量持續增加,地主家已經有餘糧可以用來釀酒了。極具中國特色的黃酒變開始發展了起來。
紹興酒是中國黃酒的代表之一,主要是指產自浙江省紹興市的黃酒,屬於釀造酒的一種,酒精濃度在14~18度左右,常作為調味料使用或直接飲用。按其釀造方式可分為元紅酒、加飯酒、善釀酒及封缸酒(紹興地區又稱為「香雪酒」)。其風味獨特也讓其成為風靡會稽以至於家家戶戶爭相釀製、飲用。東晉中丞孔群將一年所收七百石秫米全部用於釀酒,依然說不夠釀酒用的。同時紹興酒也是許多魏晉名士好飲之物。
現在人們常喝的花雕屬於黃酒,指紹興酒中品質上等的一類加飯酒,主要產自浙江紹興一帶,就是陳年的加飯酒,即釀酒時增加飯量,故稱加飯酒,因釀造方法不同,有單加飯、雙加飯及特加飯之分,屬於半乾型黃酒。用優質的糯米,上好的酒麴加上當地的泉水,按古法釀製再窖藏數年而成,品質較一般的紹興酒更好。花雕酒酒性柔和,酒色橙黃清亮,酒香馥郁芬芳,酒味甘香醇厚。由於日後從地窖拿起之時,酒量往往只餘最初的三分之一,所以傳統上也可以混合新酒一起喝。有時該酒也作為調味品,烹調如花雕雞、花雕燴蟹肉等紹興名菜。
邊吃螃蟹邊和黃酒的習慣由來已久,有了酒和螃蟹,自然多了幾分雅興。之所以黃酒能與大閘蟹絕配,一方面是由於黃酒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酯類,可以領蟹肉更為清甜,而其中的酒精的部分既能去腥,又也可以排解蟹黃中的油膩,進一步提升鮮美之感。傳統中醫認為,大閘蟹本性極寒,因此不宜多食,而黃酒本身性格溫潤,秋冬季節飲用有舒筋活血、驅寒暖胃的功效。螃蟹的寒與黃酒的暖,正好相抵,因此吃起來又少了一分壓力。
202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