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1-13 05:20:19一片汪洋
身份(之二)
說到「身份」,大陸人這五十多年來的感受更深:農民和城裏人的身份不同,幹部和工人的身份不同。因為這種有別的「身份」差異,多少人吃盡了苦頭,多少人白白撿到便宜?!
近日閱報又得知以下兩則很有意思的身份「新聞」:
一說某人前些年從貴州調往廣東某地時,身份不知何故由幹部變成了工人,雖說其現在已成為單位的技術骨幹,手下有多名大學生供其調遣,是工是幹也絲毫不影響其經濟待遇,但其多年來一直無法接受自己的工人身份,從未放棄為自己討個名份的努力。
另一消息說,繼內地某市出臺了農民也可報考公務員的政策之後,深圳新近也通過了類似規定,拆除了橫亙在公務員與廣大社會人群之間一道最大的籬笆,為人才的發現與選拔打開了更大的空間。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了,中國大陸各方面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身份」這一曾經十分敏感的話題,今天似乎變得越來越不值錢。農民成了大款之後,他/她在城裏人面前「理直氣壯」起來了;政府機關逐漸打破鐵飯碗,使得「幹部」貶值,有了更多挑戰;三資、鄉企、私(民)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令合同工人所獲得的報酬,比起國企的正式工人更加誘人,活得更加開心。再回頭看看數以千萬的國企下崗工人艱難的處境,就會感到「身份」不過是自欺欺人藉口。
上文所說的那位幹部,為一紙工人身份而爭個公道,是無可厚非的。從中也可看出在大陸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幹部、工人、農民之類的等級(身份)觀念,仍有著強大的慣性思維趨向。
實際上,在這個競爭日益劇烈的年代,該以一種甚麼樣的「身份」去迎接日新月異的社會現實,才是問題的關鍵。今天的中國農民,與四十多年前的「泥腿子」不可混為一談。現今中國農村,也不再是過往落後愚昧的代名詞。因此,我們不能再以舊眼光去看「農民」了。於是乎,深圳市可以讓農民去投考公務員,談不上進步。我倒認為這是勢所必然。這與他們的「身份」問題,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20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