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2 21:30:52術龍

【直譯老子道德經三章】

直譯老子道德經三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三章原文

不上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聖人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知者不敢為,則無不治.

 


直譯內容

不上賢,使民不爭;

未結束有才幹德識的,令、讓百姓未相抗衡、互不相讓;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

非價值高的不容易獲取此商品,令、讓百姓未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未遇到允許想得到滿足的意念,令、讓思想、意念未混淆。

聖人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管理、統理;不自滿他的思想、意念,實際存在他的內心,不足他的心意、意向、抱負,健壯他的氣概、風度。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知者不敢為,則無不治.

普遍的令、讓百姓沒有學問、識見沒有想得到滿足的意念,令、讓學問、識見者未有勇氣的做,即、就沒有非管理、統理。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三章】是要告訴我們

不上賢,使民不爭;

未結束有才幹德識的,令、讓百姓未相抗衡、互不相讓;

未結束有才幹德識的,才能令百姓未呈相抗衡與互不相讓;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

非價值高的不容易獲取此商品,令、讓百姓未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

普遍非價值高的民生用品不要呈現不容易獲取此商品,才能令百姓未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未遇到允許想得到滿足的意念,令、讓思想、意念未混淆。

未遇到允許想得到滿足的意念之所需,才能令思想與意念未能混淆。

聖人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管理、統理;不自滿他的思想、意念,實際存在他的內心,不足他的心意、意向、抱負,健壯他的氣概、風度。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所管理與統理方式;不自滿他的思想與意念,實際存在他的內心,不足他的心意、意向、抱負施展,添增健壯他的氣概與風度而已。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知者不敢為,則無不治.

普遍的令、讓百姓沒有學問、識見沒有想得到滿足的意念,令、讓學問、識見者未有勇氣的做,即、就沒有非管理、統理。

普遍的令百姓沒有學問與識見沒有想得到滿足的意念,才能令讓學問與識見者未有勇氣的做,所以就沒有非管理與統理問題。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不】
注音 ㄅㄨˋ 
解釋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上】
注音 1.ㄕㄤˋ 2.ㄕㄤˇ 
解釋 1. 
(1)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2) 在前面的:
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
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3)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4)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5)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6)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7)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8)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9)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10) 置於動詞之後:
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
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2.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賢】
注音 ㄒ|ㄢˊ 
解釋 
(1) 具善良美德的。如:「賢慧」、「賢淑」、「賢妻良母」。 
(2) 有才幹德識的人。如:「聖賢」、「先賢」、「見賢思齊」、「選賢與能」。 
(3) 對輩分相同或較低的人的敬稱。如:「賢弟」、「賢內助」。 
(4) 勝過。如:「君賢於眾人。」


【使】
注音 ㄕˇ 
解釋 
(1) 用。如:「使用」、「使勁」、「使性子」、「使眼色」。 
(2) 令、讓。如:「迫使」、「使人開心」。 
(3) 派、差遣。如:「支使」、「使喚」、「差使」。 
(4) 如果。如:「假使」。 
(5) 奉命到外國執行任務或留駐的外交官員。如:「使節」、「大使」、「公使」。 
(6) 奉命到國外從事外交工作。如:「出使」。


【民】
注音 ㄇ|ㄣˊ 
解釋 
(1)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2)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3)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爭】
注音 ㄓㄥ 
解釋 
(1) 努力求取。如:「爭取」、「競爭」、「據理力爭」、「兵家必爭之地」。 
(2) 吵嘴、辯論。如:「爭吵」、「爭論」、「口舌之爭」。 
(3) 搶著。如:「爭先恐後」、「爭著付錢」、「爭風吃醋」。 
(4) 相抗衡、互不相讓。如:「爭執」、「意氣之爭」。


【貴】
注音 ㄍㄨㄟˋ 
解釋 
(1) 價值高的。如:「貴重」、「昂貴」、「賤買貴賣」。 
(2) 身分尊高。如:「尊貴」、「貴族」、「貴賓」。 
(3) 敬辭。如:「貴姓」、「貴國」、「貴寶地」。 
(4) 注重、重視。如:「人貴自立」、「難能可貴」。 
(5) 地位高的人。如:「權貴」。


【難】
注音 1.ㄋㄢˊ 2.ㄋㄢˋ 
解釋
1. ㄋㄢˊ
(1) 不容易。如:「難關」、「困難」、「難事」。 
(2) 使人受困。如:「這問題把他難倒了。」 
(3) 不好。如:「難聽」、「難看」、「難吃」、「難聞」。 
(4) 不敢、不能。如:「難免」、「難保」、「難言之隱」。 
2. ㄋㄢˋ
(1) 災害。如:「災難」、「苦難」、「空難」、「多災多難」、「倖免於難」。 
(2) 質問、責備。如:「責難」、「非難」。


【得】
注音 1.ㄉㄜˊ 2.˙ㄉㄜ 3.ㄉㄟˇ 
解釋
1. ㄉㄜˊ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ㄉㄜ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ㄉㄟˇ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之】
注音 ㄓ 
解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貨】
注音 ㄏㄨㄛˋ 
解釋 
(1) 商品。如:「百貨」、「貨色」、「存貨」、「國貨」、「貨物」、「貨真價實」。 
(2) 錢幣。如:「貨幣」、「通貨」。 
(3) 罵人的話。如:「笨貨」、「這人真不是好貨,專會訛詐。」


【盜】
注音 ㄉㄠˋ 
解釋 
(1) 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如:「盜取」、「盜版」、「欺世盜名」。 
(2) 竊取或搶奪財物的人。如:「強盜」、「海盜」、「江洋大盜」。


【見】
注音 1.ㄐ|ㄢˋ 2.ㄒ|ㄢˋ 
解釋
1. ㄐ|ㄢˋ
(1)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2) 拜會、訪問。如:「拜見」。 
(3) 會面。如:「接見」、「見客」。 
(4)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5)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6)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就裂」、「見風轉舵」。 
(7) 被。用在動詞前,表示被動。如:「見笑」、「見棄」、「請別見怪」。 
2. ㄒ|ㄢˋ
顯露、顯出。通「現」。如:「發見」、「情見乎辭」。


【可】
注音 1.ㄎㄜˇ 2.ㄎㄜˋ 
解釋
1. ㄎㄜˇ
(1) 允許。如:「許可」、「認可」。 
(2) 能夠、適宜。如:「可以」、「可口」、「可大可小」、「堅不可摧」。 
(3) 堪、值得。如:「可愛」、「可憐」、「可惜」、「可敬」、「可惡」、「可喜可賀」。 
(4) 但是。如:「可是」、「他雖笨,可很用功。」 
(5) 豈。如:「這可不是一場騙局?」 
(6) 表示語氣的加強。如:「他可神氣了!」、「這下子可慘了!」
(7) 疑問詞。如:「你可知道?」、「此話可當真?」、「你可曾想過?」 
(8) 美好的。如:「可人兒」。 
2. ㄎㄜˋ
可汗(ㄎㄜˋㄏㄢˊ):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主的稱呼。


【欲】
注音 ㄩˋ 
解釋 
(1) 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如:「食欲」、「物欲」、「欲望」、「求知欲」。 
(2) 想要、希望。如:「欲哭無淚」、「暢所欲言」、「欲蓋彌彰」、「欲罷不能」、「為所欲為」、「隨心所欲」。 
(3) 將要。如:「搖搖欲墜」、「飄飄欲仙」、「昏昏欲睡」、「呼之欲出」、「震耳欲聾」、「蠢蠢欲動」。


【心】
注音 ㄒ|ㄣ 
解釋 
(1)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2)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3)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4)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5)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亂】
注音 ㄌㄨㄢˋ 
解釋 
(1) 沒有條理、秩序的。如:「散亂」、「雜亂」、「一團亂」、「亂哄哄」、「亂七八糟」。 
(2) 混淆。如:「以假亂真」。 
(3) 隨便、任意。如:「亂動」、「亂來」、「東西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 
(4) 戰爭、騷動。如:「戰亂」、「叛亂」、「動亂」、「亂世」。
(5) 男女之間不正當的行為。如:「淫亂」、「亂倫」。


【聖】
注音 ㄕㄥˋ 
解釋 
(1)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2)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3)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4)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5)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6)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人】
注音 ㄖㄣˊ 
解釋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治】
注音 ㄓˋ 
解釋 
(1) 管理、統理。如:「治國」、「治理」、「統治」、「治家」。
(2) 處分。如:「治罪」、「處治」、「懲治」。 
(3) 研究。如:「治學」、「治經」。 
(4) 診療。如:「治病」、「醫治」、「無藥可治」、「不治死亡」。 
(5) 太平的、安定的。如:「治世」、「治平」、「長治久安」。 
(6) 政府機關所在地。如:「省治」、「縣治」。 
(7) 經營。如:「治產」。 
(8) 整理、辦理。如:「治裝」、「治喪」、「整治行囊」。 
(9) 疏通清理。如:「治水」、「治河」。


【虛】
注音 ㄒㄩ 
解釋 
(1) 假的、不真實的。如:「虛偽」、「虛假」、「虛構」、「虛幻」。 
(2) 衰弱。如:「虛弱」、「虛脫」、「她的身子很虛。」 
(3) 白白的、徒然的。如:「虛度」、「不虛此行」、「虛有其表」。 
(4) 不自滿、不驕傲。如:「謙虛」、「虛心求教」。 
(5) 有所愧疚而心中膽怯。如:「心虛」。 
(6) 空。如:「空虛」、「趁虛而入」。 
(7) 草率、敷衍。如:「虛應故事」。


【其】
注音 ㄑ|ˊ 
解釋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實】
注音 ㄕˊ 
解釋 
(1) 飽滿的。如:「充實」、「實心」。 
(2) 真實的、實際存在的。如:「虛實」、「實體」。 
(3) 真誠的、不假的。如:「實話」、「實情」、「真實」、「實在」、「誠實無欺」、「真材實料」。 
(4) 事跡。如:「事實」、「史實」、「寫實」。 
(5) 內容。如:「有名無實」、「名實相符」。 
(6) 真實去做。如:「實行」、「實踐」。 
(7) 果子。如:「果實」、「結實累累」。


【腹】
注音 ㄈㄨˋ 
解釋 
(1) 位於胸腔與骨盤間的部位,俗稱為「肚子」。如:「腹痛」、「捧腹大笑」。 
(2) 比喻內心。如:「腹案」、「推心置腹」、「口蜜腹劍」。 
(3) 泛指中心部位。如:「腹地」、「瓶腹」、「山腹」。 
(4) 借指前面。如:「腹背受敵」。


【弱】
注音 ㄖㄨㄛˋ 
解釋 
(1) 柔軟的。如:「柔弱」。 
(2) 不健康、不強壯。如:「衰弱」、「體弱多病」、「弱不禁風」。 
(3) 力量小。如:「弱國」、「弱勢」、「弱肉強食」。 
(4) 輕微、程度不強的。如:「微弱」、「弱酸」。 
(5) 表數量不足。如:「十分之一弱」。


【志】
注音 ㄓˋ 
解釋 心意、意向、抱負。如:「志向」、「立志」、「志願」、「志同道合」。


【強】
注音 1.ㄑ|ㄤˊ 2.ㄑ|ㄤˇ 3.ㄐ|ㄤˋ 
解釋
1. ㄑ|ㄤˊ
(1) 健壯有力。如:「強健」、「強壯」、「強勁」。 
(2) 使力令人屈服。如:「強暴」、「強占」。 
(3) 勢力大的。如:「強大」、「豪強」、「強權」、「世界強國」。 
(4) 勝過、比較好。如:「他的表現比我強。」 
(5) 表示數量有餘。如:「三分之二強」。 
2. ㄑ|ㄤˇ
逼迫。如:「勉強」、「強人所難」。 
3. ㄐ|ㄤˋ
固執。如:「倔強」。


【骨】
注音 1.ㄍㄨˇ 2.ㄍㄨˊ 3.ㄍㄨ 
解釋
1. ㄍㄨˇ
(1) 動物體內支撐其身體的支架總稱或其單獨部位。如:「骨骼」、「骨盤」、「脊椎骨」。 
(2) 支持物體的架子。如:「傘骨」、「鋼骨」、「龍骨」、「扇骨」。 
(3) 氣概、風度。如:「風骨」、「傲骨」。 
(4) 骨肉:比喻血統關係最接近的人,像父子、兄弟等。如:「骨肉團圓」。 
2. ㄍㄨˊ
骨頭:比喻人的個性。如:「她是個硬骨頭,欺辱不得的。」 
3. ㄍㄨ
骨碌:滾轉的樣子。如:「電話鈴響,他一骨碌從床上坐了起來。」


【常】
注音 ㄔㄤˊ 
解釋 
(1) 普遍的、一般的。如:「日常」、「平常」、「常態」、「常識」、「人之常情」。 
(2) 反復發生的。如:「時常」、「經常」。 
(3) 持久固定不變的。如:「常理」、「常道」、「常規」。 
(4) 時時可行、恆久不變的倫理、法則。如:「倫常」、「三綱五常」。


【無】
注音 1.ㄨˊ 2.ㄇㄛˊ 
解釋 1. ㄨˊ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ㄇㄛˊ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 ㄇㄛˊ。)


【知】
注音 ㄓ 
解釋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者】
注音 ㄓㄜˇ 
解釋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敢】
注音 ㄍㄢˇ 
解釋 
(1) 不怕的、有勇氣的。如:「勇敢」、「膽敢」、「敢作敢當」。
(2) 謙詞。表示自己的冒進。如:「敢問」、「敢請」。 
(3) 敢情:
A>原來。如:「敢情他是個騙子。」
B>自然、當然。如:「你也能去,那敢情好!」


【為】
注音 1.ㄨㄟˊ 2.ㄨㄟˋ 
解釋
1. ㄨㄟˊ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ㄨㄟˋ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則】
注音 ㄗㄜˊ 
解釋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