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為何一定要成佛?
謝老朋友的回應,幫助我以較大篇幅釐清其中概念:
● 原文:
所謂「皈依」,簡單說是因為希望獲得快樂、不要痛苦,所以尋求離苦得樂方法。
世間人會皈依財勢地位名利等外在的享樂,內在希求愛情家庭情感的溫潤。
而學佛人對於皈依,有深淺不同體悟與看法。
所謂下世的皈依,是因為要避免墮惡趣的恐怖,所以皈依希求升天享樂。
所謂中士的皈依,又因為看見在天界享樂後仍會墮惡趣,所以希求解脫。
所謂上士的皈依,是因為看見有情眾生仍在輪迴生死,所以希望能幫助他們一同圓滿解脫生死輪迴,因此要自己成佛,才能真正幫助他們。。
但注意喔,如果讓我們只停在所謂的下士或中士皈依,仍是不究竟的,因為只獲得其中一種果位;我們是可以獲得圓滿的全部勝利,那就是「現前增上生,究竟決定勝」的果位,依三世道次第漸次修學,修共下士皈依,再修共中士皈依,趣入上士皈依。
了解皈依的義理,下面會講「皈依境」及其他。
◎ 林奕全說:
當一個人解脫了,而生命還在時為什麼不能幫助其他人解脫,一定要成佛才行呢?要知道成佛是無人教的,自己證悟的。如果您最後成佛也是靠自己證悟,那目前的釋迦牟尼佛與你何干呢?釋迦牟尼佛幫助您了嗎?這個邏輯您想過嗎?
‧傾聽答:
1.當然我們生命還在時,幫助別人了解生死問題,甚至離苦得樂解脫煩惱,這是一個修行人更遠大的目標;但問題是這修行人真解脫了嗎?他如何解脫的?除非是圓覺,否則都需要有人幫忙他來學習解決輪迴生死問題,需要跟一個善知識學習。
2.這樣的善知識最初又是如何自己了悟的?豈不是也需要有他的善知識的教導?佛所以成佛,也不是他在那一世就馬上成佛,也是多生多劫集聚成佛資糧;他這樣示現的,在在說明成佛哪不須有人教?更需要善知識的教導!否則所謂三寶就不必存在了,正法也不必要存在了;法的存在更證明善知識存在的價值。
3.所謂「依法不依人」,又如何扣上「視師如佛」,這彼此並不相違。因為你的善知識本身已經解脫,教證二量具足。世間人要學習一個專門學問,都需要人教,更別說如此生死大事!否則世間老師就不必要了呀!
盲者導盲,可不可怕?一個沒有具足般若智慧者,一切遍智等等的,究竟成佛,又如何真正幫助別人?我們目前所謂的六度,哪是幫助別人解脫生死輪迴?哪如此簡單?我們只是在集聚自己的成佛資糧,只是成佛的前方便啊!
4.因此,《廣論》說善知識十德,要具足夠條件,你要很嚴緊、慎選之,對他修信念恩;因為他幫助你學習佛法、教導你、啟示你~否則他所說的法,你不信受奉行,那何必跟他學?徒浪費生命!
那麼,你的善知識把整個佛陀的法教導你,你說這是什麼?
佛陀跟我們有沒有關係?
善知識呢?
要不要成佛?佛,智者,究竟解說生死的人,也幫助一切有情解脫生死,這樣的一個生命狀態,就是佛的果位。
您說,要不要成佛?
◎ 林奕全 :
我要解脫,不要成佛。因為眾生有苦才想要學習佛法,現在佛陀的解脫之道「四聖諦」擺在眼前您不要,偏要等到「四聖諦」消失了,您再自己去尋找嗎?
我不否定佛陀成佛之前所累積的波羅蜜,但是阿含經典上佛陀明白表示,佛與阿羅漢弟子一樣徹底解脫,所不同者,佛是靠自己覺悟的,佛是覺悟「四聖諦」的覺者。「世尊為涅槃故,為弟子說法。」這已點出釋尊的本懷是要眾生滅苦,而不是成佛。我想這可能是我們倆認知不同的地方。
其實我是是針對您的「因此要自己『成佛』,才能『真正幫助』他們。」這句話而回應的,為什麼佛陀的阿羅漢弟子、三果至初果弟子不能真正幫助他們,而一定要成佛才能真正幫助他們?
您知道嗎?如果您要成佛,需要累積足夠的波羅蜜,再等到目前的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完全消失,經過非常長遠的黑暗時期之後,靠著自己的能力自悟「四聖諦」而成的。結果您們一直強調眾生「都要成佛」,而不是修學佛法來解脫,那麼每尊佛利益了誰?其實如果我們好好修學解脫道,再不斷的教導下去,一代傳一代,讓釋迦牟尼的法能傳得更久遠,直到佛法無常、消失,再讓另一尊自覺「四聖諦」的佛陀來傳授佛法。這樣在這麼長遠的時間內,被利益的眾生不是更多嗎?
如果您發願要成佛,我祝福您、敬佩您。但如果說一定要成佛,才能「真正幫助」他們,這我就不認同了。
‧傾聽 :
是的,重點就是這個:「一定要成佛,才能真正幫助眾生」。為何?
人之所以要解脫,先決條件一定是知苦,這點我們沒有衝突。四聖締是佛法的根本,也是萬般事物對治的方針,是很重要的,就算是修菩薩道的,四聖締一定學!所以不會讓四聖締消失啊!也不可能消失,除非正法不住世。所以這點我們也不應該衝突。
沒錯,世尊是要眾生滅苦,但究竟滅苦的結果是成佛 。
如果不是需要到究竟的果位,佛不必成佛,祂大可證到四禪天阿羅漢位就好了,或者聲聞、圓覺位就好,何必要證入為「佛」位呢?所謂佛者,證悟生命的真諦,後見眾生之苦,而不入寂滅。這是第一點思考處。
“其實我是是針對您的「因此要自己『成佛』,才能『真正幫助』他們。」這句話而回應的,為什麼?佛陀的阿羅漢弟子、三果至初果弟子不能真正幫助他們,而一定要成佛才能真正幫助他們?”──我所知道的佛學裡的定義,這些所謂阿羅漢弟子、三果至初果弟子,他們本初是要自己解脫就好。
佛學辭典1002頁:「阿羅漢,小乘極悟之位名,一譯殺賊,殺煩惱賊之意。二譯應供,當受人天供養之意。三譯不生,永入涅盤不再受生死果報之意。」
請問,這阿羅漢會生生世世輪迴生死、解脫眾生嗎?
「為什麼佛陀的阿羅漢弟子、三果至初果弟子不能真正幫助他們?」這些四禪境界等是他們證得的果,當他們不住於此(仍修一切共道,但有得證而不住果),而是轉入菩提心的發心悲願力了,這個時候他們就不再是所謂的阿羅漢\「自了漢」了!
這也是《廣論》所說的共下、共中士的行者,就是三士道修行次第。共下士的皈依是怖畏惡趣苦、共中士的皈依是為解脫生死,這兩個是進入上士道的皈依的基礎,是趣入成佛的之路啊。
廣論說如果先証空性,而不是先發菩提心,那就可能自己解決就好;可是如果還繫念著眾生仍在痛苦中,這就會入菩薩道,要修學菩薩學處。
因此,要幫助其他眾生解脫,要有種種方便善巧,究竟滅苦的次第與方法在哪?四聖締是方法之一,十二緣起是方法之一,其他法類也是,所以佛開示八萬四千法門,根氣不同相應不同,因此修行人要遍學一切智智,方便善巧引渡一切眾生。
一個世間的諮商協談,就有各種諮商理論與技術來因應各種問題與不同個性的個案,凡夫要解脫所有眾生,哪不是要成佛嗎?
成佛是一個終極果位,但真正的意義是不忍眾生苦,其中的歷程是成佛資糧;或許我說的不夠清楚,讓您誤解了──「佛初發心,中集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一切皆是為利有情」,學佛,就是學佛的初發心,就是知苦滅苦,不忍眾生苦,當然一切遍智才可因應各種眾生解脫,因此要學一切智智,總之就是學佛,成佛,才可真正解脫自己,幫別人解脫生死問題。
“結果您們一直強調眾生「都要成佛」,而不是修學佛法來解脫,那麼每尊佛利益了誰?”──我想我一定說的不清楚,讓您誤解了。
您說的:「其實如果我們好好修學解脫道,再不斷的教導下去,一代傳一代,讓釋迦牟尼的法能傳得更久遠,直到佛法無常、消失,再讓另一尊自覺「四聖諦」的佛陀來傳授佛法。這樣在這麼長遠的時間內,被利益的眾生不是更多嗎?」──這就是菩薩願心與行持啊!
學佛要想成佛,第一自己要修學佛法,調伏自心,自己要先解脫;再來幫助眾生解脫。在學佛成佛的歷程中,在在都是修與證兩雙兼具,知見與行持並持啊。而且要發願再來,在人世間修學,因為這是最快速的直路。
所以世間很多再來人!
‧
經說:「佛法無人教,有智不能了。」
每一個人未證果位前,都是需要有善知識教導,除非他已見道悟道,禪宗吧不是說「迷著師度,悟者自度」、「悟後起修」。
所以《法華經》說三乘,其實佛是說一佛乘的,因我們根氣不同,八萬四千法門的開演;我聽了一些大德的說法,都說唯有成佛才是究竟;再說,不忍眾生苦,你身邊的人若不快樂,人人都希望自己有能力幫一點忙吧,只是那份心量大不大?持不持久?有無方法?
所以佛是要眾生滅苦,那眾生苦不苦與我們何干?
豈不是在滅苦的同時,要能夠有菩提心的悲願力的策動?才能夠幫助別人脫苦?
所以,菩提心是否與滅苦是一體兩面的思維面相。
凡夫有能力究竟幫助他人解脫嗎?
在諮商協談哩,我就發現世間法的有限性。
唯有圓滿的佛法才可以面面俱到,究竟圓滿解決生死問題。
‧補充資料:(10.7)
在做上士道的科判。
讀到p215 「即使證得二羅漢位,亦僅利益少數有情,利亦惟能引發解脫,不能立於一切種智(註:成佛)。」有點聯想。
想起之前與林奕全討論《學佛為何一定要成佛》的話題時,其中的爭論點就是:林老師主張「佛陀說法是為解脫眾生生死問題,而非幫助成佛」,我無法說得清楚。
現在《廣論》在《菩提心次第》時提到,二乘聖者就算利益有情,也只是利義少眾有情,無法遍及“所有”無邊有情,「 故當思惟無邊有情,誰能圓滿此諸有情現前、究竟一切利義。則知惟佛方有此能,故能引發為利有情,欲得成佛。」(p215),不知道這段論的內容,是否可以再次詮釋之?
105.9.2補充
1.眾生在學習成佛的過程中,他必須淨罪集資,廣發大願,做利益別人的事情。因此,學習四勝諦等的過程,就是整個在實踐善行的福智資糧過程。
2.專求自解脫的聖者,通常急於自我解脫,所以早早就要出離,在求道歷程也專注於自己的智慧資糧,這即所謂二乘定義。
3.成佛的條件,必然要福智雙修,而且是自己親自做的利益別人的資糧故(增上意樂),所以學佛成就智慧外,還需要福德資糧,這福智二足才能成佛 。
4.真正學佛功夫到家的,他會完全沒有自利的想法,而只有是利他。在次第上雖然還是會先想到自利,所以利他,其實利他還是自利。
楊大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