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2 22:31:51傾聽

生命無法承受之重

 

有一個不到50歲的媽媽,每次打電話進來就告訴妳,她剛剛在哭泣,丈夫與孩子都去上班,只有社會局居家服務員會按時間幫她送飯或幫忙打掃住處,平日就只有一個人在家。因為長年罹患糖尿病無法行走,或者沒得到家人妥善照顧,或者沒有朋友覺得孤單,她無法做任何事情,因為她是生病的人。 

 

每次電話都是千篇一律在訴苦,而她又聽不進去我們說的話,也看不見自己問題所在。

 

如果說她的生命充滿著黑暗,沒有任何希望與可能性,那是因為她早已對自己宣判「死刑」了。

 

有一個三十八歲的女性,因為丈夫是長子,與婆婆、結婚的小叔、小姑及他們的孩子們同住在一起,全家大小12口吃飯的家庭費用,全由她的丈夫負責,並不是平均分攤;另外,還需要每個月給60歲的婆婆零用金二萬元,而小叔或小姑並不需要這樣,她的丈夫月薪水只有五萬元而已;這位女性結婚十年了,夫家一直都是這樣的規矩。

 

丈夫及婆婆有很深的傳統觀念,認為媳婦不可以回去照顧或回饋她的父母,是「潑出去的水」不必與娘家有密切往來,而自己的女兒或妹妹可以住在娘家、更不用回去照顧她的婆婆。

 

最近,小叔開口要做哥哥的出錢幫他買房子。她說,他們所住的房子當初翻建的費用丈夫出錢的,他又自動讓出兄弟二人共同繼承的名分,讓那房子的所有權全歸於小叔一人,現在小叔表示自己要另買房子、需要錢的關係,所以打算賣出房子。

 

這個女子勇敢地面對婚姻裡的諸多問題,願意與丈夫好好溝通,她對丈夫說最嚴重的話是:「那我們的女兒將來也是潑出去的水,所以日後不必對你孝順、不必管你的死活;就像你認為我做女兒不可以回饋我的父母一樣。」

 

她打電話來,釐清了自己的委屈與迷思,也獲得勇氣與希望,願意善巧地跟丈夫做長期抗爭”,針對丈夫迂腐的觀念作溝通。

 

 
心理學家說人們覺得絕望,不是所面對的事情真得無法承受,而是對困難之境的解讀與看法,讓我們感到無望。

 

人往往無法改變既已形成的想法,這才是真正的困難。

 

 ●

 

而對於願意迎向自己生命中的苦難、願意去承擔責任,你會看見希望、看見永恆的光,那是一種心的亮點與嚮往,引領我們克服難關。  

 

如果,連自己也放棄、看不見任何希望,還有誰能幫忙我們找到生命的出路?






 

 

一個修行人要做的,就是看透生老病死的本質,證得遠離這些痛苦的解脫。
 
因此,與其害怕死亡,不如坦然面對這自然本有的情況,這樣會更有意義。知道如何死亡,就會知道現在如何活得更好。我祝福每一位。
 
大寶法王噶瑪巴 為創古仁波切
《超越生死》所寫之序文
 
 
(所謂修行人,指任何願意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的人。
願意去實踐佛陀教法的人)
 
 
 
 
 
 
 
白頭翁 2018-09-12 22:36:25

傾聽阿姨. 晚安.

遠遠的陪著就好.(沒離開過.)

但願.
易岑妹妹越來越好.

版主回應
沒離開過,這話好溫暖 2018-09-12 23:00:54
白頭翁 2018-09-12 11:05:06

傾聽阿姨. 早安.

版主回應
好久不見你的行蹤? 2018-09-12 21:34:19
老男人 2018-04-22 10:24:58

傾聽阿姨. 早安.

版主回應
算不早的早安 2018-09-12 10: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