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31 09:54:16李董

抗戰六十年老兵系列---4---王茂瑞



王茂瑞是人瑞級老兵


民國前五年出生的王茂瑞,已經九十九歲高齡,但是拄著拐棍,他可是一步一步的一定要來會客室和我們說說話。

老先生話不多,但是有問有答,而且聽力也不錯。

問起山東日照老家的事,王伯伯記得清楚。

家中有四個姊妹,二個兄弟,排行長子的他,在家做做小生意,經常往返河北省買布回縣城裡賣。

日本軍閥於民國廿六年七月七日夜裡,藉口日本士兵在蘆溝橋附近演習的一個中隊,在整隊回防時,突然被駐防蘆溝橋廿九軍的部隊射擊,因而走失一名士兵,直指士兵是被廿九軍官兵劫持進入蘆溝橋城,所以要求率隊入城檢查。

同樣的,早在民國二十年的九一八,正是日本軍閥侵略我國的行動開始,他們一舉侵佔我國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

民二十一年進據熱河省,二十二年春天又揮兵南下,進窺長城沿線的古北口、喜峰口、冷口等各要隘。並且在各地激戰近三月,最後經談判,在民國二十二年的五月三十日,中日雙方簽訂所謂「塘沽協定」。

唉!老先生年紀大,但是慢慢說起經驗過的往事,卻絕不含糊。

也因此,雖然生活處在家鄉的山東日照,但是血性男兒的本色,顧家顧鄉的態度卻是堅定的。

所以,游擊隊成為許多農民百姓的參軍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們用自己的力量,護衛著自己的家園,自己的親人故舊。


打仗要打忍猛狠

家鄉來了日本鬼子,在家沒的好日子過,只好打游擊,經常白天裡幹活種菜,晚上出外去打鬼子。

一直到抗戰勝利了,卻到處碰著土八路,王茂瑞只好跟著朋友往上海去。

在上海碰到山東同鄉,他要去當縣長,請著王茂瑞一塊跟著去,但是上海被圍了十二天,雖然也住了幾個月,最後來到定海。

就這樣一路在民國三十九年,跟著部隊撤退來到台灣,這一住,就住定了在台灣的落腳。

軍中有句俗話說得好,「連長是父親,司務長是母親。」所以一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平時部隊點驗,定期校閱,戰鬥演習、射擊比賽,內務檢查、、、等。

在烽火連天的時期,連長最頭痛的是逃兵,士兵逃了,得要去設法抓兵頂名,差不多有些連長,總派能幹的班長經常在外面抓兵。

除此外,軍隊中也有句話說,「三軍畏將不畏敵」,打仗時要能夠「忍、猛、狠」才有勝利的機會,因為「勝則全是,敗則全非」!

古人也說:「千軍易招,一將難求。」

與老先生們話起戰爭,他們各個能說能講,就只怕聽眾不聽了。

所謂用其所長,如魚得水;用非其長,如公雞孵卵。這在中外歷史上,賢明的君王,知人善任,也自然可以成功,所以漢劉邦求才若渴,任用韓信而能得天下也。

說說戰爭的故事


話說日本軍人的身上大多都帶有千人針和護身符,有些是膽怯而迷信的士兵,自己要求帶這些東西,用來保護自己的;當然,大部分是婦女們硬塞送給他們的。

據說,許多日本士兵也是被軍閥逼迫來到中國作戰,他們或許也是妻離子散。

日本軍人會把寫滿「武運長久」、「精忠報國」的太陽旗和符咒及千人針和慰問袋奉為隨身至寶。

慰問袋中有象棋,也有的放著撲克牌,最奇特的是,連供奉神明用的木香之類的東西,也放在口袋裡,以圖避免死亡。

對於戰爭的畏懼,應該是不分敵我吧。

但是,一堆堆的瓦礫,一片片的焦土,走過大街,穿過小巷,除了郵局一間房子還好好地存在外,其餘幾乎成了一片平原。

望著這滿目淒涼的碎瓦頹垣,悽滄、悲壯,是成千上百的戰事之一,也是和敵人肉搏衝鋒的場地。彷彿聽得到到他們嘶吼著『前進!殺呀!』

牆角邊有一具沒有埋好的屍體,一隻手掌露在土堆的外面,肉已經被狗咬去了,只剩下枯柴般的骨頭。

老先生說著戰爭的故事。

還有一次,是在夜間放步哨的時候,兩方面的哨兵開始談話:

「喂,弟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的槍朝天放,你們為什麼真的向我們打過來?」

「我們怎麼知道敵人裡面還有自己的弟兄?你們為什麼不反過來,調轉槍頭向日本鬼子放?」

「我們何嘗不願意調轉槍頭打日本人呢?只是被他們監視,被他們強迫,沒有辦法。如果我們不開槍,他們就在後頭打我們。」



什麼是盼望?


問老先生家中可娶了親?

王茂瑞想了想,說,那年我才結婚四個月,就跟著來到上海,所以就叫人回家時讓老婆改嫁,到底國難當頭,家不家也就顧不得了。

只有民國四十一年時在金門,聽說可以登報找親人,王茂瑞當即託人登了個尋人啟事,沒想到才兩天,一樣在金門部隊裡的弟弟就來找他了。

異鄉逢親人,這是王茂瑞最感開心的事,只是,年紀比他小的弟弟也已經離開人世近三十年,留下他一個人,孤獨的在台灣。

瞭解老人家期待有人看望的心情,我也能體會,為什麼王伯伯硬要拄著拐棍由自己的宿舍,一路遙遙踱步來到會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