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4-16 21:01:19魯柏

中年以後--非洲是我偉大的導師

曾經旅行過一百多個國家,出過兩百多本小說、散文,日本女作家
曾野綾子對人性有深刻而獨到的體悟,在《康健雜誌》獨家專訪中,
談到了中年以後與人際關係中種種複雜的課題。

Q:你在《中年以後》一書中提到,現代人有集體晚熟的現象,思
想容易停留在幼稚的階段,如果要成為一個比較有「人味」、懂人性
的中年人,需要經過什麼樣的歷練?

A:人沒有不幸的。人如果能老實地接受生活中所有不幸、幸福的
要素就好了,可是,事與願違。人之所以不成熟,其中有一個原因是
,人受制於幸福是好的、而不幸是不好的想法。但是,我認為我們既
能夠從幸福中學習,也能從不幸當中學習。

第二,日本現在有一種現象,就是人們並不是活在現實生活,而是
活在架空虛擬的世界中。例如,有不少人把時間、喜怒哀樂花費寄託
在電視遊戲,看一些以八卦為主要寫作題材的週刊。在出現戰爭場面
的電視遊戲中,即使子彈迎面飛過來,人也絕不會被打中;在虛擬的
世界中旅行,也絕不會感到炎熱、肚子不會餓。日本有機器狗,也流
行過養電子雞。雖然在電子機器中孵雞蛋、養小雞,當然也會失敗,
不過失敗了,停手後再重頭來就是了。至於機器狗,不會吠叫,不吵
鬧,也不會大小便,而且不需要吃東西。日本人所認為的現實只存在
這種架空的東西,在這其中沒有人。

第三,日本有很多「核心家庭」,就是家庭裡只有夫婦和一個孩子
。日本人的房子很小,祖父母住別的地方,所以孩子看不到衰老、生
病、死亡。出生到死亡是人生必經的一段過程,其實應該要體驗,可
是核心家庭卻造成人不去正視不希望發生的事,不去正視障礙、困難
。人不懂人生深刻的一面,這是人無法成熟的其中一個理由。

**要活出自己特色

Q:你覺得什麼樣的中年人才是最幸福的?

A:對作家而言,幸福的人、沒有挫折的人生實在有些無趣。但是
我還是試著來思考這個問題。比如說,雙親都很健康,父親有工作,
擁有一男一女,孩子上的是好學校。只要健康,沒有戰爭,沒餓到肚
子,生病了,有健康保險,這樣的生活應該就算是幸福吧。

Q:但是,對你而言,什麼是幸福?

A:對我而言,第一,要活得有自己的特色;第二,就是人生過得
像濃縮牛奶。人生不濃烈就沒意思,要有刺激、豐富、有多重的意義


我寫小說,也從其他很多人生中學到對我而言並非那麼迫切的事物
。我感受海洋,也學了土木工程。還有,在30年前,在一個很偶然的
機會,我開始在海外日本人傳教者活動後援會從事非政府組織工作,
展開對南美洲、非洲的援助工作。為傳教者活動後援會工作的時候,
我必須到現場去看組織所出的錢有沒有被好好地運用。而去看,不僅
是視察而已,也等於和當地人一起為所成就的事歡欣。我去了南美洲
、非洲一百多個國家,而且去的不是都市,是鄉下,真的是很偏僻的
地方。不過,我從這些落後國家的人們身上真的學到很多,在非洲我
看到人生命最原始的狀態,非洲對我而言,是我偉大的導師。

**關於中年危機

Q:很多人有所謂的中年危機,你怎麼看中年危機這件事?

A:不去看外面的世界,只管自己才會發生危機。我由於工作的關
係,原來就沒辦法只管自己,所以我雖然經常面臨危機,不過,並沒
有發生中年危機。

Q:你怎麼看男人與女人的中年危機?

A:在日本,男人是「公司人」,公司便是他們人生的全部。所以
,不管是在公司任職或做什麼,總之男人的世界完全沒有什麼變化。
至於女性,大部份女性看重的是家庭,她們撫養孩子,如果是個健康
的孩子,等他順利成長到不需要父母的照顧後,是值得慶賀的好事。
至於丈夫呢,也許他慢慢地會渴求出人頭地或者逐漸對工作感到倦怠
、討厭公司……,總之會面臨各種問題。可以說女性的命運操控在孩
子和丈夫手上,而男人是操控在他的工作上。從某種意義來說,我是
一名女性主義者,贊成男女同權,我希望男性不是公司人,具有獨立
的人格,活得恰如其份;女性也不只是母親、妻子,而是具有獨立人
格的女性。

Q:中年以後,是否要重新思考人生的優先順序?

A:中年以後再開始思考就太遲了,栽培自己要趁早。畢業典禮這
個字,在日語是「卒業式」,意思是學業已修了。英語有兩個說法,
graduation和commencement。graduation的意思是一步一步升上去,
至於commencement的意思是開始,這兩個字彙意味著舉行畢業典禮的
同時,人才展開學習,學校其實什麼都沒教。所以,離開學校、畢業
的同時,人就得開始鍛鍊、培育自己。

**人際關係的彈性

Q:你怎麼處理人際關係中的摩擦與衝突?

A:世上沒有一個人是相同的,這是「不一樣」的了不起和恐怖之
處。和人邂逅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察覺自己和這個人不一樣。

那麼,容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不一樣,因不一樣而覺得有趣,彼
此心懷感謝並且活用這種「不一樣」活下去,不是很好嗎?

我在30年前展開小小的非政府組織活動,為了解實情,我必須到現
場去看,我去了一百多個國家,對一些落後國家多少有了些認識,但
又覺得自己實在並不了解他們的生活。

舉一個例子。一個日本修女在象牙海岸教文盲認字。針對那些文盲
我們只花了50萬日圓就蓋了一間學校,為想實地了解那是所什麼樣的
學校,我去看了。才知道教室外面有椰子樹,椰子樹的樹葉覆蓋在圓
形的屋頂上,四周是高達1公尺的熱帶植物圈圍著教室,仿如圍牆。
白天我碰到一個在咖啡園工作的工人年約45歲,有太太、孩子,勤奮
地工作著。識字教育從晚上約八點鐘開始,晚上我去了,抬頭一看,
白天在咖啡園奮力工作的那個叔叔也在場,他最小的孩子15歲了,可
是連ABC都不會,在場的還有其他人。

靠近黑板也就是修女站著的地方有兩盞燃著燈油的燈,噗嗤地發出
聲音,整間教室只有那地方稍微亮一點,後面大約有三、四排的地方
完全是暗的,我因為眼睛不好,心想讓他們在這種地方寫字一定很難
受吧,所以我問修女可不可以由我買兩盞燈放在教室後面,可是修女
告訴我,萬萬不可!

她告訴我,那些白天在咖啡園工作的工人走了4公里的路來上課,
在沒有月亮的晚上,他們從一片漆黑當中一路走來,在他們的生活裏
沒有像手電筒那樣的東西,所以當他們待在教室時,必須讓他們的眼
睛習慣陰暗、讓瞳孔放大,否則根本沒辦法再摸黑回家。

我們總以為,為了眼睛好,不管任何時候、在什麼地方,都應該把
燈開得亮亮的,可是這裡的情況完全不同。在那一剎那,我覺得很慚
愧。地球上有各種人過著不同方式的生活,可是我們卻不知道。

**非黑即白的幼稚

再舉例來說,非洲有些國家當外國人是惡魔附身者。他們認為,惡
魔通常很容易附身在幸福和美身上,比如說新婚夫婦、剛出生的嬰兒
、女性身上。我從一個在莫三鼻克工作的修女朋友知道了這種獨特的
想法。那位修女是個有禮貌非常溫柔的日本人,但是當她在醫院工作
時,拿藥給病人竟然是用丟的。我吃了一驚,後來知道,當地人視身
為外國人的她有惡魔附身,而為了不讓惡魔轉到病人身上,手不能碰
觸,藥只好用丟的。

另外,傳說綠色可以防惡魔,所以眼影擦綠色的,沿海的房子全漆
成綠色。還有,有個教授朋友從事考古工作,協助挖掘的工人中有個
人的太太剛生完孩子,那個工人來上工後,我那日本朋友卻對那人太
太生產的事不聞不問,我用日語指責他冷漠,怎麼連生男生女、體重
多少、太太平安嗎都不問,他卻回答不能問。因為一張口問,惡魔便
會附身在那一家子身上,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無視這個人、這件事。

對柔軟的人際關係有所損害的是,根本不去正視別人的生活方式。
通常完美主義者最容易流於非黑即白的判斷,事實上100%的好人和1
00%的壞人都不存在。

日本一家有名的報紙曾報導一則新聞:「阿富汗的孩子只知道戰爭
和饑餓」,其實他們錯了。我們有必要思考到不同國家的人是如何生
活的。

阿拉伯人的生活觀是這樣的:原來就沒有的東西就不吃,即使不吃
這些食物也不覺得悲哀。在沙漠,經常喝到一種茶。他們在喝茶時,
常會加很多糖。日本和台灣應該都一樣,放那麼多糖,一定立刻聯想
會發胖!可是阿拉伯人把糖加得整杯茶黏糊糊的。那裡的人因擁有三
樣東西而感到自豪。一個是水,那是生命的源頭;第二個是茶葉,茶
葉是進口品,是文化的象徵,表示我是個文化人;第三個就是砂糖,
砂糖是愛的證明、愛的表現,黏糊糊的茶愈甜表示對家庭的愛愈深。


**真自由與極端自由

我還要談談,自由的精神。印度的恒河是著名的印度教聖地,當地
人用骯髒的聖水沐浴,垂死的人在那裡等死,在那裡死亡被認為是很
幸福的事。有很多日本人在那裡,旅舍很便宜,一天不到1美元。他
們在當地打工,然後每天在恒河畔抽著菸眺望著,也不知道腦子裡在
想什麼,持續這種生活過了好多年。我正巧和印度籍的神父一起到恒
河旁,我問神父對於這種事他有什麼想法?神父很明確地表示,那些
人一點也不自由。

一般性的想法是,極端的自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早上高興什麼
時候起床,高興吃什麼就吃什麼,想抽菸的時候抽菸。但是,神父不
這麼想,反而說他們並不自由,神父說:「所謂自由,是做該做的事
,而不是做想做的事。」多令人吃驚的話!

提到自由的精神,日本人喜歡談「義」,亦即「正義」。日本人怎
麼思考正義呢?通常表示要正當地對待,並且不要壓迫少數民族,或
者是公正地裁判,別陷人於冤罪,就是正義。聖經針對「義」字,經
常提到的是義人。依照聖經的語言,正義這個字彙的含意在於正義一
事與人無關,是和神之間很隱密的關係,意謂人也許可以評論別人可
疑,但卻無權因別人可疑而斷定他有罪,我認為這是對於「義」相當
好的解釋。

對日本人而言,往往是規則優先於人性,這不是自由的精神。我認
為,柔軟的人際關係必須建立在人善意的動機之上。

最後,我認為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是,基督教精神中的「愛」。在
聖經裏,愛由兩個字彙組成,一個是「喜歡」;另一個意思是「愛你
的敵人」。

要實踐這種行為必須靠理性,不能感情用事。我舉個例子說,如果
有婆媳不和的問題,你可以不必愛討厭的婆婆,不過,把婆婆當做是
如果是自己的母親,那就依照理性來為她做事吧,這就是愛。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