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2 19:52:49Renee

蒙田隨筆全集上卷 - I



I

人是極其虛榮和反覆無常的。對人很難作出固定不變和千篇一律的評價。

極端的悲痛會震驚整個心靈,使其不能自由行動,但在放聲大哭和悲哀訴說之後,心靈就會找到出路,得到放鬆和寬慰。

人的本性賦予我們注重行動甚於意識的假相,正如它賦予我們其他假相一樣。我們從不安於現狀,總是追求未來。擔憂、欲望和希望把我們推向將來,使我們感覺不到或不予重視現實的事,而對未來的乃至我們已經不在的未來的事卻尤感興趣。「憂慮未來者是可悲的。」

「做你自己的事,要有自知之明」,人們通常將這一箴言歸功於柏拉圖。這一格言的每個部分概括了我們的責任,而兩個部分之間又互相包含。當一個人要做自己的事時,就會發現他首先要做的便是認識自我,明確自己該做什麼。有了自知之明,就不會去多管閒事,首先會自尊自愛,自修其身;就不會忙忙碌碌,勞而無功,不會想不該想的,說不該說的。「蠢人即使得到想要的東西也從不會滿足,智者卻滿足現狀,自得其樂。」

當心靈激動的時候,如果沒有目標,似乎也會迷失方向;我們自身的愛心,如果缺少正當的目標,與其說會勞而無功,毋寧說會變得虛假而輕浮。當心靈激動的時候,與其說會不做某一件事,毋寧說會自欺欺人,甚至違背自己的信仰,給自己製造一個假想的對象。

犯不著對困境發愁,它們不會理會我們的惱怒,但是,對我們自己的神經錯亂,我們罵的遠遠不夠。

我很容易相信別人的誠意。但當我覺察對方是出於絕望,而不是真心實意,坦誠布公,我是不會輕信的。

我們不能超越自身的力量和才能。因為,結果和做法完全不在我們能力所及,唯有意願屬於我們的能力範圍:人類義務的規則都必須建築在自由意志之上。

人的思想也是如此。如果不讓大腦有事可做,有所制約,它就會在想像的曠野中馳騁,有時就會迷失方向。騷動的心靈產生的不是瘋狂,就是夢幻。猶如病人做夢,幻覺叢生。思想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會迷失方向。正如有人說的,無處不在就等於無處所在。大腦無所事事,就會胡思亂想。

撒謊是一種應該詛咒的惡息。我們全靠語言來維持相互間的關係。如果我們對撒謊的危害和醜惡有足夠的認識,對它就會比對其他罪惡更不留情。

勇敢和堅毅並不意味著不要盡我們所能地避開威脅我們的麻煩和不測,所謂堅毅,只要是指耐心忍受無法補救的不測。

人通常被對事物的看法,而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擾。如果我們所謂的煩惱與痛苦並不出自事物本身,而來自我們的想像給予的特性,那麼我們自己就能改變這種特性。

如果感官有錯,整個理性就會崩潰。

歡娛和快樂,嘻笑和玩樂與輕浮為伴,生活在其中的人並不幸福;在憂愁中如能百折不撓,反而常常會感到幸福。勇敢付出的代價大,但結果更美好。

我們之所以不能耐心忍受痛苦,是因為我們不習慣從心靈上獲得主要的滿足,沒有給予心靈足夠的重視,而它卻是我們狀態和行為唯一至高無上的主宰。

人的本性從不曾被習俗戰勝過,因為它是不可戰勝的,它只會被我們自己戰勝,安逸、快樂、游手好閒、好吃懶做毒害我們的心靈,成見和惡息削弱和腐蝕我們的心靈。

痛苦不取決於人的本性,而在於人的看法。一種懦弱而無價值的偏見控制著我們對痛苦和快樂的態度。心靈軟弱無力時,連被蜜蜂螫一下都會大叫大嚷,關鍵在於要有「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