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1 00:50:09Renee
羅素《真與愛》
﹝Distance﹞
瞭解一個人是一輩子的事
誤解一個人卻可以只在瞬間
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每個片刻裡
近了 又遠離
心靈密碼:200806110025
。
《真與愛》大體上在探討的內容是關於婚姻與現代家庭,對於羅素的思想,大部份我是認同的,因於他的論述給人一種比較站在社會、環境、風俗、律法、倫理 ... 等外在條件分析,並且結合了時間的推移與人類發展史 ... 等等因素的交互比對,陳述語調傾向於類似研究、論文發表的形式,因此能給予讀者一個較大的思考空間。
斷斷續續地,前後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才把它看完,心裡得到的不是解答,而是更多思考的面向,好處是更加地認識了自己在思想上的可能,雖然那也許與現實人生中所能接受、承擔的面向不盡相同;在許多不同的哲學家作品中發現了自己的思維,共通的地方總在 〝犧牲 〞上,顯然這個詞是達到種種平衡的關鍵,這樣的狀態能給我一種莫名的安全感,像是知悉自己正赤足走在的路上縱使不是正確或最好的,但至少有人的方向和我一樣。
。以下文句摘自羅素《真與愛》。
愛的渴望、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的極度同情。
我們根據自己感覺到需要幫助的程度或受到傷害的危險而要求別人有不同程度的良好願望。
愛使有關人的欲望得到協調而不是衝突。
把小生命帶到世界上來是件極其嚴肅的事情,只有孩子的健康、良好的環境和父母的照料都有了可靠前途的時候,才能這樣做。
高尚生活是受愛激勵並由知識導引的生活;要創造高尚的生活必先建立知識、自我控制和同情。
我們的衝動在不給別人造成肯定的破壞或傷害的情況下,只要有可能就要任其自由發揮。
一個欲望是無所謂比另一個欲望更好或更壞的;如果一組欲望能同時都得到滿足,而另一組欲望則一部份與另一部份互不協調,我們就可以說前一組比後一組更好;這就是為什麼愛比恨好的原因。
情感是一種尺度,它用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以理性服人的能力。
人們以極端熱忱的態度各自堅持著自己的看法,並對違背它們的人施以無情的討伐;然而在任何一個國家還沒有一個人做出哪怕是極小的嚐試,表明他自己國家的習俗比起別的國家的習俗更有益於人類的幸福。
信仰在多大程度上是從邏輯充分的證據中推演出來的,或者說在多大程度上人們能夠作這樣的推演?
法則只是習慣,不是來自於同真理相符的智力信念;信念是一切事情的首要原因。
實際上信仰在多大程度上依賴證據?信仰之依賴於證據,其可能或人們希望的程度有多大? 信仰對證據的依賴程度比信仰者所設想的要低得多。
一個精明的人多少會下意識地從自私的觀點把關於一個問題的贊成或反對意見總括起來。
非理性部分是有意識的,理性部分卻是無意識的;精明,如果是純真的,它更屬於我們性格中的無意識部分;從道德的觀點來看,它是一種謙卑下的特質,因為它總是自私的;然而它卻能使人避免最壞的罪過。
也許「無用的」知識最重要的優點是它能提高心靈的沉思的習慣。
當行動是出於對宇宙和人類命運的深刻了解,而不是出於野蠻的浪漫而失去平衡的自我肯定時,它是最好的;在思想上而不是在行動上去尋求愉快的習慣,是對抗愚昧無知和過分爭權的一種保護措施,是在不幸中保持沈著、在憂慮中保持平靜的一種方法。
個性本身不是目的,它應當是同世界進行廣泛接觸的結果,因此它必須拋棄孤獨性。
瞭解一個人是一輩子的事
誤解一個人卻可以只在瞬間
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每個片刻裡
近了 又遠離
心靈密碼:200806110025
。
《真與愛》大體上在探討的內容是關於婚姻與現代家庭,對於羅素的思想,大部份我是認同的,因於他的論述給人一種比較站在社會、環境、風俗、律法、倫理 ... 等外在條件分析,並且結合了時間的推移與人類發展史 ... 等等因素的交互比對,陳述語調傾向於類似研究、論文發表的形式,因此能給予讀者一個較大的思考空間。
斷斷續續地,前後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才把它看完,心裡得到的不是解答,而是更多思考的面向,好處是更加地認識了自己在思想上的可能,雖然那也許與現實人生中所能接受、承擔的面向不盡相同;在許多不同的哲學家作品中發現了自己的思維,共通的地方總在 〝犧牲 〞上,顯然這個詞是達到種種平衡的關鍵,這樣的狀態能給我一種莫名的安全感,像是知悉自己正赤足走在的路上縱使不是正確或最好的,但至少有人的方向和我一樣。
。以下文句摘自羅素《真與愛》。
愛的渴望、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的極度同情。
我們根據自己感覺到需要幫助的程度或受到傷害的危險而要求別人有不同程度的良好願望。
愛使有關人的欲望得到協調而不是衝突。
把小生命帶到世界上來是件極其嚴肅的事情,只有孩子的健康、良好的環境和父母的照料都有了可靠前途的時候,才能這樣做。
高尚生活是受愛激勵並由知識導引的生活;要創造高尚的生活必先建立知識、自我控制和同情。
我們的衝動在不給別人造成肯定的破壞或傷害的情況下,只要有可能就要任其自由發揮。
一個欲望是無所謂比另一個欲望更好或更壞的;如果一組欲望能同時都得到滿足,而另一組欲望則一部份與另一部份互不協調,我們就可以說前一組比後一組更好;這就是為什麼愛比恨好的原因。
情感是一種尺度,它用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以理性服人的能力。
人們以極端熱忱的態度各自堅持著自己的看法,並對違背它們的人施以無情的討伐;然而在任何一個國家還沒有一個人做出哪怕是極小的嚐試,表明他自己國家的習俗比起別的國家的習俗更有益於人類的幸福。
信仰在多大程度上是從邏輯充分的證據中推演出來的,或者說在多大程度上人們能夠作這樣的推演?
法則只是習慣,不是來自於同真理相符的智力信念;信念是一切事情的首要原因。
實際上信仰在多大程度上依賴證據?信仰之依賴於證據,其可能或人們希望的程度有多大? 信仰對證據的依賴程度比信仰者所設想的要低得多。
一個精明的人多少會下意識地從自私的觀點把關於一個問題的贊成或反對意見總括起來。
非理性部分是有意識的,理性部分卻是無意識的;精明,如果是純真的,它更屬於我們性格中的無意識部分;從道德的觀點來看,它是一種謙卑下的特質,因為它總是自私的;然而它卻能使人避免最壞的罪過。
也許「無用的」知識最重要的優點是它能提高心靈的沉思的習慣。
當行動是出於對宇宙和人類命運的深刻了解,而不是出於野蠻的浪漫而失去平衡的自我肯定時,它是最好的;在思想上而不是在行動上去尋求愉快的習慣,是對抗愚昧無知和過分爭權的一種保護措施,是在不幸中保持沈著、在憂慮中保持平靜的一種方法。
個性本身不是目的,它應當是同世界進行廣泛接觸的結果,因此它必須拋棄孤獨性。
下一篇:愛、欲望、出軌的哲學